APP下载

例谈历史散文的深度学习

2021-09-24殷伟荣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深度学习

殷伟荣

[摘要] 历史散文的教学应追求深度学习,要摆脱单一的语言知识教学,摒弃浅层的义理词章教学,倡导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琐碎学习转向综合学习、由静态学习语文转向实践语文的教学。这种深度学习形式多样,可以采用课本剧表演、群文阅读等方式。

[关键词] 历史散文;深度学习;学习策略

文言文教学常常陷入教词汇和教翻译的泥潭。一篇文言文,教学目标就是掌握数十个词汇,翻譯几个较难的句子,最多再涉及一下文章特色。文章精妙的表达和深刻的内涵等,几乎长期沉睡在文字的表层,学生所得无非是一些琐碎的知识点,无法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这样的文言文教学,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文言文教学要想呈现花团锦簇的繁荣景象,有必要倡导让学生穿越字词教学的迷雾,深入文本肌理的深度教学。现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探讨历史散文的深度学习。

一、历史散文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当前教育热点问题,那么何为深度学习,如何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一种浅层次的知识性教学,也不是追求知识含量的深度,而是定位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真正的语文素养。

1.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习惯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逐字逐句串讲来完成一篇文章的学习。其实,不论何种文本,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教学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来完成的。而这种学习也不是完全任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要做好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2.由琐碎学习转向综合学习。琐碎的知识点学习,仅限于词语的意义、句子的内涵、语法、修辞等,看似热闹丰富,但学生所得可能就只有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了,既不能用来分析文章,提高阅读水平,又不能全面奠定语文基础能力,对语文教学的伤害不可谓不深。当然,语文教学不可能没有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可以保证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根基。但语文知识点并不是语文能力本身,知识点仅是语文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素养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绚丽的景象。因此,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层面、多层次地学习语文,即综合学习,全方位提升语文素养,而企图依靠琐碎知识点支撑语文教学大厦,是无法奏效的。

3.由静态学习语文转向实践语文。依据现行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是教给学生一堆语言学知识,而是要在实际的语言情境中,通过具体语文任务的实施,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其他学科一样都要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写倡议书、演讲词、调查报告等,也就是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活动。就历史散文的实践性学习来说,就是在具体情境中,设置相应的实践性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

二、历史散文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课本剧编演——听说读写多方位沉浸式学习

作为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记述人物事迹,属于叙事散文。但历史散文的叙事,又不同于一般散文、小说的叙事,特别不同于小说的叙事。小说的叙事讲究虚构,注重细节刻画,从外在动作、语言、神态以及环境气氛,到内在心理、潜意识诸方面描摹出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历史散文虽也刻画人物形象,但更客观,尽量不动用虚构手段,只是如实叙写。又因为是叙事性文体,历史散文便天然地与戏剧具有相通性。戏剧通过对话和人物关系的冲突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历史散文的叙事也有对话、冲突等要素,两者常有重合,有时一段历史故事其实就是一段戏剧。因此,历史散文可以有选择地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来实施教学,通过剧本改编、剧本表演,让学生多方位锻炼语文能力,获得学习经验。

1.剧本撰写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历史散文,要想编演成一台戏剧,学生首先要完成剧本的改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最基础的文章句子大意的理解、场景的设置、人物形象的把握、道具的选用、完整剧本的撰写等一系列流程都要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依靠教师抛出一个现成的剧本让学生去扮演。但多数学生并没有剧本编写的经验,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合理加工,适合演出,存在不少困难。太忠实于原文,变成了机械翻译,就不像戏剧;过于依靠想象加工,又会变成杜撰。历史剧的要义,就是在历史和戏剧之间把握好平衡。而且《烛之武退秦师》这类历史散文原文非常简略,缺少时空场景等基本叙事要素。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者直接观看一下历史剧,然后讨论解决。经由这一环节,学生都能意识到,要增加角色、设置时空背景、刻画人物神态心理等必要的戏剧元素,才能改编成一场精彩的历史剧。

2.剧本表演

剧本表演比剧本改编更具综合性和实践性,这是因为剧本表演所调动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比剧本改编要丰富得多。在这一环节面临如下难题:一是学生如何饰演角色;二是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三是如何多方位实践语文,即除了演剧本,如何让学生听说读写多方位实践语文。至于道具和场景,不需多关注,根据条件因陋就简即可。

饰演角色。学生不光要能流畅地说出台词,还要注意语气语调、角色体验以及情感意味。如文章中郑文公请求烛之武出山退秦,烛之武先是拒绝,郑文公的话耐人寻味:“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这段话里,郑文公先是向烛之武道歉当年没有重用他,而接下来,看似平常的一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暗藏杀机;“不利”二字,既是劝说,又是威胁,句末“焉”的语气表达,更意味深长。诸如此类,都需要学生细心揣摩,共同解决。

全员参与。经过改编的《烛之武退秦师》剧本,表演时长大概在十五分钟左右,角色七八个,如果只演一场,参与的学生人数有限,对于一些积极分子来说,会失去表现自我的机会。而如果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到四组,每一组各演一场,则能让全班都有参演的机会,各组之间还可评出名次,这样既照顾到积极分子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推动其他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多方位实践语文。在表演结束后,还可以设置一个环节:评选最佳剧本,最佳主角、配角。这样不仅仅是评出名次这么简单,还要说出具体理由,为获奖者写颁奖词、得奖感言。在单纯听说之外加入读写,这一种全方位实践语文的方式,定然使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

(二)群文阅读——彰显文本特质,学透这一类

新课标倡导任务群学习,要求突破单篇课文的教学,扩大课堂容量,以专题或多篇文本的形式,围绕某个教学中心组织教学。历史散文的深度学习同样需要借助任务群学习的思路,推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而《左传》继承了《春秋》记事简约、善用“春秋笔法”的特点。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选择材料,让学生从相关的文章中体会《左传》作为历史散文记言叙事的独特魅力。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晋灵公不君”,或《史记》“荆轲刺秦”“鸿门宴”等故事选段,组成群文阅读材料。

“郑伯克段于鄢”“晋灵公不君”两则材料意在让学生体会《左传》一字寓褒贬、微言大义的叙事笔法,“荆轲刺秦”“鸿门宴”故事选段则是让学生理解《左传》和《史记》虽同为史书,但《左传》往往更为经济与克制,而《史记》则详备得多。实际上,孙绍振《〈烛之武退秦师〉和春秋笔法》曾道及这一特点:“美国海明威提倡‘电报文体,只用动词和名词,避免用形容词,不用感叹、抒情,从原则上看和《左传》异曲同工。这一点,有一位汉学家说,《左传》多第三人称叙述者的客观,很少主观的评论和介入。这种‘实录的语言达到非常精练的程度。例如,周天子送给齐桓公一块祭肉的场景,《左传》写齐桓公接受,只写四个动作:‘下,拜,登,受。(见《左传·僖公九年》)那位汉学家说:‘在整部《左传》中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而副词就更少了。《左传》把‘无关要紧的语言排除掉的能耐是令人惊叹的。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叙述的伟大功力所在,后来《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极少直接心理描写,全凭精彩绝伦的叙述和对话取胜,其史家笔法艺术基因就在这里。”通过相应的阅读与写作任务的设计,学生定能对以《烛之武退秦師》为代表的历史散文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杨清.课堂深度学习:内涵、过程和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8(9).

[2]郑葳,刘月霞.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J].教育研究,2018(11).

[3]徐鹏.深度学习:促进学生言语智慧发展的新动力[J].中学语文教学,2018(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孙绍振.烛之武退秦师和春秋笔法[J].语文建设,2018(25).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深度学习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策略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策略
浅析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