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数”结合找规律,万物皆数觅新知

2021-09-24高丽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二进制规律游戏

高丽君

[摘 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融合多学科知识,为学生创设“人”“数”结合找规律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将“找规律”引申至“万物皆数”的哲学层面,启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完整、全面的认知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规律;二进制;万物皆数;游戏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07-04

物种进化存在规律,历史发展存在规律,种子生根发芽存在规律,大至宇宙演化、历史变迁,小至分子、原子结构,都有物质世界的规律,有意识形态里的规律,规律无处不在!如何在“找规律”中启发学生智慧,有效勾连课堂内外知识,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世界呢?在充分的调研和思考下,笔者联结课内外知识,以灵活有趣的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带领学生经历一段难忘的“找规律”旅程!

一、课前导入

正式学习之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与找规律相关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单纯地找图形规律并非难事,重点在于归纳总结找图形规律的基本方法——“最短排列”。基于这一情况,设置故事情境“误闯神秘国”:只有在烟雾缭绕的仙境里通过三个关卡(如图1),才能进入神秘国。

在第1关中,约有2/3的学生能准确判断出被遮挡部分是什么图形,并表示前面的图形有一定的规律“”,后面的“”与前面呼应,中间被遮挡的部分大概能放2个图形,所以被遮挡的部分是“”。

师:如果被遮挡部分的前面有很多个图形,你也打算把前面的全部说一遍,再确定被遮挡的是什么图形吗?

生1:如果前后都是有规律的,不需要全部都说出来。

师:那要看多少个图形?

生2:这得看它的规律是什么。

师 :那第1关的规律是什么?

生3:一直在重复这个组合。

师:这一关的图形不管有多少,哪怕绕地球一圈,只要找到生3说的这个组合也就找到了规律。这个组合再添加或者去掉一些图形就看不出规律了(用实物演示这两种情况,让学生充分体会),它是展示规律的最短组合,所以叫“最短排列”。找规律时先找最短排列,再对照“最短排列”确定被遮挡部分就可以啦!

(让学生按照以上方法确定第2关和第3关被遮挡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找图形规律的数学本质。)

二、“人”“数”结合,初探规律

要求学生按照体育课队形站两队,并发放卡片:第一张(如图2-1)给队首的男生,该男生坐在第一排最左邊的位置;第二张(如图2-2)给队首的女生,该女生坐在男生的旁边;后面的学生按照顺序依次拿卡片,一旦有人拿错卡片或者坐错位置便会立即“被纠正”,整个过程全员参与。学生入座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他们认真观察卡片和周围的同学。卡片背面数字对应着每一个学生的座位号,最终座位如图3所示。

这一环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给出了灵活可变、全员参与的开场——给每人发放一张“饱含深意”的专属卡片,把性别、图案组合在一起的形式极具神秘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引导男生、女生观察手中的卡片图案,验证“所有男生手中的卡片图案上都是‘男孩,女生手中的卡片图案都是‘女孩”。这是一种规律。

(2)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验证“男生卡片上都是数字1,女生卡片上都是数字0”。这又是一种规律,同时,学生在“复合”情况下发现规律。

(3)给号码牌上的数字涂色,女生涂红色,男生涂蓝色。在学生涂色过程中,教师指出:数字0和数字1是计算机中特别重要的两个数,而且计算机的运算模式是二进制,只识别这两个数字,它们可以表示万事万物,在计算机中,“全世界”都可以用0和1表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性别、图案、数字、颜色四种元素统一起来,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找规律素材。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阶段,教师结合时代资讯,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给学生渗透了“规律”的应用价值。当知识与自身产生联系时,知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师:回忆前面环节用数字0和1区分男女,“看数辨男女”!除了看“数”,还可以看图案、颜色,它们都是对应的,即女生?数字0 ?女孩图案?红色;男生?数字1 ?男孩图案?蓝色。运用这个发现,知道“一丁点儿”信息,就能“推出”一片大森林。

师:现在进行接龙游戏,先请几位同学拿着号码牌站队(例如:男、女、女、男、女、女),其他人只要发现规律,就安静地继续接龙排队,每次一人,有人出错就终止这一轮游戏,看看队伍能接多长。出错的学生必须重新观察队形,说出规律是什么,并找出 “对”的人。

【设计意图:接龙游戏能够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人”“数”结合,解决数形结合找规律的学习难点;二是规则感的建立。】

三、数形结合,体会“万物皆数”

师:描述图4所示的一排小汽车。

生1:一辆黄色汽车,一辆橙色汽车……

生2:一辆坐了一位没戴帽子的人的黄色汽车,一辆坐了一位戴了帽子的人的橙色汽车……

(还有两位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补充,更完整地描述了图4的规律。)

师:这样表达特别完整,但是太长,不方便,怎么简洁地表达这幅图的规律呢?

生3:编序号!刚才我们就用0和1分别表示了男、女生。

师:怎么编序号?

生4:第一辆车编为0号,代表那辆“坐了一位没戴帽子的人的黄色汽车”;第二辆为1号,代表那辆“坐了一位戴了帽子的人的橙色汽车”。

师:这种编序号的方法很好,但是我们在生活中编序号一般不是从0开始的吧?

生5:对,一般都是从1开始的,像我们班超市里的商品(为了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意识,设计了班级超市。家长捐赠的商品种类繁多,教室柜子不够放,经与学生协商,将商品分类编号,每个编号的商品具有同一价格,但该编号下会放置多种商品。这样一间“混乱”的超市让学生每日浸润在具体与抽象互相替代的情境里,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字序号替代某几种具体实物的意识,为用数字表示规律做了充分的前期铺垫,埋下“万物皆数”的种子。),还有前一段时间解应用题时给不同种类的树、鞋子编序号,都是从1开始的。

师:那你打算怎么改进编序号的方法?

生5:1,2,1,2,1,2。

师:找出“最短排列”“1号车,2号车”,确定规律。

师:请看图5,详细描述画中人分别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利用“编序号”的方法,迅速在眼花缭乱的图片中找到“最短排列”,进而确定规律。)

出示如图6至图9的“找规律”学习单(含五道不同类型的题:奥运福娃(图片规律)、弗洛格(汉字规律)、FROG(英文字母规律)、春夏秋冬(季节规律)、喜怒哀乐(情绪规律)。

生6:原来不仅看得见的事物可以用数字表示,就连看不到的情绪也可以用数字标出来。

生7:要多保持1号情绪(喜),我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设计意图:不同领域、差异巨大的案例给学生带来了很强的震撼,拓宽了找规律的范围,让学生对规律的认知更加完整和全面。世界上有看得见的规律,也有看不见的规律,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能体会到规律无处不在。】

师(出示三行不同的事物,如图10):哪两行的规律相同?

(有了之前的学习经验,学生立马就能想到用编序号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一行和第三行的规律是一样的,即“1 2 2”型的规律。)

师:只有第一行和第三行的事物才能表示“1 2 2”型的规律吗?能不能再多举几个例子?

生:(1)模仿类:用橘子、香蕉、番茄等瓜果蔬菜替换第一行的例子;用“乐呵呵”“美滋滋”等汉字替换第三行的例子。(2)创造类:两种颜色小棒的排列、铅笔和橡皮的排列、绿萝和碰碰香的排列、桌子和椅子的排列等)。

【设计意图:从“模仿”到“创造”,学生已深刻理解这种类型的规律的共同点,并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在探索和思考中认识到世界的本质——“万物皆数”。】

四、转变角度,探究数列规律

1.报数游戏

师:全班起立报数,但下个环节是“我当小侦探”,大家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其他人报的数字,后面的活动与号码牌数字有关。

(1)相邻数规律

师:报数的时候,跟“你”前后挨着的数字有什么规律?

生1:跟“数数”一样,相差1。

(2)男、女生的数字规律

师:序号最小的男生在哪里?

(教师鼓励学生“试错判断”,直至找到第一排最左侧男生为止,其间不断强化“比大小”的运用。找到序号最小的男生后,后面的男生依次举牌报数,出现规律:1,3,5,7,9……)

生2:男生序号都是单数!

师:序号最小的女生又在哪里?

(学生迅速把目标锁定在教室左前方,但无法判断是1号还是2號。)

师(强调):请注意是序号最小的女生。

(学生明确是2号。找到序号最小的女生后,后面的女生依次举牌报数,出现规律:2,4,6,8,10……)

生3:女生序号都是双数!

(3)“辨”数

生4:男生序号都是单数,女生序号都是双数。

师:观察这些单数、双数的个位,有什么发现?

生5:单数的个位都是单数(1、3、5、7、9),双数的个位都是双数(0、2、4、6、8),可以只看个位分辨单双数。

师:你的发现对应了一个应用。每一位中国公民都有一张专属于自己的身份证,身份证号上的第17位,也就是倒数第2位,就代表这个人的性别。单数代表男性,双数代表女性。咱们来验证一下。

(出示提前取得的几张家长的身份证照片,只保留身份证号最后两位。展示的时候先遮住头像,让学生“看数辨男女”。这样的验证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前面找到的性别规律,另外,这种“应用数学”教育给学生的认知世界开了一扇窗。)

生6:数学有趣,数学好玩,数学有用!

(4)竖排的数字规律

师:老师选出最安静的第五列学生作为本次的实验组,前三名学生依次举牌报数(板书:5,10,15,(),(),()), 其他同学寻找规律,计算第一个括号里的数字,并由第四位学生举牌验证,以此类推。

(教师挑选其他列的学生完成类似游戏,但给出的数字不是连续的,例如第一列,学生报数并板书:1,6,(),16,(),(),与之对应的第三、五、六个学生分别举牌验证。)

2.抱团游戏

原始组:挑选三组学生,例如11号,13号,24号;5号,7号,12号;1号,3号,4号;再挑8号,17号,        。

对比组:以上三组学生调换顺序,例如11号,24号,13号;5号,12号,7号;1号,4号,3号;8号,17号,

【设计意图:由单纯找规律,到调换位置找规律,人还是那些人,而规律已经不是那个规律,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在对比中探索数字的奥秘。】

3.课后作业

师:自主设计“找规律”的规则(可以是重复性规律,也可以用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等),使用自己的办法(或实物,或画图,或其他方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作业灵活开放,形式多样,紧紧围绕这节课所学知识,学生最终呈现的作业也很精彩。】

这节课的所有活动均围绕课前卡片展开,环环相扣:由图形规律导入,逐步从性别、图形、颜色、数字等多种角度切入,加上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找到规律,体会到“万物皆数”;通过不同的“人”“数”结合情境,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掌握以加减运算为基础的数列规律。

整体设计关注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创造规律的完整过程,学生在观察、推理、创造等活动中,经历从发现直观规律到探索隐蔽规律的过程,全员参与“玩”,拓宽了对规律乃至世界的认知范围,每个学生都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思考世界,数学给学生开启了一扇新的认知世界的窗!

【本文系北京市大兴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长线融合项目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19GHX002)。】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二进制规律游戏
用二进制解一道高中数学联赛数论题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有趣的进度
二进制在竞赛题中的应用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巧解规律
一个生成组合的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