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观念、审美取向与城乡传统:英国田园城市设计手法之源从及其演进

2021-09-24刘亦师LIUYishi

世界建筑 2021年9期
关键词:参考文献住宅英国

刘亦师/LIU Yishi

1 田园城市设计的创出及其设计手法的若干特征

1898 年,霍华德在其《明日: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1]中提出田园城市思想,其本质是在远离既有大城市的农村地带另建新城,因其土地价格便宜,则可采取完全不同于大城市的开发手段,其较低的建筑密度也能使房屋掩映在绿树丛荫中,而且城市区域完全为绿化带(用作森林防护带或农业用途)所环抱,以此实现融合城乡优点的“乡市”(County-Town)的景象。当某一新城人口达到上限(32,000 人)时,则在距离该新城(“田园城”)较远处择地按此模式再次创建另外的新城(霍华德称之为“协和城”“友爱城”等),进而使英国的城乡空间得以重构,以此为途径消弭伦敦等超大工业城市,从而彻底解决工业革命以来的空间拥挤、人口膨胀等各种城市问题(图1)。

1 霍华德的最终理想“社会城市”图示,中央位置的“中心城市”即指人口疏散后的大工业城市,周边环绕新建的小城市(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1])

在田园城市思想提出之前,19 世纪以来英国社会改革家们针对工业化弊端和城市病的方案,曾描摹了名称各异的理想城市形态及其管理方式,但无一实现。田园城市思想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其提出次年即组建了旨在将此思想付诸实现的“田园城市协会”(Garden City Association),此后不到5 年时间内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Letchworth)就已选址建设。从此,田园城市思想不再是被嘲笑和质疑的对象,进而深刻改变了全世界千万民众的思想观念及其生活和居住方式,并促成现代规划学科在英国及至世界各国的创立与发展。

霍华德虽然是胸怀远大的社会改革家,但并不具有建筑设计的专业技能,田园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并非他学说中最重要的部分。仔细翻检 《明日》 一书,从第二章开始几乎全部篇幅都在论述如何筹集资金和进行日常运营。正如1930 年代的批评家们所指出的那样:“霍华德是纯粹的社会改革家,对城镇作为艺术作品如何呈现美感漠不关心。”[2]霍华德书稿中的手绘图标示了田园城市空间功能的抽象布局,但涉及空间布局和住宅形式等具体设计则含混不清(图2、3)。后来他正式出版的著作中的附图则直接省略了建筑形态而聚焦于空间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2 霍华德绘制的田园城市空间图示手稿(未出版),包括绿化带、各环带分布不同功能等。住宅区的街坊均为周边式大院住宅(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3 霍华德手稿中的田园城市居住区(1/18城区)布置草图,可见住宅为连排式沿地块周边布置(《明天》一书中的居住区布置示意图为1/6城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2])

但正是因为霍华德缺乏建筑学的专业技能,才使得在田园城市运动推展过程中,逐渐为田园城市思想所吸引、聚集而来的一批建筑师得以发挥所长,从他们各自的专业立场阐述田园城市思想,并将其“翻译”成相应的空间布局方案。这其中最著名者,是从早期开始积极参与田园城市协会活动的恩翁(Raymond Unwin)和帕克(Barry Parker)。他们在1902 年的田园城市大会上接受糖果企业家朗特里(Joseph Rowntree)的委托,在约克(York)市郊设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厄斯威克(New Earswick)工人住宅区。该项目占地123 英亩(约0.497km2),其中不少设计手法,如遵从自然地势确定街道走向、尽端式道路布局以及采用较为自由的住宅平面形态等,都成为此后莱彻沃斯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预演[3]。

1903 年,第一田园城市公司成立并在伦敦以北56.3km 处购买了3800 英亩(15.378km2)农地,通过设计竞赛选定恩翁和帕克的方案(图4)。该方案的规划原则是尽力保持乡村风貌和自然景观,整个“城市”为森林和农业带围绕,划分为不同等功能区,其中西南片区为市政广场和公共建筑群,其西南走向的主路(百老汇大街)通向火车站;工业区布置在外围,占地较小;居住区的道路形态非常自由,多遵从地势等高线呈蜿蜒的曲线形。虽然当时和后世的批评家认为这一规划缺少真正统率性的中心,而且被铁道和南北干路分割成的4 块区域相互间缺少有机联系,但这一设计毕竟开创了现代城市规划和新式居住区建设的先例,得到当时规划界和建筑界一致好评。

4 莱彻沃斯总平面图及其功能分区,中心公园等部分详见图7(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恩翁和帕克后来又于1909 年合作制定了伦敦郊外的汉普斯泰德(Hampstead)城郊田园住区(Garden Suburb),其“田园城市风格”设计原则呈现得更加完整、明确,恩翁也成为声势日炽的田园城市运动中重要性仅次于霍华德的核心人物[4](图5)。

5 汉普斯泰德城郊田园住区总平面(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3])

以莱彻沃斯和汉普斯泰德为例,这种由恩翁和帕克开创并定型的“田园城市风格”设计的主要特征可分述如下。首先,较低的建筑密度是田园城市设计的标志性特征,也是恩翁最大力提倡的设计原则,并且进一步量化为“每英亩不超过12 户住宅”[5],以确保足够的通风和充分的绿化植被。而且每户均有专属的花园或自留地(allotment),用于从事园艺和耕作。霍华德和恩翁等人都认为花园能为劳动阶层居民提供有益身心的消遣活动,从而逐步消除遍布于大城市中的酒馆和妓院。

第二,田园城市城市和住区的规划均采取尊重自然景观的态度,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并有意使道路蜿蜒曲折,类似中国传统园林的“步移景异”,间或也采用尽端式道路以求形成较紧凑的建筑簇群,但均旨在破除当时英国的城市中单调乏味的“法定住宅”街道景观(详下文),也因此形成与传统英国城乡街道空间那种紧贴道路边缘布置建筑的景象。

第三,恩翁和帕克都倾慕19 世纪中后叶兴起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他们的住宅设计,无论是独幢住宅,还是2 户、4 户甚至6 户的联排住宅,均主要采取这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建筑风格,具体体现在以红砖为主要材料、外观有意处理得不对称且采用较大的坡屋面,局部间或采用半木造(half-timber)结构强化前工业化时代的氛围,并以壁炉为中心组织室内空间等等。工艺美术运动的反对工业化大生产和急剧城市化的意识形态与田园城市运动的宗旨相契合,且这种建筑风格十分符合居住建筑的性格,因此随着田园城市运动的全球传播也将这一建筑风格带到世界各地(图6)。

6 莱彻沃斯一处住宅设计的立面和平面,设计师为C.M.Crickmer。住宅设计采用工艺美术运动风格是恩翁和帕克规划方案中规定的原则(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4]44)

第四,虽然在居住建筑上采用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在恩翁和帕克的规划和公共建筑设计中仍体现了很强的古典主义的痕迹,这与他们在青年时代接受的古典主义建筑训练有关,同时也受到当时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影响。这也是莱彻沃斯总平面中在公共建筑区域采用了规整对称的巴洛克式布局(图7),而居住区部分的布局则颇为自由的原因。

7 莱彻沃斯市中心广场规划方案,1903(图片来源:参考文献[6])

第五,因为有专业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参与,田园城市的规划和住宅设计注意到经济性和空间效率,同时在普通住宅中普及了现代化生活设施,如抽水马桶和合理的市政管网体系等,这也成为田园城市设计现代性的重要体现(图8)。

8 莱彻沃斯住宅与市政管网的接驳设计(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4]98)

除此以外,随着田园城市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田园城市设计又扩展出其他诸种特征,如在汽车保有量较大的美国,设计中采取人车分流的路网格局1),又在1940 年代左右发展出完整的“邻里单元”理论,等等。

莱彻沃斯的规划和建筑在空间布局和物质形态设计方面远远超出霍华德《明日》一书中的描绘,将那些简略、粗疏的文字和图示易之以精巧、细致的设计图,也无可置疑地体现出专业技术人员在田园城市运动中的重要性。霍华德书中缺少对空间布局和风格样式的明确规定成为恩翁、帕克等人施展才能、制定不同的设计原则的前提,也解释了田园城市设计中样式各异、甚至彼此矛盾的外部空间形象。恩翁和帕克提出的田园城市设计原则清晰明确,既有量化指标,也易于模仿,是推动田园城市运动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保证。

但应该注意的是,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的原意是通过建设相当数量的田园城市式新城,进而彻底消弭现有大城市,以达“和平的”社会改革的宏旨。虽然莱彻沃斯和汉普斯泰德作为田园城市设计的原型大获成功,但人们的注意力被这种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很强的设计手法所吸引,而霍华德被视作最终目的的社会改革理想及其相应措施,如合作主义、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社会阶层混居等,反而在田园城市运动中被束之高阁、避而不论。莱彻沃斯之后仅建成另一座田园城市——韦林(Welwyn)。除此以外,兴建环境优美、植被茂密的城郊田园住区成为田园城市运动的全部内容。

2 田园城市设计手法之形成及其演进

田园城市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19 世纪末兴建的两处模范工人居住区的影响,即位于利物浦郊外的阳光港镇(Port Sunlight)和伯明翰郊外的伯恩维尔镇(Bournville)。两者均由深怀人文主义思想的大企业家所创立,前者在住宅设计上采用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后者的道路体系则更重视与自然地势和景观的结合。二者均为工人阶层提供了宽敞明亮和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一改在大城市中多户家庭拥挤在同一住宅内的情况,甚至将之前属于富庶阶层专有的私人花园和院墙等特权“扩展到广大群众”[6],并致力于使这些经验推广至全英国[7]。因此,在具体的规划原则和设计方法上,工业新村的建设也为之后的田园城市运动提供了重要参考。笔者对此另有专文论述,兹不赘述[3]。

10 恩翁对城市空间和街道景观的分析方法仿照了西特的“图底法”,错落有致的街景也是田园城市设计的重要标志(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0]188)

田园城市运动的主将恩翁和帕克在20 世纪最初10 年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田园城市设计的方法,二人均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德国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理论的影响。恩翁在汲取和发扬奥地利建筑师西特(Camillo Sitte)的名著《城市建设的艺术》(1889 年)[8]和德国规划师施蒂本(Joseph Stübben)于1890 年出版的专著《城市建筑》[9]等设计思想和手法的基础上,总结了田园城市的设计理论,并于1909 年出版为《城镇规划之实践》[10](图9、10),无论道路截面设计、道路景观还是城市空间设计,均明显可见德、奥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对他的影响;而奥斯曼巴黎改造的空间范式也在恩翁的设计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体现了来自法国的古典主义影响。此书甫一出版就成为田园城市设计的经典读本,为田园城市运动向世界各地扩张所提供了急需的技术参考。

9 恩翁著作的扉页及其插图,1909(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0])

除此以外,本文拟就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经济和思想等方面,较为详细地讨论当时卫生观念的形成、审美取向的变迁及英国城乡建设传统的赓续,讨论它们对田园城市设计手法形成与演进的影响。

2.1 公共卫生运动、街道布局形式与生活观念演变的影响

19 世纪中叶英国城市中进行的卫生调查雄辩地证明了霍乱等疫病的传播与城市居住环境之间的关联,席卷西方的公共卫生运动也随之开展,也因此促成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与发展。查德威克(Edwin Chadwick)是这些事业的发起和领导者,在他推动下英国议会于1848 年颁布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Public Health Act),责成地方政府修建下水道和供水系统,并清除居住区的垃圾和增强通风。这些措施改善了工人居住区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疫病的爆发与蔓延[11]。

1875 年,英国议会将此前与公共卫生相关的法案统合起来,形成新的《公共卫生法案》。与1848年版本比较,1875 年的法案其主要内容仍为增加通风、清除垃圾、完善市内外卫生设施等,其条文从建议性转为强制性,授权地方政府拆除不合卫生标准的房屋和住宅区,并新建房间高度、建筑材料等满足要求的地方“法定住宅”(bye-law housing)2)。

在具体措施上,1875 年《公共卫生法案》要求拆除此前为容留更多居民而建造的“背靠背”式住宅(图11),将封闭的院落打通,以满足日照和空气流通要求,避免“瘴气”淤积。此外,该方案要求各地确定居住区主要街道的最小宽度,改造为地方“法定街道”(bye-law street),从而一举改变老城区的空间格局和卫生状况。法令还要求打破此前断头路和封闭大院的肌理,并在连栋住宅背面预留较窄的通道,均旨在使街道彼此间相连、以利通风。

11 英国诺丁汉市“背靠背”式住宅总平面,1845,通常院落封闭或半封闭且街道阻断,在1875年后相继被拆除(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5]93)

因此,英国各市的主要街道宽度一般定为至少40 英尺(约12m)[12]149,其街道宽度“实际远超当时车辆通行所需,也与临街建筑的高度不成比例”[13]。同时,住宅一般紧邻街道布置,没有考虑绿化、公共空间和住宅花园的布置。而街道布局呈彼此垂直正交的网格状,虽然卫生状况较前有所提高,但造成了城市居住区景观缺少变化、乏味无趣的普遍现象(图12、13)。

12 按照1875年《公共卫生法案》布局的街道和“法定住宅”总平面示意(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5]105)

13 英国伯明翰市的一条“法定街道”及沿街住宅,缺少绿化、景观乏味(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6])

随着“背靠背”式院落被拆除和地方“法定住宅”的普及,英国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但城市拥挤的居住条件仍未彻底解决,同时人们对沉闷的生活环境和公共设施的缺乏日益不满。在此背景下,反对工业生产、提倡中世纪道德标注和向往乡村生活的工艺美术运动趁时而起,影响了一代英国的知识分子,也将对田园牧歌的向往沉淀为英国社会的集体性心理。这为田园城市思想的兴起和迅速被英国各阶层接受打下广泛的思想基础[14]。

基于当时人们对规整的城市道路网格和千篇一律连栋住宅的街道景观的厌烦,田园城市运动的主将恩翁等人在将霍华德的思想转译为图纸语言时,借鉴此前的成功案例3),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设计方法,如不再将住宅紧贴道路边缘而大胆退线,布置带围墙的前院(此前前院一般特属于上层阶级宅邸);打断连栋住宅的线性布局,改以叠拼和独幢住宅为主,有意拉大住宅间距作为公共空间;有意将道路设计得蜿蜒曲折,以增加道路景观的趣味性,等等。这些设计方法后来成为标志性的田园城市设计原则。

为了从理论上彻底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法定街道”布局模式,恩翁在1901 年的第一次田园城市大会上借助用地经济性分析,提出合院式住宅模式,其围合出的大面积院落可用于绿化和耕作,可以节省本来用于道路、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开销,雄辩了合院式住宅对投资而言更加经济[5]78。同时,他提出在新时代人们对“健康”的诉求除防治疫病的基本要求外,良好的生活环境还必须包括充分的绿化、降低交通噪音等,这些只能藉由低密度(“每英亩不超过12 户住宅”)开发模式才能实现。这一理论是继查德威克发起卫生改革运动以后人们对健康和居住环境观念上的又一次巨大变革,并在之后深刻影响了英国政府的住房政策[15](图14)。

14 两种居住区开放形式的对比:从“法定住宅”街道布局到田园城市设计。上图为占地25英亩(0.10km2)的利物浦郊外住宅区,如采取“法定住宅”形式布局建筑密度为每英亩41户住宅,下图为环境良好的田园城市设计,密度为每英亩11户住宅。(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7])

1902 年,恩翁等人在设计新厄斯威克村工人住宅区时,为了使道路的利用效率最大(即相同长度的道路服务于房屋的数量最多),在获得地政府核准后,决定使用尽端式道路。这种布局方式既能较好地适应不规整的地块形状,使土地不致浪费,同时也能使道路的建造费用最省[16],同时能有效地形成社区感并隔绝噪音(图15)。这种尽端路布局的设计手法后来在美国的雷德朋居住区规划中被发扬光大,被应用于世界各地。

15 新厄斯威克村居住区尽端道路平面形式,1902(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6])

从院落式住宅到尽端路布局,究其本质都是对1875 年以后统治着英国城市空间的“法定街道”布局形式的反动,旨在通过新的设计手法,不但满足基本卫生需求且致力于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景观趣味。这些探索既是对田园城市思想的丰富,也有力推动了田园城市运动的全球发展,颇具进步意义。但也应看到,只有在郊区土地价格便宜且土地储量足够大的条件下,这种低密度开发模式才能得以推行,而难以施行于用地紧张和地价昂贵的地方。

2.2 工艺美术运动与城市美化运动的影响

19 世纪后半叶,一批英国艺术家和建筑师如莫里斯等人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反对千篇一律的大工业生产、提倡个性化设计,并效法自然和农村主题提高设计质量,从而“净化”被大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工艺美术运动对英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如装帧设计、住宅样式、壁纸和室内装饰等审美趣味的转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16)。工艺美术运动主要是一场涉及各种设计领域的实践,其思想来源于反对工业资本主义和劳动分工过分精细的美学理论巨擘拉斯金(John Ruskin)的理论。拉斯金大力提倡象征前工业化时代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哥特建筑复兴样式,不但影响了19 世纪中后叶英国的城市风貌,也与工艺美术运动一道造成了弥散在英国社会中的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氛[14]。

16 阳光港镇(Port Sunlight)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叠拼住宅,1890年代(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9])

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原则旨在突破对称性,反对标准设计、追求个性表达,在局部如屋面处理造成出乎意料的变化。工艺美术风格的住宅曾被应用于造价不菲的城郊住宅区如阳光港镇等实践中,与环境结合良好,但维护费用较高。恩翁等田园城市建筑师非常推崇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原则,处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对其稍作简化后广泛应用于田园城市住宅设计上。

工艺美术运动对非对称性和追求自然风貌的设计取向,放诸更大的街区和城市尺度,与当时奥地利建筑师西特(Camillo Sitte)关于公共建筑布局和城市广场设计的理论非常契合。恩翁是西特理论的热情支持者,他关的专著《城镇规划之实践》大量参考了西特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图示[10],也体现出德国城市规划传统对田园城市运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1893 年美国芝加哥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并以此为契机兴起了城市美化运动。城市美化运动采取了奥斯曼巴黎改造那样的“宏观设计手法”(grand manner)[12]209-276,兴建恢弘壮丽的公共建筑、城市广场和林荫大道以“美化”城市环境,旨在实现理性有序和明晰可辨的城市空间环境,也以此“体现高效、技术治理、道德民气、市民忠诚和精英统治等更重要的理念”(图17)[17]。城市美化运动中的公共建筑多采用“鲍扎”(Beaux-Arts)方式设计,注重轴线关系、对称布局和空间秩序的明晰化,这也是城市美化运动规划的设计原则。

17 城市美化运动的发源地芝加哥市民中心改造方案,1909(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9])

不同于英国城市改造和发展中将重点放在公共卫生和疫病防治方面,将大量资金投入下水道等卫生设施的修建,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强调的是公共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和艺术性。这一运动的“美化”效果很快收到成效,改变了华盛顿、旧金山等一批美国大城市的城市面貌,并引起大洋彼岸的英国建筑界的关注和推崇。

1909 年,利物浦大学在阳光港镇的创建人威廉·利华(William Lever)的资助下,于建筑学院内设立城市设计系,这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培养专业规划师的教育机构。该系在其早期办学中将介绍田园城市实践和宣扬城市规划观念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并致力从城市设计角度营建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在短短几年间形成了名震一时的利物浦学派(Liverpool School)[18]。利物浦学派的研究超出建筑本体的设计,而将重点放在一个较大区域内的各类空间和实体元素的相互关系。他们注意汲取当时美国正轰轰烈烈开展的城市美化运动的设计思想和手法,提出在城郊的新建区域可采用较为浪漫自由的工艺美术运动式布局,但在市中心地带应更加注意利用公共建筑组群形成较为规整和秩序分明的空间形态,以符合“城市中心”的观感。

利物浦学派的规划观念和设计思想直接导致了利华的审美取向及阳光港镇空间格局的变化,也影响了城市规划在英国发展的轨迹。作为田园城市设计重要参考范本之一的阳光港镇在1910 年的第二期开发中,在利物浦学派的参与下,放弃了早期结合地形布置形态自由的住宅群的方式,而完全借鉴城市美化运动的设计方法,以纵横两条轴线和广场重新界定小镇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图18、19)。

18 阳光港镇第二期规划总平面图,1910,红色和蓝色虚线部分为该轮规划重点,即从东西和南北两条轴线带(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0])

恩翁等人在莱彻沃斯的折衷主义设计可视作利物浦学派规划观点的前导,即在居住区设计中采用工艺美术运的设计原则,而公共建筑集中的“市”中心区域则仍用采用城市美化即“鲍扎”的设计方法,以造成较明晰的秩序感。如此一来,莱彻沃斯就并置了不相兼容的两个部分,即轴线秩序较强烈、道路形式规整的商业区,和周边形态自由的居住区生硬地组合而成。这种生硬的处理手法也招致当时对田园城市运动的批评[4]。

19 阳光港镇第二期规划东西轴带鸟瞰(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8])

在占地较大、公共设施需求较全的田园城市设计中,针对不同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这一策略无疑是正确的。但田园城市规划师一直没有解决好将上述两套设计手法混同为一的办法。不过,真正意义上的田园“城市”仅建成两处而已,此后田园城市运动即转向田园“住区”的开发建造,即使有中心区也面积较小且公共建筑种类单一,遂不再是设计的焦点。

2.3 英国城乡传统空间风貌的影响

英国城市风貌的形成有其自身的深厚传统,尤其在18 世纪的乔治王时代(Georgian Era)伦敦、巴斯等地建造的连栋住宅形成了英国特有的城市景观。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中出现的大量联排住宅,其设计注意营造整条街道的连续景观,在留出人行道空间后抵近街道边缘建造,形成亲切的城市生活氛围。其单体设计则较注重经济性,装饰较为克制,立面规整、对称开窗,屋顶也多为较简单的四坡顶,间或开气窗,整体呈现出很强烈的理性色彩和城市性格。这一建筑样式被称为“乔治王式”(Georgian style),也是英国城市住宅所广泛采用的传统建筑风格(图20、21)。

20 伦敦市某乔治王式风格的住宅及其街道景观,1932年摄(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1]50)

21 伦敦某乔治王式住宅各层平面及立面复原图,1792年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1]196)

但是,19 世纪以后,因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英国城市中原本宽裕的连栋住宅在其院落空地中大肆加建,同时为多收租金,在原本宽裕的住宅中被多户挤占,因而形成了卫生条件恶劣的“背靠背”式住宅。这也是19 世纪中叶开始的公共卫生运动旨在铲除的对象。

19 世纪中后叶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立足于抛弃工业化和大城市,提倡中世纪时代的建筑样式和乡村审美趣味。20 世纪之后,一批英国建筑师和规划师开始从历史研究入手,力图发掘英国传统城市空间设计的精髓,以之为参照应用于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而非简单地逃离城市另起炉灶。其中,18 世纪的乔治王样式住宅外观简洁、对称,避免了工艺美术运动或哥特复兴式那种复杂的屋面而降低造价,也使构件得以标准化生产,这种理性的设计方法与现代建筑设计颇相契合,得到英国建筑-规划家的热烈支持。例如,第二处田园城市韦林的主持规划师和建筑师斯瓦森(Louis de Soissons)在住宅设计上就统一采用了乔治王式。相较莱彻沃斯,其在建筑风格上更加协调和易于维护(图22)。

22 韦林田园城市的街道景观,住宅均为乔治王样式,1920年代(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159)

同时,18 世纪英国城市中的乔治王式住宅一般沿街道连续布置,既节约土地也易于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活氛围,同时形成独有的空间特征。这种空间布局方式体现了建筑与街道的密切关系,是英国城市空间传统的延续,与田园城市住宅区那种脱离街道、自成一系的设计方法迥乎不同。

1930 年代,一批英国建筑师、规划师组成了“乔治王样式研究小组”(Georgian Group),致力于研究乔治王时代城市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设法对其“现代化”并总结出一套设计方法,服务于当时英国的城市改造和建设。这批人中间不少同时也是英国现代主义建筑团体MARS 的成员[19]。对他们而言,对城市中的拥挤住区逐步进行改造,在续传统空间的肌理和建筑风格的同时,满足现代城市居住生活的各种要求,无疑更加可行(图23)。

23 荷兰现代主义建筑师奥德(J.J.P.Oud)的城市连栋住宅方案轴测图,1927(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2])

除了英国城市有其悠久的建设传统以外,英国传统乡村的空间格局及乡村建筑也有其明显特色。1910 年代以后,由于英国田园城市运动急剧向近郊乡村扩张,破坏了乡村的传统肌理。在此局面下,利物浦学派学者托马斯·夏普(Thomas Sharp)从1920 年代即开始进行一系列英国乡村和城市空间传统特色的研究(图24),论证限制田园城市的过度开发和保护英国典型乡村空间格局的必要性。从他书中绘制的大量总平面图可见,英国乡村的教堂和小铺面等公共属性的建筑也多采取集中式布局并布置在主街两侧,教堂因其高度成为村落的视线焦点,因此形成错落有致的街景(图25)。这与城郊田园住区那种将住宅脱离街道边缘并树立围墙的做法截然不同。夏普认为英国的城乡传统是城市、乡村各安其所,对传统空间的研究应作为现代城乡发展的基础。夏普也因此是最早提出历史建筑和传统城镇保护观念的规划理论家之一,并在二战以后积极参与制定了一批历史文化城市保护方案,是这一时期最为活跃、产出最高的规划家[20]。

24 夏普关于英国传统村落的第一本著作扉页及其插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25 夏普书中关于英国传统村落空间布局总平面图的比较分析(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3])

可以看到,英国的现代主义运动发展具有其自身特色,反映出对历史空间形态和要素的关心和思考,并非像德国和法国那样与传统截然断开。另一方面,为了保护英国乡村的传统风貌,他们也反对田园城市运动漫无节制地侵入农村地带。这些新建的田园城市居住区占地广大但缺乏中心和基础设施,既无法创造出霍华德设想的就业机会,又破坏了农村的风景和宁静。

这批研究和提倡英国建筑传统的建筑师和规划师都不约而同地反对浪漫主义有关返回乡村的诉求,质疑当时英国政府大力提倡的郊区化住宅发展,而以理性的态度研究提出更加经济、土地利用率更高、更有利城市便利生活的发展模式。在反对田园城市运动“逃离城市”立场的同时,一批深具现代意识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也开展实践,显示了现代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其他模式,具有与田园城市运动一样的全球性影响。

3 结语

田园城市思想和设计手法的形成和演进,究其根本是与英国19 世纪中叶以后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背景密切相关的。其中,卫生观念的形成、公共卫生立法及卫生改革运动的开展,是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兴起的根本原因和重要动力,由此带来了“法定住宅”等城市环境的改变,也成为之后田园城市运动所勠力矫正的目标。

源起于英国的田园城市思想及其推动的田园城市运动,是促成现代城市规划学科诞生的路标性事件。英国的城乡规划和建筑传统对田园城市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也对其过度向农村地带开发提出很多质疑,从正反两方面丰富了田园城市的思想体系和实践内容。而在田园城市运动的早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利物浦学派也多方探索新的城市规划设计手法,提出在市中心区和市郊新建住宅区分别采用不同规划和设计策略的观点,影响颇大。这些观点和实践,经过恩翁等人的总结,遂于1910年代前后形成了从路网布局到道路截面及至住宅设计等较成体系的田园城市设计理论。此后又经美国等地规划师的补充,形成了完整的规划理论,包含丰富且易于模仿的设计手法,极大地推动了田园城市运动在全世界的传播。

应该注意的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中并不包含设计手法的说明,也正因为如此,才使他之后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能从不同角度对如何营造田园城市各抒己见、多方尝试,在实践中造成了形态各异而且有时相互矛盾的面貌。这些设计手法在1910年代逐渐定型,如蜿蜒的道路系统、浓密的植被和开敞的郊野绿化带以及低矮、设计精良的住宅等,都成为田园城市设计的标志性元素。但随着这些“符号”被过度使用,田园城市运动从1920 年代开始到1960 年代陆续遭到现代主义规划家和后现代主义学者的激烈批评,如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住宅设计造价高且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历史趋势相违,等等。不难看到,田园城市设计手法则成为集矢所向,也因此造成了对田园城市思想的若干误解。

然而,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的要旨并非如何进行空间设计,而是通过创建一系列类似的新城达致消解现有大城市、重组英国城乡空间格局,从而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社会改革。霍华德《明日》一书的主要篇幅皆用于论证田园城市在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可行性,及其相比现有大城市的优势,但缺少对其终极目标——“社会城市”(social cities)具体形态的描绘,如消解后产生的“中心城市”(图1)其城市形态在哪些方面延承或改造之前拥挤的工业城市的特征?其空间格局和人口结构有哪些改变、如何与较小的“新城”在区域中进行联系?类似问题和对田园城市的空间形态描摹一样模糊不清,这正是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的不足之处。这些相关概念和理论将随着田园城市运动的开展和城市规划学科的成熟,逐渐得以廓清。□

注释

1)早期最系统的尝试是斯泰恩(Clarence Stein)和莱特(Henry Wright)在新泽西郊区设计的雷德朋住区(Radburn),使车行道沿周边布局,内部交通以步行道为主,并在交汇处采用立体交通彻底隔开车行流线和步行流线。

2)“bye-law”原出荷兰语,意为“按当地规定建造的住宅”。详见参考文献[34]。

3)最重要者是19世纪末由工业家们建造的阳光港镇(Port Sunlight)和伯恩维尔镇(Bournville)。

猜你喜欢

参考文献住宅英国
Jaffa住宅
英国的环保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