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闭式引流与胸腔镜微创治疗尘肺合并气胸的对比研究▲

2021-09-24赖启勋廖开福刘建平邝光志王传才

微创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肺大泡尘肺闭式

赖启勋 廖开福 刘建平 邝光志 王传才 杨 倩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尘肺合并气胸在国内职业病患者中较为常见,胸腔闭式引流是其常规处理办法,但是据当前病例及随访数据显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尘肺合并气胸的复发率明显高于普通气胸。关于尘肺合并气胸患者行胸腔镜微创治疗后复发的报道非常少,因此尘肺患者首次发生气胸是否尽早使用胸腔镜微创治疗目前尚无明确界定[1-2]。鉴于此,本研究将对比分析胸腔闭式引流与胸腔镜微创治疗尘肺合并气胸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10例尘肺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均为男性。对照组年龄50~78(62.19±5.60)岁;尘肺分期:Ⅰ期16例,Ⅱ期25例,Ⅲ期14例;尘肺病程3~7(4.85±1.20)年;气胸类型:自发性气胸35例,外伤性气胸20例。观察组年龄49~78(62.12±5.81)岁;尘肺分期:Ⅰ期15例,Ⅱ 期27例,Ⅲ 期13例;尘肺病程4~7(4.92±1.24)年;气胸类型:自发性气胸37例,外伤性气胸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尘肺诊断标准[3],合并气胸表现,并经X线或CT检查确诊;患者认知能力正常;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合并心、肝等脏器严重受损者;合并胸膜、肺等部位恶性肿瘤者;患有精神疾病者;合并全身性感染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患者取平卧位,通常在气胸侧的锁骨中线第2肋间,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做约1 cm的切口,钝性分离皮下及肌层组织,突破胸膜至胸腔后,放置一根24#~28#引流管进入胸腔,置管深度8~10 cm,连接水封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每日观察引流量及漏气情况,直至无漏气及引流量低于100 mL/d,复查胸部影像(X线或CT)提示肺已复张,即可拔除胸腔引流管。

1.3.2 观察组 采用胸腔镜微创治疗。选择双腔气管插管复合静脉全麻,有条件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定位,以保证良好的健侧单肺通气。患者取健侧卧位,于第7或8肋间腋中线或腋前线处做一长1.5 cm切口作为观察孔,于第4或5肋间腋前线和乳头中线之间做一长3~6 cm的切口作为主操作孔,切口长度应根据所需要切除标本位置、胸腔的粘连程度、术者操作熟练程度等作决定。置入腔镜后,使用电凝钩或能量器械分离粘连,结合术前胸部CT表现探查肺大泡及瘘口位置。瘘口如与肺大泡不在同一位置,可用丝线或4-0普里灵线缝扎处理,如在肺大泡位置则等同肺大泡处理。对直径小于1 cm的肺大泡使用丝线结扎基底部,直径超过1 cm的肺大泡用腔镜切割吻合器的蓝色钉仓进行切除。胸腔内注入1 000 mL生理盐水,嘱麻醉师术侧肺组织通气,检查有无遗漏肺大泡组织及瘘口,有则再次处理,无则准备结束手术。主操作孔逐层关闭胸腔,在观察孔留置一根24#~28#引流管,置管深度8~10 cm,连接水封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每日观察引流量及漏气情况,直至无漏气及引流量低于100 mL/d,复查胸部影像(X线或CT)提示肺已复张,即可拔除胸腔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1)术后3 d,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气促、胸痛、干咳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CT检查显示患者肺完全复张;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CT检查显示部分肺复张;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CT检查显示肺压缩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随访1年,记录两组疾病复发情况。(4)观察两组治疗后是否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并发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

2.3 复发率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1例复发,复发率为1.82%(1/55);对照组20例复发,复发率为36.36%(20/5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47,P<0.001)。

2.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胸腔积液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2%(1/55);对照组出现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7%(4/5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6,P=0.363)。

3 讨 论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矿物质粉尘,并在肺部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增生疾病。尘肺患者常合并气胸,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咳嗽等症状,病情进展到后期,可能会引发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以往常规使用开胸手术治疗,但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患者接受程度不高。因此,寻找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术式已成为广大医师关注的重点内容。

本研究对比分析胸腔闭式引流与胸腔镜微创治疗尘肺合并气胸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胸腔镜微创治疗尘肺合并气胸效果显著,可缩短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且复发率较低。分析原因在于,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将引流管放入胸腔,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促使肺组织重新复张,进而恢复肺功能的治疗手段[5-6]。其具有操作简单、单次治疗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可有效缓解气胸症状,但由于患者术后带管时间较长,患者气胸愈合后,肺部还存在肺大泡,一旦发生肺部感染,极有可能促使肺大泡破裂,进而增加气胸发生风险,提高疾病复发率,不利于患者预后[7]。胸腔镜微创治疗可于直视条件下观察胸腔内的病灶部位情况,直接定位肺大泡,同时可完整切除肺大泡,进而改善了肺内通气血流比,大大降低气胸复发率[8-9]。而且胸腔镜微创治疗操作简单、切口较小、美观效果较好、术中出血少,可避免大量出血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在切除肺部破损组织的同时,还可起到肺减容作用[10]。此外,由于切口较小,患者术后疼痛水平较低,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恢复,有利于术后咳嗽、排痰等操作,有效促进肺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无法耐受开胸手术者,可选用此种方式治疗[11]。但这种治疗方式需要全身麻醉,单次治疗的费用较高,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及经济条件等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但就治疗效果而言,胸腔镜微创治疗可作为尘肺合并气胸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2]。

综上所述,与胸腔闭式引流比较,胸腔镜微创治疗尘肺合并气胸患者疗效较显著,可缩短患者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疾病复发率。

猜你喜欢

肺大泡尘肺闭式
不可逆转的肺大泡该如何治疗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肺大泡不是“肺大炮” 不会一点就炸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肺大泡并发血气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要点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煤工尘肺30例生存质量调查与分析
尘肺合并肺结核136例患者的护理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