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效果分析

2021-09-24李茂林董彬武

微创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结肠癌开腹根治术

李茂林 肖 嘉 董彬武

(建始县人民医院,湖北省建始县 445300)

结肠癌是消化道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主要组织学类型有未分化癌、黏液腺癌,其中腺癌的死亡率较高。结肠癌多见于老年人,但目前该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1]。结肠癌经转移、侵犯,环形发展,还可向切口面、沿缝线或于腹腔内种植扩散转移,不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差[2]。造成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早期发病隐蔽,具有明显临床表现时多属于中晚期,已出现淋巴结转移和组织浸润[3]。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手段,但传统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不太理想,已逐渐退出手术系列[4]。有研究指出,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在减轻疼痛、减少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两者在切除肿瘤程度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方面基本一致[5]。本文对比传统开放手术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年龄60岁以上;经临床确诊(病理活检)为结肠癌;肿瘤分期为Ⅰ~Ⅳ期;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无法耐受手术;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进行编号及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7.53±6.32)岁;病变部位:乙状结肠11例,降结肠6例,横结肠7例,升结肠6例;肿瘤分期: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12例,Ⅳ期3例;肿瘤分化类型:高分化11例,中分化13例,低分化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8.50±7.21)岁;病变部位:乙状结肠13例,降结肠5例,横结肠5例,升结肠7例;肿瘤分期:Ⅰ期5例,Ⅱ期10例,Ⅲ期12例,Ⅳ期3例;肿瘤分化类型:高分化9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依据患者的肿瘤位置选取合适的体位,消毒铺巾,经腹直肌切口(8~10 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探查腹腔,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然后离断主要责任血管,完整切除病变肠段,清扫对应的区域淋巴结。吻合切口,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然后逐层缝合,结束手术。

1.2.2 观察组 接受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做3孔操作通道,并建立CO2气腹。置入腹腔镜后进行腹腔内探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等,并观察肿瘤与毗邻器官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将责任血管夹闭,分离结肠网膜、系膜等至根部。乙状结肠肿瘤患者于肿瘤上方约15 cm位置通过超声刀离断肠系膜和结肠系膜之间的血管,清扫淋巴结,在直肠后间隙进入,再通过超声刀分离骶前筋膜,至肿瘤下方5 cm时保留自主神经丛;对升结肠、横结肠肿瘤患者游离系膜后,在距离肿瘤10 cm处切断肠管,于下腹麦氏点做一长3~4 cm切口,距离肿瘤10 cm处切除病变肠段。吻合切口,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然后逐层缝合,结束手术。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一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记录并发症情况,如出血、肠梗阻、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呼吸衰竭、吻合口漏等。术后随访3年,统计两组的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总体生存率。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

2.2 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出血、切口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术后并发出血、切口感染各2例,肠梗阻3例,腹腔感染、吻合口漏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30.00%(9/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

2.3 生存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3年,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结肠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疾病,主要指发生于结肠的上皮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结肠癌(多为腺癌)及转移性结肠癌,以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结肠癌的发病与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有关,病灶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男性多于女性,根据病灶位置分为升结肠癌、横结肠癌、降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结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腹部包块,还有大便性状的改变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等[6],严重者可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的肠梗阻。结肠癌的诊断一般经电子结肠镜加病理检查,基本上可以确诊。由于结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为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7-8]。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显著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导致结肠癌病例数不断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加重社会负担[9]。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开腹手术较为常用,此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明确肿瘤位置以及内脏器官是否有转移,彻底切除病灶[10]。但该手术方法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限制。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设备和手术器械均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微创手术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在临床中逐渐普及。对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腹腔镜已在多种外科手术中应用[11-13]。从解剖角度考虑,结肠位于腹腔周围,若实施开腹手术,则无法保障术后美观,且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14]。而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结肠癌根治术为操作者提供了更宽广的手术视野,利于手术顺利完成[15]。本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腹腔镜辅助下实施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出了腹腔镜辅助下实施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要高于传统开腹手术,突显了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另外,术后随访3年,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与开腹手术的远期疗效相当。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优势比传统开腹手术明显,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情况均优,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结肠癌开腹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