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培行业走上正轨

2021-09-23张冰清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9期
关键词:机构监管政策

张冰清

让校外教育培训走上正轨,有效地补充学校教育,有力地支撑家庭教育。

教育培训机构经历了“政策严管、资本收手、市场收缩、广告收兵”的境遇,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建华认为,“双减”政策的落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教育图景,值得期待。他期望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切实减轻处于成长早期阶段的学生负担,同时解放家长、解放家庭。

蒋建华表示,监管是监管校外教育的乱象,不是彻底叫停校外教育培训,而是让其走上正轨,能够有效地补充学校教育,有力地支撑家庭教育。

问: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监管司将如何发挥作用?

蒋建华:教育部专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从处室级别上升到司局级的职能发生了变化,说明对校外培训行业,不是引导,更不是鼓励,是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层级提高,监管力度加大,监管工作常态化。从人员配置看,一经成立即配一正两副,说明教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说明此项工作的紧迫性。从现在情况看,或多或少会有利于对校外教育培训的监督管理。校外教育培训既涉及教育问题,又涉及经济问题;既关乎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也关涉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差异化教育需求。至于政策执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继续观察。在中共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要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注入治理逻辑,监管的政策措施要充分、深入听取社会各方意见,从而求得社会认同。

问:这一新的监管机构的成立意味着什么?它释放了哪些信号?

蒋建华:教育部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从基础教育司内部一个处建制提升为一个司局,说明教育部对校外教育重视程度的大大提升,特别是对校外教育培训中乱象的关注,与以前的监管程度相比,必将会有极大的提升。同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治理校外教育培训的体现。

孩子的成长发展,离不开课程的参与。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学校教育正规课程、社会教育补充课程和家庭教育底色课程的相互配合,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相对而言,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重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处于弱势、不规范状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大力发展社会教育补充学校教育,切实加强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从而实现教育为国家未来奠基的重任。在以校外教育培训为主的社会教育高速发展阶段,解决其发展的乱象,要遵循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不仅强监管,而且要满足广大家庭对兴趣化教育、特色化教育、差异化教育的需求,从而对学校教育起着补充作用,对家庭教育起着支持作用。

问:“双减”政策落地,未来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方向在哪?校外培训机构该如何转型发展?

蒋建华:此时出台的“双减”政策,是吸取多年来治理学生负担的有益经验,关键在于能够有所创新。在教育政策议程设置上,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执行有力。要能听取学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家长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体现教育事业的专业引领。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教育部门完全可以组织各利益相关者甚至社会各界对此问题开展有序的专业性的互动,建立关于校外教育培训的“议论视域”。

相信出台的相关政策能得到社会更大程度的认同,相信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观点看法和情感态度,都能得到教育部门的认真对待。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今天,完全可以实现此议题“五加二”“白加黑”的高质量互动。这样,教育政策执行将会更加简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其政策制定过程中对公众舆论的重视和吸纳,期望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有了这样的教育政策议程,国家的政治目标更容易实现,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教育专家的教育智慧更容易实现价值,一幅皆大欢喜的教育景观将会出现。

问:今年,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强调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您认为,随意资本化运作是指什么?

蒋建华:现在的校外教育监管有了职能部门,推进治理现代化,政策工具有很多选择,不能采取传统的教育治理方式、拍脑袋的治理方式。监管是监管校外教育的乱象,让其走上正轨,能够有效地补充学校教育,能够有力地支撑家庭教育。首先要明确校外教育、家庭教育是欢迎资本进入的,但不能随意。因为市场经济也是遵守法律的,要知道市场经济不是草莽经济。

问:在此背景下,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何去何从?

蒋建华:虽然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可以提前抢跑,但国家不让你干,你再接着走下去,就是死路一条,自讨没趣。我建议是发挥公益性,开发一些新项目。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要组织起来,进行行业自律,在教育行政部门强监管背景下,找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准确定位:补充学校教育,支撑家庭教育,而不是喧宾夺主,更不是仅仅以营利为目的。校外教育机构要明确自身事业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要以教育工作者心态从事校外教育培训工作,找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问:目前家长焦虑没有解决,小班制、“一对一”私塾可能会重新回归,怎么保障安全性?

蒋建华:国家以前对以校外教育培训为主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都管得比较少,是薄弱环节。但甭管公教还是私教,从业人员都一定要有相应的资格证,仿效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资格证,国家可以专门设立从事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教师资格证,要符合国家对于教育从业人员的规范要求,不能一心只想着赚钱。

现在有校外教育监管的职能部门,应该组织行业人、教育专家、家长,听听他们有什么要求,制定校外教育培训的一个基本标准,还要对私教进行相关资质审批。私教也是教,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对从业者进行政治审查、道德审查、文化审查。公示教师的实际情况,是否留有案底,开放公示平台让家长一查就能查出来,那肯定就会大大降低危害。

问:暑期托管,如何引入素质教育课程?

蒋建华: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指导学校将学生托管服务管起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建议向幼儿园和初中扩展。不过,这样的教育组织活动将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建议精心设计,切实杜绝托管服务变成学校学习的延伸,切实调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学校托管服务的积极性。

首先,需要与学校教育活动区别开来,不能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延伸,要具有校外教育培训的教育意义。建议引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活动设计,与学校教育活动有效衔接与配合;其次,在学校开展的学生托管服务,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要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人员为主,减轻学校教师工作,学校教师可自愿参与;再次,校外教育机构到学校开展的托管服务,要实行政府指导定价,通过服务设施免费、政府购买和适当收费方式,调动校外培训机构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参加由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承办的学校托管服务,要提供各种各样的可选择机会,从而充分体现社会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面。

猜你喜欢

机构监管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