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变化 提升自我竞争力

2021-09-23钟禾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培机构成本

钟禾

教培从业者还是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提升认知,转变传统经营观念,积极拥抱变化,增强机构的竞争能力。

有人称2021年为教培行业的“至暗时刻”。

好不容易勉强熬过了2020年的疫情,本想着今年暑假可以大干一场来弥补疫情期间的损失,结果刚刚做好准备,就迎来了对整个教培行业的严管,随着各种整顿、规范化的政策先后出台,这个暑假,教培行业已经不见往日的喧闹,显得格外平静。

迎接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几轮联合检查之后,结合上半年有关教育培训行业整顿和规范化运营的各项政策和要求,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培训行业严管的具体内容大致有七个方面:

1.办学资质:包括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会成为今年乃至以后教育培训机构合法合规办学的基本要求。

2.教师资质:教师是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教师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教育培训机构的好坏,所以包括教师资格证、劳动合同以及语言类培训机构的外籍教师的资历等,都会成为机构合规运营的必备条件。从2018年开始,国家就已经明确要求:所有教育培训机构都必须在校区内公示所有上课老师的教师资质,坚决不允许无证上课和只有小学资质的老师从事初中学科教学。

3.教学内容:在前段时间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已经明确指出校外文化课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杜绝“小学化”倾向。坚决消除超纲教学、超前教学等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坚决禁止以应试为导向的超标教学,培训机构的教学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区中小学同期进度。不准与中小学升学挂钩以及开设实验班、尖子班和升学班;严格检查课外辅导机构课后留作业、搞排名和办比赛等违规行为。

4.培训时间:所有线下培训机构,晚上8点半以后不准上课;线上课程最晚不能超过晚上9点。

5.收费周期和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培训机构需要在培训机构内设置收费公示牌,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所有培训机构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

在本次的严管中,国家一直都在强调:教育培训机构是学校等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教育培训机构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情。这一次对教育培训行业的严管内容之一,就是将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资金纳入政府监管之下,设立统一的教育培训资金账户,避免培训机构卷款跑路的现象再次发生。

6.广告宣传:严格禁止教育培训机构的虚假广告宣传,通过上半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一些教育培訓集团的顶格处罚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对于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广告宣传,一旦被认定有虚构教师资历、夸大学习效果、故意刺激家长的教育焦虑以及以不合理低价开展恶意竞争等虚假广告宣传的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部门一定是“零容忍”的态度。

7.校区安全: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来说,确保校区的安全运营一定是排在校区管理首位的。一旦校区发生任何安全事故,那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基本上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培训机构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本次的行业严管中,对于教培机构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校区的场所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人员的相关资质;同一教学时段的学生人均面积;校区监控范围以及监控视频的保存时长等。

以上内容仅仅是根据目前各地进行的教育培训机构的检查和各地陆续出台的一些政策整理而来的。而随着教育部校外培训监管司的成立,更多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措施将会陆续出台。对于教育培训行业和行业从业者来说,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国家以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冷静思考,不能被眼下的焦虑完全冲昏了头脑,失去应有的判断力。

国家对于整个教育培训的整顿,重点在于“规范”,规范过去培训机构过度的资本化运作。把逐利的产业变回良心的产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教育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情,一定是刚需行业,所以如果还是想继续在教育培训行业里打拼,那就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当下,教培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

首先,先保证合规,再谋求发展。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来说,行业严管将会成为常态,所以千万不要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更不要去触碰一些红线。新规出来后,合规是机构可以继续存在的基础。重点审核营销物料、自检各类资质、规范各科目收费、关注各地公布的处罚细节,及时参照整改。

其次,强化自身造血能力。

因为教育产品向公益性定位,K12 教育机构短时间内,可以说很难再从资本市场上拿到钱,来补充发展的弹药。而随着教育培训机构资金监管等政策的出台,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资金运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拥有健康的现金流,教育培训机构才具备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才能为后面的发展蓄力。

那机构怎样才能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一是降低人力成本。说到降低人力成本,估计有的校长就会想到降工资、减福利,其实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只会引发教师的不满甚至引起辞职,并不能真正解决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我们要弄清楚的是:人力成本=有效成本+无效成本。所谓无效成本,是指不能为培训机构增加经济效益的人力成本。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无效成本。

除了降低人力成本以外,教育培训机构还可以考虑通过各种途径缩减运营成本,如把闲置场地再利用或转租,以节省租金;加强全体教师节约能源的意识,减少水电费开支;通过多样化的招生宣传渠道,有效节约广告费用、招聘成本等,力争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二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机构生存的根本,没有好的质量保证,那自我造血能力就无从谈起。对教培机构来说,老师是保证机构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对教培机构市场营销的监管加强,教培机构想要留住更多的学生,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一定要把教学质量当作经营机构的风向标,不唯利是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师训、教学服务等上面来。只要做好了教学,真正地做到对学生有益、对家长有益,那机构想要的业绩自然会得到正向的增长。

在有些教育培训机构里,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工作不可谓不努力,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很有可能是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没有掌握好,由此导致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培训机构的业绩提升。

磨刀不误砍柴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培训方式,让老教师培训新教师,校长也可以对教师进行强化培训,还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多渠道提高教师的工作技能。虽然培训教师会增加运营成本,但是当教师的工作技能得到大幅提升之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是培训成本的数倍,更有利于培训机构的长远发展。

三是拓宽运营思路。在对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严管的同时,国家其实也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整个教育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改革的重点。如果教育培训行业的从业者能够顺应国家导向,升级自己机构的教育理念,改善教学目标,比如K12学科培训扩展到素质教育,如艺术、体育、科普教育等,未来都有可能成为新的风口,市场需求也会不断增大。

最后,如果有能力,多做一些教育公益相关的事业。

做教育,还是要有情怀的,也符合国家对教育公益化而非教育资本化的定位。

教培行业从业者没必要陷入过度焦虑中,一家机构或者一个人改变不了整个行业。教培从业者还是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提升认知,转变传统经营观念,积极拥抱变化,增强机构的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教培机构成本
教培转型
被资本颠覆的教培行业大势已去
教培机构里的“清北生”
教培中心把西方舆论铁幕捅了个窟窿(社评)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