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2 h PG、HbA1c水平的影响

2021-09-23王梅丽

当代医学 2021年26期
关键词:胰岛素血清糖尿病

王梅丽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吉安 343000)

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人群为35岁以上的人群,该类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约占90%[1]。2型糖尿病属于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病因为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2]。由于该病无临床特异性且潜伏期较长,初期很难确诊。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刺激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常用药物有降糖药和胰岛素类药物[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单号组和双号组,各50例。单号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7~69岁,平均(43.18±1.42)岁;病程1~15年,平均(3.26±1.22)年。双号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6~68岁,平均(44.27±1.39)岁;病程1~15年,平均(3.25±1.31)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0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重要器官质变性疾病;合并精神障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综合性基础治疗。单号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51,规格:3 mL:300 U)+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北京圣永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64,规格:0.25 g×12 s)+阿卡波糖(中美华东,国药准字H20020202)治疗。重组甘精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每天1次,实际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进行调整;二甲双胍温水送服,每天2次,每次1 g;阿卡波糖每次50 mg,每天3次。连续治疗4个月。

双号组给予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83008,规格:3 mL:300 IU)+二甲双胍肠溶胶囊+阿卡波糖治疗,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初期注射剂量为10 U,每天2次(早餐、晚餐餐前30 min皮下注射)。二甲双胍肠溶胶囊、+阿卡波糖用法、用量同单号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 h PG、FBG、HbA1c、BMI、不同阶段血清C肽变化。①临床疗效:以《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规定为评价标准[4],显效:症状改善且2 h PG水平下降≥40%;有效:症状改善且2 h PG水平下降20%~39%;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餐后2 h血糖(2 h PG)、血清空腹血糖(FBG):收集血液样本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系列检测相关指标。③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水平:采用高压液相法检测HbA1c水平。④血清C肽水平:抽取不同时期患者血液标本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双号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单号组的86.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2 h PG、FBG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2 h PG、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双号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单号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2 h PG、FBG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2 h PG、FBG水平比较(±s)

注:2 h PG,餐后2 h血糖;FBG,血清空腹血糖

组别双号组单号组t值P值例数50 50 2 h PG(mmol/L)治疗前14.25±2.98 14.17±3.27 0.128 0.898治疗后8.42±1.39 10.73±2.15 7.953 0.001 FBG(mmol/L)治疗前10.87±2.14 10.83±2.59 0.084 0.933治疗后6.02±1.76 7.59±2.18 7.733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HbA1c、BMI比较 治疗前,两组HbA1c、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双号组HbA1c低于单号组(P<0.05),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bA1c、BMI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bA1c、BMI比较(±s)

注:HbA1c,血清糖化血红蛋白;BMI,体重指数

组别双号组单号组t值P值例数50 50 HbA1c(%)治疗前8.23±2.47 8.19±2.35 0.083 0.934治疗后6.32±1.2 7.18±1.24 7.849 0.002 BMI(kg/m2)治疗前31.02±2.21 31.15±2.17 0.297 0.767治疗后30.13±1.47 30.42±1.56 3.572 0.972

2.4 两组不同时期血清C肽水平比较 治疗后,双号组空腹及餐后0.5 h、2 h血清C肽均高于单号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期血清C肽水平比较(±s,ng/mL)

表4 两组不同时期血清C肽水平比较(±s,n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单号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组别双号组(n=50)单号组(n=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空腹1.74±1.32 1.89±0.98ab 1.75±1.26 1.86±1.13a餐后0.5 h 2.43±1.14 2.69±1.37ab 2.46±1.08 2.47±1.58a餐后2 h 2.75±1.32 2.98±1.34ab 2.78±1.29 2.83±1.47a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最主要的诱因为肥胖,其次为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5]。2型糖尿病初期危害较低,随着病程进展可能诱发脑血栓、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为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机体内的葡萄糖无法被机体正常利用[6]。2型糖尿病的首要治疗目的为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临床上常用药物包括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不是双弧)等[7]。

本研究结果表明,双号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号组,分析原因为,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是一种重组人胰岛素的混合物,其组成为50%常规重组短效胰岛素和50%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8],采用基因碱基重组排序技术生产的人类胰岛素替代品,其结构与天然胰岛素相同,可调节人体细胞糖类代谢,促进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与天然胰岛素相同[9]。与普通胰岛素相比,其可充分溶解在酸性注射液中,将其注射至皮下组织后能与弱碱性的人类环境进行更好的中和,随后形成部分沉淀物,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阿甘会持续释放,对于血药浓度有较好的稳定效果[10]。皮下注射后0.5 h起效,2~8 h达最大效应,作用持续时间达24 h,主要由肾胰岛素酶水解[11],与杨丽琴[12]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2 h PG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胰岛素血清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知识问答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