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

2021-09-23樊启华上官华英周黎平

当代医学 2021年26期
关键词:讨论组白介素热毒

樊启华,上官华英,周黎平

(鹰潭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鹰潭 335000)

由于肠道病毒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易引发小儿手足口病等出疹性疾病。发病时,该病多表现为丘疱疹、斑丘疹等皮损症状,且主要散布于患儿的手部、足部、口唇、臀部等位置[1]。朱本辉等[2]研究指出,部分患儿病情相对较轻,经7~10 d对症治疗能完全康复;但部分患儿的病情进展较迅速,并伴有脑、心、肺等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不仅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增加死亡风险。热毒宁注射液作为一种具有消肿、退热功效的中药剂,包含栀子、金银花、青蒿等中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讨论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0.5~6岁,平均年龄(3.42±1.25)岁。讨论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0.6~5岁,平均年龄(3.38±1.27)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4]中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临床资料缺失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3 方法 患儿入院后,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头炮曲松钠等抗生素开展抗病毒治疗。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借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式缓解患儿的发热症状。

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取10~15 mg利巴韦林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63),并与20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合,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时,滴速控制在每分钟30~60滴,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 d。

讨论组患儿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取10~15 mg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17),并与20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合,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时,滴速控制在每分钟30~60滴,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 d。具体用药剂量应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及时调整:≤5岁的患儿用药剂量<10 mL;>5岁的患儿用药剂量为10 mL。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症状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咽峡消肿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②血清炎症因子:抽取两组患儿的晨起空腹肘静脉血约3 mL,离心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③临床疗效:显效,发热、咽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皮疹明显消退,患儿可正常进食及活动;有效,发热、咽痛等症状明显好转,皮疹有所减轻,患儿可正常进食及活动;无效,患儿病情状况无显著改善,甚至出现了病毒性脑炎等危重并发症[5-6]。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皮疹瘙痒、头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两组退热时间、咽峡消肿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组别对照组讨论组t值P值例数40 40退热时间3.57±0.96 1.92±0.64 9.044 0.000咽峡消肿时间5.47±1.23 3.28±0.83 9.334 0.000皮疹消退时间6.93±0.88 5.37±0.61 9.214 0.000

2.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4、IL-6及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讨论组IL-4、IL-6及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

表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

注:IL-4,白介素-4;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

组别对照组讨论组t值P值例数40 40 IL-4治疗前27.13±3.06 27.09±2.98 0.059 0.952治疗后19.45±2.76 13.56±2.45 10.093 0.000 IL-6治疗前10.37±1.28 10.42±1.33 0.171 0.864治疗后7.95±1.29 4.96±1.23 10.609 0.000 IL-10治疗前28.54±3.08 28.62±3.15 0.114 0.908治疗后20.27±2.89 14.58±2.55 9.337 0.00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讨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手足口病具有发病急、感染性强、经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播等特点,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患儿发病后通常会表现嗜睡、头晕、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临床症状,甚至还会出现惊厥等神经症状,进而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7-8]。临床多选择抗感染、消炎、抗病毒等药物治疗手足口病,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儿控制病情进展,但在不良反应、远期疗效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

热毒宁注射液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中成药制剂,药物成分主要包括栀子、青蒿、金银花等[9]。经祖国医学辨证分析,栀子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清肝明目、消肿止痛等功效;青蒿具有退黄、清虚热、截疟、除骨蒸及解暑热等功效;金银花具有凉血止痢、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等功效。经系统化多重提取上述药物的有效成分后,能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帮助患儿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毒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讨论组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中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能降低手足口病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获得确切疗效,既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又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讨论组白介素热毒
文献讨论组与康复治疗师继续教育浅谈
浅析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 、白介素23 mRNA 的表达及与病情相关性研究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淋巴瘤患者血液和瘤组织白介素-6、白介素-10的表达及意义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清疣汤外洗治疗热毒蕴结型跖疣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