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23许娟秀

当代医学 2021年26期
关键词:淋巴囊肿盆腔

许娟秀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宫颈癌是临床妇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即对患者子宫进行根治性切除以及对其盆腔淋巴结进行清扫,以延缓患者病情,延长其生存时间[1]。但由于宫颈癌根治术对患者盆腔造成的影响较大,极易引发盆腔淋巴囊肿,导致一系列影响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的临床症状,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处理,还会并发感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甚至死亡,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2]。目前临床对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以及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50.23±5.73)岁。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B超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有42例发生盆腔淋巴囊肿,将其纳入观察组,未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确诊为宫颈癌;既往未接受过盆腔手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或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术后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者;依从性低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宫颈癌根治术,并给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给予B超或CT检查有无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盆腔淋巴囊肿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发热、下腹部疼痛、腹胀以及下肢水肿等症状,触诊时出现压迫症状;B超图像显示盆腔内血管伴行区域呈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薄壁无回声区;CT检查显示囊肿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行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比较两组行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单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80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发生盆腔淋巴囊肿42例,发生率为52.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淋巴结清扫数、糖尿病以及术后化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n(%)]

2.2 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开腹手术、淋巴结清扫数>20个、合并糖尿病以及术后化疗是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盆腔淋巴结清扫是妇科宫颈癌根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盆腔淋巴囊肿是宫颈癌淋巴清扫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盆腔淋巴囊肿后,患者会出现发热、盆腔痛、下肢水肿甚至感染等症状,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治疗,而且会降低术后的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对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机制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是由于患者行切除术后淋巴液、手术渗液以及出血聚集于腹膜后死腔导致[4]。但并非所有宫颈癌术后患者均会发生盆腔淋巴感染,对于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宫颈癌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术与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囊肿42例,发生率为52.50%。与年龄≤60岁的患者比较,年龄>60岁的患者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老年患者多器官功能逐渐衰竭,并且伴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再加上行根治术与淋巴清扫术后其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下降,因此,老年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明显更高[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为,开腹手术中清除淋巴组织后,残端结扎不严谨或不彻底,导致淋巴液回流形成囊肿。而腹腔镜操作更精细,对盆腔组织的伤害较小,出血量少,患者感染风险较低[6]。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淋巴结清扫数量的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数>20个的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较高。宫颈癌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后,会对淋巴回流系统造成破坏,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破坏程度越高,导致淋巴液漏出,并聚集于腹膜后,若术后淋巴液引流不畅,则极易引发盆腔淋巴囊肿[7]。本研究结果表明,是否合并糖尿病也是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在高血糖的环境下,更易加快病原菌的生长与增殖,增加血浆渗透压,导致中性粒细胞对病原菌的杀灭、趋化以及吞噬作用下降,从而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8]。此外,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术后化疗也是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化疗患者的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化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过程中,其白细胞会持续下降,中性粒细胞也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细胞的免疫功能,使患者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降低,不仅极易导致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而且也增加了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并发感染率[9]。因此,由于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风险较高,临床应加强对其控制与预防,针对其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尽可能降低盆腔淋巴囊肿的危害[10]。

综上所述,年龄、手术方式的选择、淋巴结清扫数量、糖尿病以及术后化疗均与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控制以及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临床应对以上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且有效的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

猜你喜欢

淋巴囊肿盆腔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