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发生率的影响

2021-09-23张崇亮

当代医学 2021年26期
关键词:入路根治术直肠癌

张崇亮

(沈阳急救中心普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6)

直肠癌是指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间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便血、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坠胀等,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可有效祛除病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已趋于成熟,逐渐应用于各类疾病治疗中,而腹腔镜辅助下的直肠癌根治术存在多种入路方式,不同入路方式的手术视野、治疗效果、预后恢复均存在差异[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腹腔镜下不同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1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6)。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0.16±5.12)岁;肿瘤分期:Ⅰ期8例,Ⅱ期22例,Ⅲ期1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0.18±5.09)岁;肿瘤分期:Ⅰ期9例,Ⅱ期23例,Ⅲ期1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18年审(121)号]。

纳入标准:符合《现代肿瘤学》[3]中直肠癌诊断标准;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直肠癌,且具有手术相关指征;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或经期女性;严重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免疫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间入路方式,具体方式如下:患者全麻后,取平卧位,保持体位头低脚高,手术开始,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于患者脐下缘、右锁骨中线处做五孔切口,进行腹腔镜手术,置入腹腔镜对病灶位置、大小、周围组织等进行全面探查,分别游离侧腹膜、网膜等,将病灶从切口拉出,离断相关组织、血管、肠管系膜等,清扫淋巴结,回纳腹腔内容物,缝合切口,手术结束。观察组采用头侧中间入路方式,患者全麻后,取截石位,保持体位头低脚高,且抬高左侧,可促使小肠向头侧移动,采用五孔法,其中取患者脐上3 cm处为观察孔,取患者正中耻骨上3 cm处为辅助操作孔,其他三孔与手术方式均同对照组。术后24 h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同时加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降低感染风险。两组均随访10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包括淋巴结清扫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③比较两组肿瘤复发率。④比较两组肿瘤转移率。⑤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6)t值P值手术时间(min)113.24±8.36 101.23±5.17 8.262 0.000术中出血(mL)97.35±5.16 84.26±4.59 12.793 0.000住院时间(d)11.33±2.68 9.56±1.21 4.075 0.000

2.2 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比较 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6)t值P值淋巴结清扫时间(min)16.26±3.14 9.33±2.47 11.716 0.000淋巴结清扫数目(枚)1.54±0.31 4.16±2.30 7.574 0.000

2.3 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4.35%(2/46),对照组复发率为15.56%(7/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6,P=0.073)。

2.4 两组肿瘤转移率比较 观察组肿瘤转移率为4.35%(2/46),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4,P=0.022)。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2例;对照组发生肠梗阻2例,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3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2%(3/46),对照组为17.78%(8/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2,P=0.100)。

3 讨论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病症之一,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不良作息习惯、基因、环境污染等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同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最终患者会因恶病质而导致多器官功能紊乱或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5]。手术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发展,提升患者生存率,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但目前各类手术方案较多,对直肠癌治疗及预后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探寻优质、高效的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腹腔镜手术是临床常用的微创手术之一,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该术式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标准术式,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6-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肿瘤转移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对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头侧中间入路方式治疗效果确切,分析原因为,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入路方式由传统的中间转到外侧,打开头侧位置对应的腹主动脉表面腹膜,可将视野区域扩大至左结肠后间隙区域,相比传统中间入路方式,有效扩大操作空间与视野范围,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明显提升病灶清除率;同时,该入路方式主操作孔在乙状结肠后间隙处,可直达病灶位置,有效提升手术效率;此外,该入路方式在淋巴结清扫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头侧位置入路充分打开头侧结肠后方区域,具有良好的手术操作空间,有利于清扫淋巴结,提升淋巴结清扫效率,从而降低后期转移率与复发率[8-10]。

综上所述,对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头侧中间入路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淋巴结清扫效率,降低肿瘤转移率,且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入路根治术直肠癌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