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效果分析

2021-09-23申延丰齐茗馨戚建平张桂香

当代医学 2021年26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痉挛

申延丰,齐茗馨,戚建平,张桂香

(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医院康复综合科,辽宁 大连 116012)

小儿脑性瘫痪属于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是指在多种原因作用影响下未成熟的大脑处于发育不全情况而致的非进行损伤所导致的姿势与运动紊乱[1]。一般小儿脑性瘫痪多发于胎儿期至婴儿期,发病形式主要以痉挛型脑瘫为主,在脑瘫数量中占比60%左右[2]。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多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为主,该疗法属于一种生物反馈治疗方法,不但能有效控制患儿自身运动训练控制力度,而且可改善患儿各项临床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究痉挛性脑性瘫痪儿童通过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康复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12岁,平均(6.32±1.24)岁。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12岁,平均(6.43±1.22)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均符合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诊断标准;年龄≥3岁;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影响步行的骨关节病症;近期内行手术治疗改善痉挛;伴有影响步行姿态的神经肌肉病症;对研究开展不配合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患儿病情,合理制定康复训练方案。①运动训练:对患儿的步行及平衡情况进行训练,适当按摩患儿痉挛肌;对于患儿患侧关节,训练其活动度;引导训练患儿重心转移,避免其痉挛肌前倾。以一对一的方式每天指导患儿训练,每次训练40 min。②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患儿步行与平衡;指导训练患儿患侧关节活动度,包括腰部和下肢肌力;对患儿痉挛肌牵伸,并穿戴踝足矫形支具;指导患儿行仰卧位,家长或医护人员扶患儿膝内侧,随后指导患儿屈膝屈髋90°并对膝内侧外压。③物理疗法:应用专业痉挛肌治疗仪治疗患儿偏瘫侧下肢肌肉,每次30 min,每天1次,2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0 d重复治疗。上述训练项目均持续训练3个月。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皮肤采取脱脂处理,取电极分别置于患儿胫骨前肌、腘绳肌和肱四头肌最为丰满的位置,放置完毕后适当调整电极,使患儿肌肉长轴平行于电极,二者间隔维持在20 mm左右。待确定电极位置后,应用医用胶布妥善固定电极两端,并实施医用绷带让电极线充分接触患儿皮肤。治疗期间,要求患儿运动幅度最大程度增加,将电极设备上的显示器看作调节信号,调整电极幅度,尽可能使幅度高于显示器信号幅度。具体训练一般以10个动作为一组,待患儿训练完毕后休息1 min再继续训练,每次训练20 min。进行训练期间应保证患儿放松与间隔休息,以便将被动训练转变为主动训练。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评估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情况,选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3]进行,量表评定内容以跳、跑、步行以及站立为主,共23项,量表评定实施4级评分法进行,0~3分,评分越高说明患儿肢体运动功能越好。②评估患儿肌肉痉挛程度,实施改良Ashworth量表(MAS)[4],实施4级评分法进行,1~4分,其中,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无最小阻力,且肌张力略增加即Ⅰ级为1分;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有阻力出现,且肌张力轻度增加即Ⅰ+级为2分;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肌张力增加显著,但受累部分仍容易被移动,且肌张力增加显著即Ⅱ级为3分;被动活动困难,肌张力增加严重即Ⅲ级为4分。评分越低说明患儿肌肉痉挛情况越小。③评估患儿平衡功能情况,实施儿童平衡量表(PBS)[4]进行,量表项目包括独坐和转移、站起和闭眼站立、上臂前伸和独站等,共14项,项目评定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0~4分,56分为总分,评分越低说明患儿平衡障碍程度越严重。④比较两组患儿的踝关节活动度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MFM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C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MFM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CMFM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1 两组CMFM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CMFM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组别对照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治疗前20.87±3.06 20.41±3.66 0.682 0.497治疗后30.11±4.06 35.55±4.05 6.708 0.001 t值12.851 19.612 P值0.001 0.001

2.2 两组M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MA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2 两组MA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组别对照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治疗前3.35±0.45 3.41±0.57 0.584 0.560治疗后1.52±0.37 1.00±0.06 9.810 0.001 t值22.212 29.733 P值0.001 0.001

2.3 两组PB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P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P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PBS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B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3 两组PBS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B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组别对照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治疗前1.21±0.29 1.11±0.33 1.610 0.111治疗后2.35±0.18 3.04±0.45 10.067 0.001 t值23.617 24.456 P值0.001 0.001

2.4 两组踝关节活动度比较 研究组踝关节活动度为(51.92±4.14)°,高于对照组的(46.84±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85,P=0.001<0.05)。

3 讨论

痉挛型脑瘫在脑瘫患儿中占比较高,且具有一定代表性。此类患儿在发病后通常会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表现为运动和姿势异常情况[5]。研究发现,影响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的因素较多,其中肌无力是主要限制因素,因此,临床治疗中需将治疗肌无力作为主要目标[6]。然而,因脑瘫患儿多伴有主动性低下、精神集中力差等情况,在具体康复训练中无法配合康复技师顺利训练,影响康复治疗疗效。

提升患儿运动主动性对顺利开展脑瘫康复训练有重要作用。以往常规康复疗法的实施虽然能提升患儿运动功能和站立能力,然而在具体训练期间因患儿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易降低患儿对运动的主动参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脑瘫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实施能有效解决脑瘫患儿被动性训练问题。该疗法是利用肌电接收设备,对人体肌肉运动形成的肌电信号进行收集,经技术处理,能通过屏幕充分显示肌电信号以便于患者和医护人员观察[7-8]。对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方法的实施,医护人员可在合理、科学的指导下训练患儿控制肌肉收缩,长期治疗过程中经反复主动运动,不但能提升患儿肌肉力量,而且可改善患儿肌肉协调性[9-10]。

本研究结果表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实施能有效促进患儿肢体功能恢复,改善肌肉痉挛情况,提高平衡功能,同时还能增强患儿踝关节活动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帮助脑瘫患儿康复时,根据系统操作提示引导患儿有效地放松及收缩肌肉,并通过与动画系统相配合使整套治疗内容、流程更趋近于有序,相比常规康复治疗,其更具有趣性与灵活性,加之训练无痛苦、无刺激,不仅能有效调节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同时提升患儿主动配合度,保证运动训练的顺利进行。而且,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降低病症复发情况发生,多数患儿能维持良好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并通过与平衡功能训练与引导式教育相配合,持续提升患儿康复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期间,予以患儿综合评估,从多方面保证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防止对患儿带来不利影响。杨晓雷等[11]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实施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患儿下肢功能,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痉挛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盆底表面肌电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