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当健身操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意义分析

2021-09-23孙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分级心功能康复

孙旭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5 年内死亡率约为60%[1]。男性患者占比(60%)高于女性(40%),且患者5 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似。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以及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与肥胖等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虽然目前临床上心力衰竭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率仍然很高。慢性心力衰竭是指由血流动力学超负荷或炎症引起的心肌损害,冠心病是其主要的诱发因素[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乏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常用药物对症治疗且治疗效果尚可,但患者易复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延长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改善临床症状和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3]。多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长期卧床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骨骼肌萎缩,对心脏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质相适应运动是安全的,通过运动康复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运动疗法,来减轻症状及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从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和临床证据等方面观察,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适当健身操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比较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对其临床效果的意义进行评估,全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6 月在本科的60 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65.9~73.9 岁,平均年龄(68.9±2.8)岁;病程5~11 年,平均病程(6.3±1.8)年。试验组患者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龄65.5~71.5 岁,平均年龄(67.5±2.9)岁;病程6~11 年,平均病程(6.3±1.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同意书接受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被告知,并愿意签署协议;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并经临床检查证实;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患者意识比较清楚且语言表达正常。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及存在心脏运动康复相关禁忌证患者;其他疾病引起慢性心力衰竭;非稳定型心绞痛和有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恶性肿瘤,或肝肾功能存在严重损害患者;不参与研究且年龄>80 岁,存在严重肝肾疾病和严重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肌炎或恶性肿瘤及失访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方法,根据2009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患者服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洋地黄;按常规进行病情观察、吸氧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药物指导等措施,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休息;心功能分级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心功能Ⅲ级者多卧床休息,患者病情控制后可适当进行床边活动,心功能Ⅱ级患者应适当进行户外散步,来避免疲劳,护士记录患者运动情况。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适当健身操训练。①柔韧性训练:良好的柔韧性可使关节活动更加灵活,由于老年患者柔韧性差,生活活动能力随之下降,因此在选择动作时以伸展练习为主,可以让患者在卧位状态下进行伸张运动,上臂上抬,外展、颈部的拉伸以及侧身抬腿等。②抗阻力训练:老年患者可选择自身能接受的辅助器械,如弹力带、哑铃等,训练要循循渐进,如举重物、腿部推举、划船练习、背部拉伸等。注意力度要小,给骨骼肌一个刺激,不可以对心脏产生负担。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治疗后6MWD、体力限制评分、社会限制评分以及情绪评分,康复满意度,血脂指标。康复满意度采取院内自制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康复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6MWD、体力限制评分、社会限制评分、情绪评分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6MW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体力限制评分、社会限制评分以及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6MWD、体力限制评分、社会限制评分、情绪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6MWD、体力限制评分、社会限制评分、情绪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康复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康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满意度比较 [n,n(%)]

2.4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mmol/L)

表4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为较为复杂的症候群之一,主要是心脏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导致其充盈、射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苦难、劳累、体内液体潴留,可以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以及肺部和(或)内脏充血和(或)外周肿,最终导致心脏病。研究显示,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有关系,且老年人高发[4]。以往的研究认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应该限制体力劳动和康复运动,但是近几年研究显示,合理的运动可以减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规范的运动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能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耐力患者,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来提高生活质量。6MWT 运动量接近日常活动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重复性[6]。有研究显示,患者经过1 年的锻炼后体重显著增加,说明康复运动能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康复运动操能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7]:①能增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大耗氧量,降低运动血乳酸值和增强肌纤维强度,改善肌内灌注和代谢,增加肌纤维细胞线粒体的总体积密度,最大运动状态下无氧代谢延迟,与提高机体氧化能力和最大运动耐力有关[8]。②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是判断患者心功能常规指标,对于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可调节内脏功能,增加腹肌运动深度和增加肺的换气率,从而减轻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来改善通气功能[9]。对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康复训练可进一步增加心输出量来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负荷,能有效改善血管弹性来改善肺循环功能,增加血容量来提高血浓度和流速[10]。这符合现代医学低强度和长时间有氧运动特点,对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适当健身操训练对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增加其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分级心功能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分级诊疗路难行?
心功能如何分级?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