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法约束算法

2021-09-23蔡雨彤

华东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应用程序个人信息法治

文/ 蔡雨彤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究竟是生活的便利还是个人信息的丧失?

当你打开手机,会看到各类应用程序的首页充斥着各类信息,外卖应用程序首页推荐的都是你喜欢的餐馆,视频应用程序上是根据你喜欢看的电影类型罗列的相关智能推荐,似乎这些应用程序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喜好。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而应用程序的任务似乎是将内容与目标受众进行连接,除了用户主动检索,借助推荐算法成为不可小觑的重要途径。

在大数据无限便利日常生活的同时,各大互联网平台不停地收集每个人的信息,站在高维去解读你、审视你、观察你,每个人都仿佛只穿了透明衣行走在透明的盒子里。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究竟是生活的便利还是个人信息的丧失?

大数据算法的“前世今生”

推荐算法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GroupLens研究小组首创。他们想要制作一个名为 Movielens的电影推荐系统,从而实现对用户进行电影的个性化推荐。

首先研究小组让用户对自己看过的电影进行评分,然后小组对用户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并预测出用户对并未看过的电影的兴趣度,从而向用户推荐从未看过并可能感兴趣的电影。可以看出,此时的算法已经初具雏形。

自推荐算法逐渐从“影视圈”扩大到生活圈的时候,内容的价值开始缺失营养,走向低俗化,甚至出现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同一平台上的同一款产品或服务,对“熟客”的报价可能要比新用户更高。近年来,一些商家通过收集、分析个人信息并进行“大数据杀熟”,受到社会各界的诟病。

法治时代的大数据行业发展

同一个配送地址,在同样的时间点单,会员账号的配送费可能会高出非会员配送费;同样的出发地及目的地,在同样的时间里,不同的手机约车,价格也是千差万别。

这类问题频繁出现,商家利用大数据算法设置差别化定价规则,就是利用大数据算法这个手段来赚取欺诈性收益,这仿佛成为行内人尽皆知的秘密。北京市消协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约56.92%的受访者表示曾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在这样的大数据“潜规则”下,消费者很难赢回自己应有的权利。

8月17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三次审议该草案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特别是对应用程序(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作出有针对性的规范。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社会,《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入审议阶段,这也意味着“大数据杀熟”即将有法可依,很多其他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侵害网络用户合法权利的“算法”,也将受到一定的约束。

大数据算法是把“双刃剑”,意识到算法的风险,并在法治时代对大数据算法进行监管,已经是迈出对个人信息保护坚实的第一步。

猜你喜欢

应用程序个人信息法治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删除Win10中自带的应用程序
谷歌禁止加密货币应用程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