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数学有效活动 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2021-09-22张丽芳

成才之路 2021年28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核心素养

张丽芳

摘 要:在有效活动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活动经验,并生成新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活动,利用有效观察活动激活学生经验,利用有效操作活动内化学生经验,利用有效研讨活动丰富学生经验。同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有效数学活动的特征,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活动,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活动;基本活动经验;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8-0141-02

数学活动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的基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有效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观察、操作、思考、研讨等,使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断生长。在有效活动中,学生用眼看、动手做、用脑想、动口说,能提高学习自主性,生成新活动经验。如此,学生数学经验能不断地被重组、扩展、生成,进而使数学学习能力获得不断提升。数学有效活动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深度,最终全面、深入地获取数学知识。

一、 有效观察活动,激活学生的经验

数学观察活动是数学有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观察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视觉为主,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观察不是盲目地看,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看。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些生活经验却没有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资源。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唤醒、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例如,在学习“交换律”一课时,很多学生都认为比较简单,就是将两个数交换位置。教师在教学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往往也将交换律总结成“数字顺序变化,运算顺序不变”,将结合律总结成“数字顺序不变,运算顺序变化”。这种对交换律的简单、肤浅的概括,让学生在交换律运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错误。比如,当学生遇到“a-b”时,往往会认为可以采用交换律,或者错误地认为“a-b”等于“b-a”。在教学中,教师将“a+b””a-b””“a×b”“a÷b”等整合起来进行教学,能阐明“交换的时候要连同数字前面的符号一起进行交换”。尽管如此,学生在计算时仍然出错。为了避免错误,促进学生理解,教师想到了“汽车的行驶”。教师将奔驰汽车模型带入教室,通过移动奔驰汽车模型,让学生观察奔驰轿车的标志,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汽车移动,标志跟随移动”这一直观、感性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运用方法,弄懂数字以及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要一起移动的算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把数学观察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产生感性认识。

教师要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观察活动,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的阐释。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这样说:“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让它们看得见,让它们摸得着。”有效的观察活动能帮助学生积累可视化的数学活动经验,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从而在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形象的生活经验之间搭建桥梁。

二、 有效操作活动,内化学生的经验

數学操作活动有两个基本点:其一是“活”,其二是“动”。所谓“活”,是指“数学活动要让学生变得智慧起来,要能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得以内化、绽放、生长”;所谓“动”,是指“数学活动要让学生变得灵动起来,不仅仅让学生身动、体动,更要让学生心动、脑动,形成一种具身认知状态”。有效的数学操作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进而积淀、生成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有效数学操作活动,不是让学生机械地、盲目地操作,而是要在活动中融入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学生的数学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未知到已知的逐步深化过程。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认识厘米”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与长度单位的初次接触,帮助学生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用厘米刻度的直尺进行测量是教学的难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1厘米”的长度表象的认识,教师主要是借助于图钉、田字格以及标准的1厘米长度的小棒,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建立直观表象。而对于“用刻度为厘米的直尺测量”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设计、研发了这样的几个活动,助推学生对于“厘米尺”“用厘米尺测量”的认知。一是让学生用“1厘米”长的小棒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将“1厘米的小棒”连接起来的愿望;二是让学生将“1厘米”的小棒拼搭起来,进而建构出一个厘米尺的雏形,并让学生在这个雏形的厘米尺上标上刻度;三是引导学生用厘米尺去测量,启发、引导学生不仅可以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且可以从任意一个刻度开始测量,从而让学生形成对测量本质的认知,即“测量就是看被测量对象中包含有多少个测量单位”,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对“厘米”“厘米尺”“用厘米尺测量”等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

有效的数学操作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具体的操作经验,而且能让学生回顾、反思已经历的数学活动,将涉及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可理解的、合乎逻辑的、抽象的数学思维经验。因此,只有将学生外显的数学操作活动内化为内隐的数学思维经验,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才能获得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三、 有效研讨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

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由于是个体性的经验,因而可能比较单一、零碎。如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研讨。有效的交流、研讨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经验。因此,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丰富学生的经验。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有效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要走向开放、走向融通、走向创新。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一般梯形的面积,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特殊梯形的面积。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规定学生将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而应当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时空。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启发、引导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的?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的?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推导?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已有知识的研究启发,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相关的猜想,并开展积极的探究活动。教师应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全班研讨。由于学生具体的转化目标(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等)、转化方法(剪拼法、倍拼法和分割法等)各不相同,因而学生数学活动方式也会存在差异。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深度交流、研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要通过有效研讨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尽管彼此的转化目标各不相同,转化路径也各不相同,但是“转化”这一数学思维方法是相同的。显然,有效的交流、研讨活动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通过交流、研讨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思过程、辨规律,可以思方法、辨本质,可以思复合、辨体验。研讨活动不仅强化了数学知识间的本质关联,而且让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逐渐从零碎走向丰富、连贯、系统。有效研讨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费岭峰.数学活动:承载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谈促使小学生数学学习发生的数学活动设计要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1).

[2]黄伟.课堂教学活动化:特征、意义及偏误矫正[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03).

[3]高昭贵.浅谈数学活动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陕西教育,2001(11).

[4]黄佩玉.数学活动:小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J].教育科研论坛,2008(01).

[5]费岭峰.忽视“证伪”教学的原因及对策——基于数学实践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层层推进,落实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