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2021-09-22李华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9期
关键词:创新性机械设计应用型

李华泽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相关情况和现状入手,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开展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希望对中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育有所裨益。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124-02

随着我国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不断融入,使得如今各个产业链正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的转变机遇。其中,高素质人才是推动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的关键,而职业院校作为培育和输送人才的摇篮之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号召下,更应积极响应号召,推动创新性应用教学改革,将学生培养成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符合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推动各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本文以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全面探讨如何推动学生稳步有序地形成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一、开展创新应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推动创新性应用教学改革,是新时代制造业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职教学改革践行素质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其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当下行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的正确应对策略。当前我国机械制造正处于从简单生产加工的产业链下游向科技含量更高的产业链上游蜕变的关键窗口期,典型特征就是传统的劳动力密集行业将逐步被智能化、自动化的机械设备所代替,如此良好的行业发展态势,在让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突出和增加学生创新创造和实践应用能力素质方面的教学比重,是中职教育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正确举措。

二是有利于中职学生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教育普遍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专业教学给予学生的知识与素养,与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不相适应,导致学生走出校园后,能力与素养得不到认可,存在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仅对教材理论知识进行了机械、抽象式的学习,缺乏深度思考与实践应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等方面能力素养不强,从而导致后期在职场中进一步成长发展的空间受限。因此,必须开展创新应用教学改革,加强中职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社会岗位,走好职业道路。

二、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專业教学情况介绍

(一)教学课程建设方向阐述

该课程作为理工科学习难度较高的科目之一,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将其转化为实操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分配时间,合理掌握节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训中形成较强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便是该专业的建设方向。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好理论知识的累积与沉淀,确保实操项目的实践效果,从而践行塑造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课程建设思路分析

首先,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习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和复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当前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特别是创新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存在学习只掌握皮毛、不够深入的问题。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必须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开展特色教学。这其中,要合理地做好计算机技术、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相关知识点在以学期为单位的阶段性学习中的教学比重安排,要突出重要知识点讲解的全面透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现场实操教学和社会实习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体验,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应灵活、合理地融入师生互动、现场活动等更加吸引学生专注度、激发学生参与性的形式,多措并举地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传统模式下,对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准绳,但这并不够全面、公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难单纯地通过一场考试来评定,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特别是通过项目实操来进行评估。为此,学校只有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做到用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依据,用项目测试或者岗位实习考验作为考查学生动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依据,将两者结合与平衡,才能做到公正客观。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育策略

(一)加强课程教学形式的创新力度

首先,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主导者,在每个学期开展课程教学之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从基础、专业、必修、选修等角度来对教学时间比例进行合理的划分,要本着从易到难、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课外、从线上到线下等角度来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有序的管控;其次,教师要从传统的大班统一集中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改进,转变为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开展差异化、定制化的教学,比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专业综合学习优秀、良好、较差三类学生按比例组合而成,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的知识之外,还要组织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推动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2]。

猜你喜欢

创新性机械设计应用型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机械设计制造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