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型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研究

2021-09-22周彦兵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

[摘要]类型教育视域下,构建教学组织共同体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价值指向和必然选择。如何实现教学组织共同体的共建、共享、共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创新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应从治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认同共同体等维度达成建设共识,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重构主体关系,动态更新学科知识,强化技术赋能,创新教学模式,关注育人成效,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路径创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类型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逻辑;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周彦兵(1971- ),女,云南大理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广东  深圳  518172)

[基金项目]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重大资助规划课题“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实施路径研究——湾区中德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dazz20006)、2019年校级高职课程研究项目“双元育人背景下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深信院办〔2019〕18号)和2020年校级自由探索项目“基于动力因素模型的现代学徒制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ZIIT2020SK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8-0049-05

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是一个与教育相关的概念,更深刻的意义上还是一个与现代产业内涵密切相关的概念。尤其在智能技术的影响下,现代产业结构、技术与形态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现代职业教育也不断与时俱进。伴随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并开始外延,其价值指向不仅仅在于加快和推动经济社会领域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也成为现代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①,直接将职业教育从“学制层次”上升到“独立体系”的层面,又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方面强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由此可见,共同体建设理念为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而着眼于“三教”改革,共建教学组织共同体的思想也为职业教育教学创新治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一、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的内涵及价值指向

(一)共同体的内涵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其所著的《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将“共同体”界定为“一种因某种积极关系而形成的团体”②。从概念上不难看出,共同体的本质是人与物的有机结合,结成共同体的各方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主体多元性,即联合的各方是开放社会中不同来源的个体或组织;二是目标统一性,即不同来源的个人或组织具有共同的目标和结合的意愿;三是整体协同性,即各方的行为要基于契约,并且结成整体后协同发展;四是利益契合性,即基于共同理念有机组合的各方利益共享,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教学组织共同体的特征

美国教育家博耶尔发表的《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一文中指出,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建立真正的教育共同体,而教育共同体的成效依赖于教学组织的高质量建设和高效度实施。在此理念下,教育共同体首先要通过教学组织共同体去推动和实施,教学组织共同体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平台。教学组织共同体是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治理的联合共同体,具备以下特点:第一,目标的统一性,即组成教学组织共同体的各方以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为共同目标。第二,过程的稳定性,即教学组织共同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课程大纲和授课内容相对稳定(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分析、就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等)。第三,各方的协作性,即教学组织共同体中各方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遵守共同的规则、相互依存、共担责任、分工合作,在相互交流中开放共享,共同进步。

(三)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的价值

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治理创新离不开教育的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培育大国工匠的价值追求始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动因和目的。职业教育具有多维价值,学校、企业、行业等社会机构或群体多元参与,各主体通过整合机制,有效整合成治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及生态共同体的综合体,以人才赋能、技术赋能,共同提升教师素养和能力,以产业赋能、信息赋能,共同升级教材改革,以改革赋能、机制赋能,共同推动教学改革,以此实现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调育人的目的。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指向是在政府主导下,基于多边对话和协作,有效统合各方利益,积极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张力及可持续发展机制,共同达成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育人的总目标。

二、类型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逻辑

(一)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的共治理念

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涉及政府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领域多元主体的参与,形成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共同体。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双高计划”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职业教育的教学治理体系和“三教”改革不断深入,围绕深度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政府不断释放职业教育治理权,同时也赋予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合法地位。为此,职业教育建设教学组织共同体,多元协同共治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教学治理的必然选择。

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育人的要求,教学组织共同體应沿着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逻辑,引入行企力量、社会组织等市场资源,重构主体,构建新的教学治理体系,并以“教学组织共同体”的姿态来赋予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新的内涵、新的思路、新的模式。一方面,教学组织共同体要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多元主体的组织保障和行为指引;另一方面,多元主体中各方要遵照制度规范,制度和规范既是共同体建设意识的体现,也是共同体共治理念和创新实践的依据;同时,多元主体间要积极沟通交流,有效传递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的共治理念。

(二)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的共享理念

在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中利益共享是多元主体共建合作的纽带。职业院校的人才输出与行企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间,院校的科研项目与企业技术技能研发之间都可能产生利益交集,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要从利益独享走向互助共享,在多元主体的利益交集点上做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利益分配要突破传统模式,深化多元主体间的同盟关系,强调多元主体间的合作与协同,积极促进共同体责权利的共担与公平,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的良性发展。基于利益共享的合作理念,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合作的广度包括且不限于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技术研发、培训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合作的深度可延续到生源链、师资链、就业链、信息链、产业链、技术转移链等的融合。

(三)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的价值认同理念

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在于推动多元主体由异质的价值形态走向共融的价值认同。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多元主体的价值表现形式多样,内容复杂,价值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在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中要进行有效的多边对话与协作、利益统合与分配,积极引导共同体在个体异质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实现主体多元价值观念的互通融合,对共同体建设产生重要的整合效应,达成更高层次的价值认同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

三、类型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创新教学组织共同体的治理模式

1.重组和完善教学组织共同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人才培养规划及改革。重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专业领域的专家、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行企高級管理人员及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论证、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平台、“双师型”教学师资团队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使专业建设与行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动态调整相应的工作内容。

2.建立和完善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的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共同体因涉及多元主体,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以便更好地落实共同体中各方的责权利,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和共享。第一,建立和完善师资团队的共建及管理机制,以保障师资团队运行顺畅。第二,建立和完善课程资源的共同开发机制,多元主体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群共享课程、网络课程与教材等教学资源,经费共担、资源共享,以保证共同开发的课程资源切合产业需求,符合人才培养方向。第三,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基地的共建、运作与管理机制,依托共同体建设,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基地,兼顾各方利益联合运营。第四,建立和完善双元主体联合教学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育人机制,引导企业积极介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开放共建教学共同体的师资团队

1.建立共同体中师资团队的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师资团队。共同体的师资团队来源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师资团队中有专业带头人、专任老师、兼职老师以及行业大咖、行企专家等。在共同体建设中,用好不同来源的师资:首先,发挥好专业带头人,以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领军人才培养要求为标准,制定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签订专业带头人责任书。其次,对专任老师、兼职老师分别制定管理办法,专任老师以教学为基本任务,以科研、教改为拓展,设立科研团队资金、骨干教师资金、教师培养资金等奖励措施,通过签订责任书的方式进行激励与约束。最后,探索改革各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2.建立共同体中专业带头人培养体系,促进专业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按梯队建立高标准专业带头人培养体系,鼓励专业带头人到行企或专业性团体担任重要职务,支持专业带头人参加全球性或全国性的专业交流研讨活动,及时掌握和跟进学科前沿动态,扩大专业影响力,专业带头人每年定期到教学组织共同体中、到企业员工中开展专题讲座。

3.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教育并举,有效扩大共同体建设中的师资队伍外延。在共同体师资团队建设中,建立人文素养拓展教学师资团队,把共同体建设中的各方人员,如学校常规教学行政人员、实训室管理人员、辅导员以及行企党政管理人员纳入师资团队建设中,强化立德树人,培养合格员工,共同完成职业教育育人目标,提升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中师资的多功能性。

4.外培内训,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视野。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际专家入校讲学,鼓励教师短期出国交流进修,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组织教师参与培训考证,获取国际认可的职业证书和国际职业教师资格证书,促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与国际接轨。

(三)动态更新教学共同体的教学资源

1.构建创新课程模块,实施优质教科研项目带动教材创新。依托专业学科知识,基于岗位需求,确定学习领域,组织师资团队进一步完善对课程资源的优化与改进,密切关注行业内的专业知识需求,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融入精品共享课程的建设中。同时,邀请企业人才加入精品共享课程的建设中,使得精品共享课程的内容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建立专任教师教材出版计划,提供出版资金,由学院出面联系知名出版社,使其与专任老师展开沟通和合作,确定系列教材出版计划。

2.积极推行活页式教材共建。“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职业教育的教师在站稳讲台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更要通过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项目研究,使教师紧跟技术前沿和产业发展,把科研成果和开发过程融入教学。在校企横向项目开发过程中选取典型模块,经过适当提炼,将一些简单的科研任务引入学习领域中,成为适合教学的项目化模块,并生成活页式教材。

3.建设线上线下专业教学资源库。依托云技术中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提升资源共享能力。一是将专业技术与行业领域标准、企业工作室的成果、技术研究室的最新资料、学生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进行整合;二是实现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先进产品开发经验的整合,为协同创新与育人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4.保障新内容进课堂,新技术变课程。建立多边参与、多边服务、多边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教学评价和引导学生就业等,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紧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每年要更新10%以上,每年开设1~2门反映学科前沿先进技术的选修课,条件成熟时转为专业支撑课或核心课。

5.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开展新技术培训和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多元共建集项目研发、创新实践、创业孵化、技术培训、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开放共享实训平台和实践基地。其成员包括企业员工、骨干教师和学生,项目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在研项目,依托平台或基地共同体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如此,既满足企业研发需要,也满足学校学生顶岗实习需求。加强对外合作和学术交流,通过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培训、咨询及服务等形式主动为行业企业和机构开展社会服务。通过社会服务,有效地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促进学校科技开发,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四)关注跟踪教学共同体的育人成效

1.立德树人,匠心育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③。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育人要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尤其是青年學生正处在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把自身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建设相结合,要坚持弘扬劳动精神,把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自觉成长为德艺兼备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2.课证融通、提升职业岗位胜任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基于产业岗位,确定学习领域,设计模块化专业课程。将岗位、课程与职业证书统一,将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知识和能力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学完相应的模块后就可以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通过“以证促学”“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职场竞争力,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

3.探索实施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共同体导师管理。共同体的导师可以选拔部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企业实践或创业。在创业和实践期间,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制订学业计划并给予阶段性指导。在弹性学制中3~6年的实践期内保留学籍,完成的项目达到专业技术课程培养人才有效学时要求,经专业教学委员会审核通过可以授予对应的学分,达到毕业规定的学分条件准予毕业。

4.引进国际认证标准建立专业自我诊断和改进机制。引进国际认证标准建立课程目标、注重学习产出、规定毕业生应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依托认证体系以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人才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和优化包括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在内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利用第三方研究机构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为教学质量、专业设置调整、课程内容调整、优化职业证书考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修订依据,以对产出和教育目标端到端的评估实现专业建设持续性的改进。

5.建立过程性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考核,采用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标准。成立学院牵头,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的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实施建立第三方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撰写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监督毕业生发展轨迹跟踪制度的执行、获取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信息等工作。同时,建立专业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库,对历届学生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形成专业就业情况分析报告,以此为依据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注释]

①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1-24.

②平先秉.高职教育共同体融合关系实现——基于载体演变、内涵深化与组织创新逻辑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0(11):20.

③人民日报评论员.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EB/OL].(2018-09-14)[2020-01-14].http://www.xinhuanet.com/2018-

09/14/c_129953732.htm.

[参考文献]

[1]董文明.供给理论视角下“双高”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0(4):100-104.

[2]贺书霞,冀涛.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35-41.

[3]孙兵,周启忠.职业教育育训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4):79-85.

[4]涂三广.“双高计划”的价值与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9-04-16(4).

[5]张培.共同体视域下职业教育治理的逻辑、框架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5-12.

[6]周彦兵.“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20(8):59-63.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困境与实践策略研究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思考
市场导向下汽车维修教学创新发展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风电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