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2021-09-21孙金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质量控制

孙金钟

【摘要】目的:对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办法。 方法:选取2021年1~3月间接受生化标本临床检验的362例受检者的检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筛查出现检验异常的标本,计算标本的不合格率,并对造成检验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办法。结果:362份接受检验的生化标本中,检验发生异常的共计28份,标本的不合格率为7.73 %。其中,以标本量少占比最高,为2.21 %,在所有检验异常的标本中占28.57 %,显著高于其他因素导致的检验异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造成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因素较多,需要在检验工作开展之前,就做好有结合既往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地质量管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原因分析;检验前;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8-0140-02

医学检验在疾病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涌现、设备性能的提升和新设备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检验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临床检验医学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检验过程中,受多种外界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仍会出现检验异常,结果错误的情况,对疾病的诊断造成不利影响。临床上将生化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不同部分,其中,检验前的质量管理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出现检验异常最多的阶段[1]。为了提高生化标本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好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选择2021年1~3月间来我院接受生化标本临床检验的362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检测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异常发生情况,并对造成检验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制定针对性检验前质量控制办法。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對象

选取2021年1~3月间来我院接受生化标本临床检验的362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受检者199例,女性受检者163例,受检者的年龄18~64(41.1±6.3)岁。

纳入指标:自愿参与生活指标临床检验,并能配合配合研究人员对相关问题的调查问询;中途无退出的受检者。

排除指标:合并精神障碍或者表达功能障碍的受检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功能障碍的受检者;合并多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受检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液标本进行检验,以日本东芝生产的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受检者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水平等进行测定。其中,肾功能检测指标包括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血清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脂检测指标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血糖检测指标主要是空腹血糖值(GLU)。

所有326份血液标本的检验方法、时间等均相同。

检验人员在标本采集、处理、检验的过程中,要对标本进行仔细检查,认真核对标本信息,确保采集管使用正确、标本条形码无错误,同时,对标本量、标本是否出血溶血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登记,对造成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记录。检验结束后,对检验与与各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对发现检测差异的标本进行分析,判断检测结果异常标本的存在,结合对受检者的问询情况,判断标本检验异常的发生原因。

1.3 观察指标

统计生化指标临床检验中异常发生例次,并对不同原因造成检测异常的数量、占比进行计算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2份接受检验的生化标本中,检验发生异常的共计28份,标本的不合格率为7.73 %。其中,以标本量少占比最高,为2.21 %,在所有检验异常的标本中占28.57 %,显著高于其他因素导致的检验异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我国经济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的医疗健康意识不断增加。而生化标本检验无论是在健康体检还是在疾病诊断的过程中都是常见且重要的诊断手段,对于疾病的筛查和治疗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血液标本的特殊性,在对其实施生化检验的过程中,多种因素都可能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特别是检验前,涉及的环节多,可能的影响因素也多。

本文将362例接受生化检验受检者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并对造成检验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8分标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检验发生异常,标本的不合格率可达7.73 %。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涉及标本量少、标本溶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抗凝剂因素、血清中混入抗凝剂、餐后采血、运动后采血、经期采血、输液侧手臂同侧采血及其他,均与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不佳。因而,要针对造成检验异常的因素,做好质量控制才能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3.1 标本量的质量控制

在导致检验异常的所有原因中,以标本量少占比最高,为2.21 %,在所有检验异常的标本中占28.57 %。这与检验人员的标本采集不规范有关。因而要建立标准化的标本采集流程,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培训,让其充分掌握检验中的各项操作规范,保证标本采集量达到检测标准,提高标本检验合格率。

3.2 标本溶血的质量控制

标本溶血是造成检验异常的第二大原因,其指的是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破坏的情况。李蕊[2]的研究中发现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等指标的检测值均会出现明显改变。造成标本溶血的因素较多,标本的贮存容器消毒不彻底、运输过程中出现剧烈震荡、离心时的速度时间控制不当、以及受检者的血液标本采集肢体与输液侧肢体为同侧(穿刺次数过多、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等都是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3-5]。

为最大程度避免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要加强检验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既要保证在采血时,选择合适的采血位置,并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减少穿刺对血液样本的影响;也要按规范做好标本采集与储存容器的消毒工作;同时,在血液标本的保存送检过程中,保持采血管稳定,避免其发生震荡;离心处理中,合理控制各项参数,避免操作不当引起的标本溶血。

3.3 标本放置时间的规范

一般情况下,在采集到血液标本之后,要求在2 h内完成相关检测。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越长,就会受到环境温度、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缪万芳[6]的研究中指出,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超过4 h,则其空腹血糖值、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检测结果会发生明显改变;而放置时间超过8 h 后,则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也会发生改变。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不仅可能造成疾病误诊,还可能对疾病治疗造成延误。加强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就要对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标本及时检测。同时,考虑标本保存中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避免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实验室污染因素、交叉感染进行预防,做到科学保存,保证样本有效性。

3.4 标本抗凝剂的规范使用

通常,在对受检者实施全血样本采集并行生化检验的过程中,需在血液样本中加入抗凝劑。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注意的是,一方面,要根据生化检验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凝剂。抗凝剂不当使用可能会使其余血液中的部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如对血糖指标进行测定时,需选择氟化钠抗凝管;对常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时,应选择肝素抗凝管;对电解质指标进行检测时,则不宜使用抗凝管[7]。 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抗凝剂的用量,避免将抗凝剂混入分离得到的血清中,以常用的EDTA-K2为例,当其混进受检者的血清标本中时,会导致检测中的K元素异常升高。

3.5 受检者自身因素的合理控制

在血液样本的采集过程中,受检者的情绪状态、身体状态都会对部分血液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受检者情绪状态不佳,会影响其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检测结果;受检者在餐后采血会导致分离得到的血浆、血清变浑,影响检验结果真实性,也可能导致血糖检测值的升高;如在采血前进行剧烈运动,则会使谷丙转氨酶的检测值异常升高[8];经期采血也会影响标本质量。

这就要求在采血前做好对受检者的宣教工作,让其了解相关知识及不当采血可能造成的后果。护理人员在采血时,也要对受检者的饮食、运动、女性受检者的生理周期等再次进行核实,保证其在正常状态下采血。对一些采血前存在明显焦躁、不安、惊慌等情绪的受检者,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安抚,保证其在平静的状态下接受血液标本的采集

3.6 其他

除了上述因素外,受检者采血时的体位也会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受检者的体位发生改变时,其体液循环、血液循环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血清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目前,临床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基本都采用坐位或者卧位两种体位进行标本的采集,但护理人员不应忽略该因素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可能影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体位的重要性,并及时发现采血体位不适当的情况,指导受检者选择合适体位。

综上所述,生化检测是临床检验中很重要的一环。由于化验技术的发展,化验项目不断更新,医生对化验结果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重视,在临床生化检查的各个环节中,各种因素都会导致最终结果的异常,严重影响医疗工作的质量。溶血、样品处理及样品采集等都会造成临床生化检测各环节的异常,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在检验工作开展之前,就做好有结合既往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地质量管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延峰.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182-184.?

[2]??李蕊.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J].人人健康,2020,15(3):64.

[3]??肖秧.观察检验标本溶血对骨折受检者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J].名医,2020,13(6):112-114.?

[4]??郭凯蕾,薛菲,谭飞.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外医疗,2020,13(30):186-188.

[5]??阿不来提江·买合木提,古丽斯坦·艾买提,米热古丽·卡米力.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后所致的差错原因及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134-136.

[6]??缪万芳.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5):21-22.

[7]??郭丽霞.浅谈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J].人人健康,2020,15(14):80.

[8]??邵传静.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27-29.

猜你喜欢

质量控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的思考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