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效果

2021-09-19郝洪梅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56例脑梗死康复期病人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选择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更好,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有利于释放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增强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上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期;中医特色护理;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死是因脑部血管受到阻塞从而出现机体的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情况,常发生在中老年群体。当感受到剧烈的头痛、晕眩和肢体僵木等情况,属于该疾病发生的预兆,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易出现脑梗死情况。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极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易出现许多相应的并发症情况,其中,高血压则属于该疾病的并发症类型,且脑梗死兼之高血压的出现十分严重,加大治疗难度,后期的致死频率和致残频率极高。鉴于此,本文就我院特定时间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56例脑梗死康复期病人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59-71岁,均值为(66.21±3.42)岁。实验组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61-74岁,均值为(66.75±3.92)岁。全部病人一般年龄,基本病情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方式,即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日常生活管理、常规饮食等。

1.2.2实验组

实验组选择中医特色护理。(1)心理呵护,传统中医认为“形神合一、形神一致”才能促使患者身心健康。对于悲观、抑郁患者,可进行移情的方式,如建议患者听节奏欢快、抒情等歌曲,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对于郁结难消的患者,可进行“悲胜怒”的方式,即利用患者的伤心事触发其痛哭,舒缓内心的郁结之气,促使五行达到平衡。(2)按压穴位,对患者的合谷、曲池、昆仑等穴位进行按摩。在按摩前,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注意暴露部位的保暖工作,定时询问患者的耐受度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力道的调整。按摩从远处到进处,采用揉、按、捏等手法进行按摩,由轻及重,当患者感受到酸、痛、胀等感觉即可,时间25min,每天1次。(3)中药护理,可对患者服用黄芪、川穹、地龙等药物,熬煮煎水服用,一天1劑,早晚各一次。(4)运动干预,建议并辅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可采用翻身、床上运动等方式进行训练。增强肩关节、踝关节的训练,如甩肩膀、扭脚踝等。(5)加强健康教育,多和患者及家属交流,通过分发疾病健康知识手册、健康讲座等方式,增强对疾病的认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梗死的知识及并发症处理方法,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心情,提高治疗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生活质量。(1)生活自理功能,运用Barthel指数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比,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好。(2)生活质量,其包含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生活质量

由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更好,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见下表。

3.讨论

脑梗死,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供血、供氧出现异常产生,脑细胞出现死亡造成的一系列神经表现。该疾病按照栓子的来源可分为脑血栓、脑栓塞。传统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该疾病会出现偏瘫、头晕、意识障碍等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多数患者因后期未得到有效护理,肢体出现麻木、僵硬等情况,生活不能自理。

实验组病人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更好,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虽然对患者的病情具有改善作用,但在肢体功能的恢复、日常自理能力上并未得到有效重视,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对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对脑梗死的认识与了解,打消抵抗治疗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治疗效果明显。对患者进行关节训练,有利于提高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有利于经脉疏通、气血正常运行,便于神经重塑。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有利于经脉疏通,阴阳平衡,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雪玲. 中医特色护理脑梗死康复期的应用价值和护理质量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7):122,127.

[2] 郭菲.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 中华养生保健,2020,38(2):137-138.

[3] 唐晶.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9,17(8):962-963.

[4] 李超. 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提升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研究[J]. 健康大视野,2019(13):118,117.

[5] 李桂华.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 母婴世界,2019(12):240-241.

作者简介:姓名:郝洪梅(出生年月:1990.06.05)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省市):北京  职务职称:护师  学历:本科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研究方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静疗规范

猜你喜欢

中医特色护理日常生活能力
中医综合护理治疗对功能性期前收缩的作用
中医特色护理在脑卒中便秘患者的应用进展
中医特色护理对1级糖尿病足的应用观察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效果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