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女生殖生育因素与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

2021-09-18刘建霞

系统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殖哺乳流产

刘建霞

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科,山东济南271103

乳腺癌的病变为乳腺上皮细胞,其发病过程为致癌因子长期作用使乳腺上皮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癌变[1]。其主要症状为乳头溢液和乳房肿块,晚期患者可能因癌细胞转移诱发多器官衰竭。其在女性群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首位,致病原因有精神心理、遗传、饮食与生活习惯等因素。该病的最高危因素为雌激素代谢失常,有研究报道,生殖生育因素会直接影响内源性激素的代谢情况[2]。以往研究并未证实生殖生育因素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仅分析环境、种族等因素对于该病的影响。但在妇科医学不断更新发展下,诸多学者提出产次或哺乳时间等生殖生育因素均会影响到乳腺癌的发病概率[3]。为此,该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67例乳腺癌患者与同期入院体检的67名健康女性,经病例对照研究剖析生殖生育因素和该病的关联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计入67例乳腺癌患者,年龄为24~70岁,平均(39.57±2.49)岁;家庭人均收入为867~3 517元,平均(1 059.34±20.65)元/月。B组计入67名健康女性,年龄为23~73岁,平均(40.21±2.52)岁;家庭人均收入为886~3 585元/月,平均(1 064.15±21.88)元/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本省居住>20年;年龄范围介于30~75岁;对研究知情而且同意;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准许开展。排除标准:伴有职业暴露史;肿瘤转移;合并精神类疾病;合并其他系统重症疾病。

1.2 方法

利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资料,分析生殖生育因素,包括:①人口学调查。民族、年龄、家庭收入。②既往史。乳腺疾病患病史,如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炎等。③生殖生育信息。是否绝经、初产年龄、绝经年龄、雌激素用药时间、更年期持续时长、有无怀孕、哺乳时间、足月儿活产个数和流产次数。④家族史。直系女性亲属有无乳腺癌病史。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 3.0和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差异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采取Info软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多个因素的具体危险度,纳入基准是α=0.1。总例数的单/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根据绝经状态进行分层,若年龄不匹配实际分层,则通过非条件性的Logistic回归予以数据分析,分级变量的纳入形式为哑变量。OR值>1,说明该因素为危险因素,OR值≤1,说明该因素为保护性因素。

2 结果

2.1 乳腺癌的影响因素分析

初产年龄、流产次数、哺乳时间、是否绝经、足月儿活产个数、雌激素用药时间均是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

表1 乳腺癌的影响因素分析

2.2 乳腺癌的单因素回归分析

单因素回归分析可见,流产次数≥3次、哺乳时间≥6个月和雌激素用药时间≥1年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乳腺癌的单因素回归分析

2.3 乳腺癌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流产次数≥3次和雌激素用药时间≥1年为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乳腺癌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流行病学显示,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与激素相关,且生殖生育因素被认为是乳腺病变的诱因之一[4]。生殖生育因素较为复杂,该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产年龄、是否绝经、流产次数等6项因素,且纳入同期入院体检的67名健康女性,通过1:1病例对照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精准度[5]。但在研究期间仍有生产次数等模糊因素,因此需要下一步研究中细化纳入标准,排除模糊因素对结果的影响[6-7]。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该病的危险因素有:流产≥3次(OR=5.936,95%CI=2.027~17.655);哺乳 时 间 不 低 于6个 月(OR=2.034,95%CI=1.007~4.062);雌激素用药时间不低于1年(OR=2.165,95%CI=1.072~4.447)。有数据指出,流产次数每增加1次,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增加8%,而流产次数>3次,乳腺癌的患病概率增加15%以上[8-9]。哺乳时间过长可能因婴儿过度吸吮或乳腺炎导致乳腺恶性病变。但有文献指出,哺乳时间并不能记作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临床医学扩大样本量,全面分析哺乳时间与该病的相关性[10]。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绝经前该病的危险因素有:流产次数≥3次(OR=6.102,95%CI=1.789~20.435);雌激素用药不低于1年(OR=3.686,95%CI=1.112~12.153)。结果与庞轶[11]等研究结果[绝经前流产次数≥3次(OR=4.689,95%CI=1.104~19.911);雌激素用药≥1年(OR=3.695,95%CI=1.124~12.149)]基本一致。说明该研究具有较高信度,可以全面分析生殖生育因素和乳腺癌间关系[12]。流产次数增加会损伤子宫内膜,相关动物学模型证实,流产次数增多会提高乳腺癌患病风险。因此建议绝经前女性需要采取避孕措施。雌激素分泌异常主要原因是避孕药口服次数过多,同样证实绝经前女性应该科学避孕[13]。

乳腺癌防病重点是减少流产次数,严格规范绝经前的雌激素用药情况,同时应该关注哺乳时间和初产年龄等因素,做好积极预防。

猜你喜欢

生殖哺乳流产
会哺乳的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及常见疾病治疗探析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辅助生殖进医保”彰显的双重积极意义
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咨询经验总结
关于自然流产的知识
做阴超(经阴道超声检查)会引起流产吗
流产者的饮食调理
与乳母谈哺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