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向移动训练对少儿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

2021-09-18陈艳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灵敏篮球运动实验组

陈艳阳

(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 广东东莞 523846)

灵敏素质是篮球运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基础素质,少儿阶段是发展灵敏素质的最佳时期[1]。在开展少儿篮球运动训练时,结合训练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灵敏素质训练方案,是促进其篮球运动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鉴于此,为了探寻科学的灵敏素质训练方法,笔者基于对少儿篮球运动训练实际的分析和对自身少儿篮球教学训练经验的梳理,尝试将多方向移动训练融入篮球运动训练之中,借以发展少儿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并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多方向移动训练的应用成效。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对象

少儿篮球运动员通常指的是年龄在7~14岁之间的篮球运动员[2]。该研究以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篮球运动队的32名少儿篮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参与实验的32名少儿篮球运动员,年龄区间介于7~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0.56岁,均为男生。

1.2 实验时间

实验时间为12周。

1.3 实验指标

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灵敏素质的发展情况,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少儿阶段灵敏素质的发展特点及他们在当前的年龄段是否能够按照标准完成对应的要求等因素[3,4],最终将实验指标确定为如下几项。

1.3.1 六角球测试

该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和评价实验对象的反应灵敏程度,即快速反应能力。

1.3.2 10m×4折返跑

该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和评价实验对象的移动灵敏程度,即快速移动能力。

1.3.3 15s立卧撑

该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和评价实验对象的动作灵敏程度,即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

1.3.4 运球绕杆

该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和评价实验对象的运球综合灵敏度水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快速运球能力。

1.4 实验流程

1.4.1 实验分组

将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篮球运动队的32名少儿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16人。

1.4.2 实验前测

利用选定的4项评价灵敏素质的指标,对32名少儿篮球运动员进行测试,以掌握实验前他们的灵敏素质水平。

1.4.3 实验干预

对照组保持原有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不变,实验组在原有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多方向移动训练。多方向移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V”字跑训练、“Z”字跑训练、“L”字跑训练、“S”字跑训练、“W”字跑训练、“V”字前后滑步训练、“M”字前后滑步训练、“8”字前后滑步训练及三角形跑训练、放射跑训练等[5]。

1.4.4 实验后测

12周的对比实验结束之后,再次利用选定的4项灵敏素质评价指标,对参与实验的32名少儿篮球运动员进行测试,以衡量和评价实验结束后他们的灵敏素质发展情况。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前两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水平及对比结果

通过对实验前测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实验前两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水平及对比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在对比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组16名少儿篮球运动员与对照组16名少儿篮球运动员4项灵敏素质指标测得的结果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实验前两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基础一致,灵敏素质水平的发展存在同质性,从而保证了实验后两组少儿篮球运动员各项灵敏素质指标测试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表1 实验前两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水平及对比结果

2.2 实验后两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水平及对比结果

由表2可知,相较于实验前,两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水平均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中,实验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六角球测试数据相较于实验前提高了0.69s,对照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六角球测试数据相较于实验前提高了0.11s;实验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10m×4折返跑测试数据相较于实验前提高了2.83s,对照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10m×4折返跑测试数据相较于实验前提高了1.05s;实验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15s立卧撑测试数据相较于实验前提高了1.8s,对照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15s立卧撑测试数据相较于实验前提高了0.54s;实验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运球绕杆测试数据相较于实验前提高了1.49s,对照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运球绕杆测试数据相较于实验前提高了0.7s。综合以上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后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4项灵敏素质测试结果均有所提升,但是实验组少儿篮球运动员在4项灵敏素质测试指标上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提高幅度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实验后两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水平及对比结果

综上所述,采用多方向移动训练的实验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相较于对照组少儿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验证了多方向移动训练对少儿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

3 分析与讨论

少儿篮球运动员4项指标变化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多方向移动训练中,有很多训练内容都要求少儿篮球运动员跟随教师的手势信号来进行脚步移动。而多数情况下,这种脚步移动都是随机的,必须要密切关注教师的手势信号并作出反应,才能够顺利完成练习。这就使得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且注意力也需要高度集中。长此以往,少儿篮球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注意稳定性、注意范围等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展。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灵活性、注意稳定性、注意范围的提高,其反应灵敏度也会随之提高[6]。(2)多方向移动训练中的“W”字跑、“Z”字跑、“8”字跑等,能够让少儿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平衡和控制重心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展,进而提高他们的快速移动能力,发展篮球移动灵敏素质。(3)多方向移动训练中的很多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对少儿篮球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不同方向的跳跃练习,更是对少儿篮球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尤其是下肢爆发力的发展助益良多。随着少儿篮球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发展,其动作灵敏度也会相应地得到发展和提高,进而为各种技术动作的快速完成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多方向移动训练在少儿篮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对少儿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基层少儿篮球教师和篮球教练员应重视这一训练方法,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以探索和积累更多有助于发展少儿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可行性思路。

猜你喜欢

灵敏篮球运动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软梯训练法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
真假猫大作战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