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阶段延伸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ADL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021-09-17刘维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

刘维

【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延伸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患者49例,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研究组纳入患者49例,采用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分阶段延伸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干预后ADL评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满意率为95.91 %,较的对照组77.55 %存在明显临床优势(P<0.05)。结论:分阶段延伸护理服务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分阶段延伸护理;脑梗死恢复期;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2)06-0131-02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但随着医学进步,脑梗死患者病死率有所下降,经治疗后多数处于疾病恢复期,需进行院外自我护理。有研究指出,脑梗死患者因缺乏疾病认知及康复锻炼技能,大多患者自我护理效果较差[1-4]。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还需加强脑梗死患者院外护理力度[5]。延伸护理服务可将医院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延伸至患者居家康复期间,本研究中,据患者病情,按照阶段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期能够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男女患者比例25∶24,年龄45~68(56.79±4.68)岁,病程1~8(4.82±1.23)月;研究组49例,男女患者比例24∶25,年龄44~69(56.50±5.21)岁,病程1~9(5.16±1.49)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資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脑梗死首次住院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目前居家自行康复中;无意识障碍,可正常配合护理措施。

排除标准:有语言、听力障碍;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患有乙肝等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出院时护士给予简单健康教育,告知其居家康复注意事项,定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别为出院后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鼓励其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并询问其病情恢复情况、服药情况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分阶段延伸护理。(1)组建延伸护理组,由主治医生、护士长及专科护士组成。结合家属及患者意见,将本次延伸护理服务分为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6个月、出院后7~12个月3个阶段,每阶段依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制定相应护理计划。(2)第一阶段(出院后1个月)。认知提高阶段:患者出院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肌力分级标准评估患者肢体肌力水平。于患者第一次复诊时组织健康大讲堂,邀请我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专家针对患者评估中出现问题进行讲解,主要包含诱发因素避免、复发时紧急处理措施、并发症预防、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等内容,现场康复科专家以示范模拟形式教导患者进行肢体肌力锻炼。(3)第二阶段(出院后2~6个月)。强化训练阶段:由康复训练师依照患者实际病情制定为期4个月的康复训练方案,训练内容为:①上下肢训练。持站位,缓慢向前伸直上肢,前后左右摆动并活动关节处;下肢做屈膝和踝关节背伸活动,共计10 min。②步行训练。家属站于患侧,托住患肢,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同时纠正足下垂、膝关节强直等异常步态。该训练方案2次/d,20 min/次。(4)第三阶段(出院后7~12个月)。巩固维持阶段:主要给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要求家属协助配合,主要包括进食、穿脱衣物、洗漱等训练。每月与患者电话通话1次,了解生活能力及恢复情况。两组均护理1年。

1.3 观察指标

(1)运动功能: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价法进行判定,分为Ⅰ~Ⅵ级,级别越高运动功能越好。

(2)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设定100分为满分的Barthel指数评定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对应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3)满意率:应用自制问卷评估,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理效果、护理质量4个方面,各25分。十分满意:>90分;基本满意:80~90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59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平均ADL得分等)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总满意率)以(率,%)表示,采用Fisher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表示,检验标准α=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运动功能评估

研究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干预后ADL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率比较

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存在明显组间差异,对照组总满意率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越来越先进的医疗技术虽可挽救脑梗死患者生命,却无法挽救其受损的神经系统,患者仍存在运动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据有关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中约75 %会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6-9]。长期住院治疗不仅花费较大且会过多占用医疗资源,实现可能性较小,因此需采取合理有效院外护理方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干预。

本研究采取分阶段延伸护理服务,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此护理模式可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改善,同时还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有关资料显示,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各项延伸护理需求率为65 %以上,表明延伸护理具有广泛受众群体,且具有极高应用价值[10]。专家学者证实,脑梗死患者最佳恢复期为发病后3个月,有效恢复期为发病后6~12个月。基于此,本研究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延伸护理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6个月、出院后7~12个月,依据每个阶段患者不同病情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具有极强针对性和科学性。张文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措施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可靠的效果。此次分组实验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干预的时候,出院后1个月给予患者简单肢体锻炼,使患者能尽快适应康复训练,且能提高其康复自信。在后期出院后2~6个月及出院后7~12个月时,分别进行难度渐进的训练措施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护理中,患者的满意度是评定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结合此次研究调查结果,研究组的满意率为95.91 %,较的对照组的77.55 %存在明显临床优势,可见通过护理人员实施专业的延伸护理,在促进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同时,还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分阶段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改善其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龚春艳,吕梅芬.观察脑卒中患者应用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5):634-637.

[2] 王艳君.优质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负性情绪及肢体功能障碍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6):89-90.

[3] 赵曼,聂忆秋,刘爱贤.培元通脑胶囊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对临床疗效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9(A2):77-78.

[4] 朱友建.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響[J].健康之路,2018,17(5):246.

[5] 王亚芳,张敏.延伸护理对经静脉溶栓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4):30-32.

[6] 杨霞.延伸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100-102.

[7] 高桥.康复训练流程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290-291.

[8] 唐波.综合康复训练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7):167-170.

[9] 姚美艳.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8,25(7):118-120.

[10] 贾琎,张艳军.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9,17(1):114-115.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能力
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早期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观察
运动锻炼指导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