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地黄瓜枯萎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2021-09-17薛文武

新农民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枯萎病防治技术

薛文武

摘要:黄瓜枯萎病别名蔓割病、死秧病,是黄瓜生产当中较为难治的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会造成30%~40%的减产,控制不及时大片死棵,甚至减产达到60%,黄瓜的品质明显下降,继而病菌还会污染土壤,即使轮作换茬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给菜农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阐述黄瓜枯萎病发病规律特点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供借鉴。

关键词:保护地黄瓜;枯萎病;发病规律;防治技术

保護地黄瓜随着连年生产,枯萎病的发生逐年趋于严重之势。此病对黄瓜生产为害极大,严重地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了解和掌握黄瓜枯萎病发病症状及其规律,及早预防,以减少它的为害十分必要。

1  发病症状

黄瓜枯萎病的典型症状是全株萎蔫。发病初始时每天中午整株出现萎蔫,早晚恢复正常,这样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最后早晚不能恢复并枯死。发病部位从近地面处的茎基部叶片开始,病株茎基部呈水渍状溢缩,主蔓呈水浸状纵裂,维管束变成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长有红色和白色霉状物,植株自下而上叶片变黄逐渐干枯。横切病茎观察,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2  病原

本病害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引起,病菌分生孢子梗聚集成垫状的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形状大小不一。大型分生孢子多孢,无色,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椭圆形。

3  发生规律

一般以保护地黄瓜发生较重,发病率一般在15%~35%。多在开花结果期或根瓜采收后发生。

3.1  传染源

病原菌属于真菌中的镰刀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随同病残体或在土壤里越冬,成为下一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土壤中能营腐生活;种子和农家粪均能带菌;一般病菌存活年限达5~6年甚至更长。

3.2  传播方式与途径

通过植株的根茎部伤口或幼根根毛顶端的细胞间隙侵入,进入维管束内繁殖,在导管内随着上升液流扩散到植株的茎、叶柄和叶片等部位,在扩散过程中,产生果胶分解酶,使果胶积累,分解细胞并产生很多醌类化合物,使植株萎蔫,致导管变褐。带病的种子、农家肥和灌溉、雨水、昆虫、农具都能传播。

3.3  发病条件

发病与品种和种质、土质、土温、土壤酸碱度、病菌积累数量等相关。易感品种和种质差发病重。土质粘重易感病。土温在8~30℃间均能发病,24℃以上病害发展快,24~28℃发病最重,发育最适温度为28℃。酸性土壤不利于黄瓜生长,而利于病害发生,发病的适宜土壤酸碱度为4.5~5.8,pH3.5以下、pH9以上的土壤不发病。黄瓜枯萎病发生与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量成正相关,保护地黄瓜连作的年限越长,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量越多,病害越重,老菜区比新菜区发病重。低洼地根部积水、土壤凉湿、耕作粗放,对黄瓜的根系发育不利,枯萎病发生重。在连续阴天后突然转晴暴晒后病情发展迅速。施肥不足、缺乏有机肥及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的基肥,发病重。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多的地块病害发生重。

4  防治方法

黄瓜枯萎病同样遵循其它农作物病害“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发病前早预防,发病后早发现早治疗,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病情蔓延加重。

4.1  农业防治

4.1.1  合理轮作

黄瓜连坐两茬后与非瓜类蔬菜(十字花科、茄科)轮换种植。

4.1.2  品种的选择与检疫

选择高产抗病品质好的品种。冬季保护地种植选择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的津杂2号、津杂3号优良品种。在引种新品种时,必须严格检疫,防止带病种子传入菜区。

4.1.3  精细管理

苗床土每茬都要进行更换。定植前深翻细耙,同时重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做成高垄,覆盖地膜。做到每日四段变温(上午25~30℃,超过30℃放风,下午25~22℃,下降到20℃关棚,前半夜维持在15~17℃,后半夜维持在13~17℃)管理。浇灌时采用小水勤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拉秧后及时清理残体。

4.2 物理防治

4.2.1  高温消毒

保护地利用夏季养地时进行高温消毒:撒石灰粉80~100kg/667m2,深翻做成高畦,大水漫灌后铺上地膜,将棚膜扣严,使5㎝土温达45~50℃,维持7~10d,可杀死土壤20cm深土层内的枯萎病菌。

4.2.2  嫁接

黄瓜枯萎病是土传病害,生产上常用灌根方法防治,费工费时,效果不佳,还污染环境。保护地黄瓜采取白(黄)籽南瓜作砧木嫁接栽培,是解决黄瓜重茬和枯萎病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工厂化生产批量黄瓜苗多采用双断根嫁接,其方法是:准备疏松、透气性好的基质;砧木除有常规嫁接的特性外,还要求再生根能力强。双断根嫁接与常规嫁接不同点是先断砧木的根,然后顶插接。嫁接时用刀片将砧木根切掉,生长点到断根处茎长留4~4.5cm。嫁接后立即将断根嫁接苗插入盘内进行控温控湿育苗,插入基质深度在1~2cm,地上部砧木高度3cm左右。

4.3  生物防治

保护地冬季生产黄瓜,为减少枯萎病的发生,利用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增加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棚室温度和地温,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疏松,增强黄瓜秧抗性,预防黄瓜枯萎病的发生。

4.4  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h,然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老苗床地按每平方米撒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进行杀菌消毒,播前撒于床面,翻拌入土壤。发现病株拔除后穴内撒多菌灵或绿亨一号消毒。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防治,土菌消70%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灌根,每株灌100~150ml,或用30%DT杀菌剂350倍液,每株灌药0.3~0.5L,7~10d灌一次,连灌2~3 次。

参考文献

[1] 于澜,胡成勇.黄瓜枯萎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吉林蔬菜,2011(1):54-55.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枯萎病防治技术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不同西瓜品种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
83增抗剂防治西甜瓜两种病害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