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精神的价值意蕴

2021-09-17敖祖辉

知与行 2021年3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价值意蕴

[摘要]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属于一种革命文化,是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一个鲜活代表。这种文化形态产生于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之中,诞生于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历史时期,具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质,并成为激励东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勇敢向前的一种精神力量。在长期、艰苦、壮烈的抗日斗争中,东北抗联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将士所展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精神品质,正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灵魂。新时代,我们立足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节点,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视野来追溯、思考和把握东北抗联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从中汲取中国共产党人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精神滋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百年历史;东北抗联精神;革命文化;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308(2021)03-0053-09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贯穿其中的旋律便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中华民族历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之所以能向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创造并积累了具有自身特质的民族精神。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应该说,抗战精神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东北抗联精神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东北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东北抗联精神属于一种革命文化,产生在东北地域文化之中,并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标识,成为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一个鲜活代表,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图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可以说,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联将士在与日本侵略者十四年血与火、生与死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凝结和铸就的民族精神。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上中华儿女抵御外辱、抗击外患、英勇斗争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同时,它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直以来,有关“东北抗联”方面的研究,都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东北抗联精神”能否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则是该命题研究的归旨要义所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征程的当下,在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需要不断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而作为东北特有的革命文化瑰宝的东北抗联精神,更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挖掘、去弘扬、去应用。那么,应该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与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地创新革命文化、提升文化价值,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是我们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涵盖的不屈不挠、坚韧果敢精神,是激励当代青年人不断进步的宝贵财富。同时,东北抗联精神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重重困难面前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形态,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8的重要论断,而这一历史方位的“民族精神”的价值是尤为重要的,它实实在在地关系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標的重要历史节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回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的东北抗联精神的价值意蕴,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民族精神的教育实践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在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当代价值及时代意蕴进行分析,对其具体的实践途径进行深入探讨,从理论层面予以阐释,对于提炼、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探索其精神文化密码,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道,共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将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发扬光大,继续绽放光芒。

第二,将东北抗联精神放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从史纲的角度来研究东北抗联精神,就会发现东北抗联精神是“红船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红船精神”在东北抗日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是东北抗联将士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环境铸就的斗争品格和崇高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谱系的一脉,从革命精神研究的角度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二)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研究其当代价值意蕴,对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继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时刻铭记初心和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同时,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精神,可以鼓励广大青年继承抗联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现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第一,东北抗联精神是引领新时代青年积极奋斗的一面旗帜。东北抗联精神发源于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已经深深融入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东北抗联将士在抵抗外辱中所展现的奋斗精神,为新时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树立了榜样,成为引领新时代青年积极奋斗的旗帜。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士在国家危亡、山河破碎的危难时刻,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舍生取义,为青年人理想信念的确立树立了丰碑。

第二,东北抗联精神是新时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而,曾经为新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东北地区,如何实现振兴,事关解决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事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实现东北振兴,需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汲取东北抗联精神,为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精神力量。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形成背景及内涵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形成背景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抗日武装在14年的岁月里,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创建东北抗日游击队。1931年,中国共产党派出了大批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深入到东北地区,指导当地的人民和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一些战斗英雄,如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赵一曼等,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1932至1933年期间,为了强有力地反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成立了10支抗日游击队,为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是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基于东北各地的抗日斗争危机,中国共产党必须迅速纠正“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并且东北地区党组织提出了改变错误方针的强烈要求。1933年1月26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这就是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二六指示信》。从此中国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开始建立民族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日,建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与民众政权。三是组建東北抗日联军。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历史上称为《八一宣言》。从1936年2月到1937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各军相继成立,壮大了东北地区的抗日力量,他们进行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也让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此以后,东北地区从南到北形成了一个上千公里的战斗堡垒。四是成立东北抗联教导旅。1940年11月到1942年7月,为了保存有生的抗日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改编,并将剩余的兵力转移到苏联境内,在苏联进行了重新整训。1945年11月3日,东北抗联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组合,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为总司令、周保中为副司令。1946年1月,又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就此,东北抗日联军这支孤军奋战的抗日武装力量,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4]。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

东北抗日联军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包含着很多内容,在抗战的不同时期,这些内容构成并丰富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

第一,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之一,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是一面伟大的旗帜。东北抗日联军将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撼动天地、感人肺腑,特别是在面临敌人入侵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将士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忠贞报国、誓与祖国共存亡的信念,值得和平时期的后人敬仰和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捍卫民族利益,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占领满洲告全满洲朝鲜工人、农民、学生及劳苦群众书》,批判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号召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活动,与日军决战到底的决心跃然纸上[5]。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组织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派出了杨靖宇、赵尚志等党员干部进行组织和领导,特别是在东北三个省会和几个大城市,快速发展学生、工农群众,利用不同的形式,与日军展开斗争。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反日会、学生会、大刀会、农民协会等各阶层的组织,这些组织所进行的抗日活动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不分时代、不分种族、不分国家,无论是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始终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

第二,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

英勇战斗精神是军人意志、认识、意识和情感的综合表现,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将士之所以能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当中坚持14年的斗争,作出卓越的贡献,正是因为抗联将士拥有这种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面对敌人,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善战;面对群众,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前仆后继。

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用不同的战术打击敌人,比如著名的“冰趟子”战役采用的伏击战术等等[6]。利用这些战术所获得的胜利增强了抗日联军战斗的信心,树立了东北抗日联军必胜的革命信念,培养了他们顽强的战斗精神。

第三,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

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长达14年,这段历史是数以万计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是无数的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特别是地处北国边陲的东北抗日将士,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地区的侵略,他们不怕牺牲、勇于献身,这种精神正是这场战争能够胜利的关键所在。例如,战斗英雄杨靖宇将军在东北抗日斗争中宁死不屈,在茫茫的林海雪原当中带领抗日战士同敌人进行激战,即使食不果腹,他们依然坚持战斗。杨靖宇将军牺牲之后,日军对其进行遗体解剖,发现他的腹中没有一粒粮食。杨靖宇将军就是靠着这种愈战愈勇、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同日本法西斯主义侵略者展开了顽强拼搏的战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陈翰章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当中的另一位战斗英雄,1940年,在日寇的大规模围剿战役中牺牲,在这场战斗中直到牺牲他都是背靠大树不曾倒下,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镜泊英雄”[7]。在东北抗日战争中,还有许多战斗英雄,如姜墨林、陈国栋、赵一曼,等等。

第四,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中华民族的近代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战胜艰难险阻的奋斗史。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人民和东北抗日联军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当时,东北抗日联军面临着三大困难:一是环境非常恶劣。东北天寒地冻,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40多度,但却不能生火取暖,因为火光随时会吸引敌军的目光,导致部队被敌军围剿,特别是在雪天时,斗争更加艰苦。二是生活缺乏保障。当时日军在我国东北地区实行“治安肃正”,让抗日联军根本无法得到充足的物资供应,导致抗日联军饥寒交迫,原本有三万人的军队,最后仅剩下不到两千人。三是孤立无援。在当时,东北抗日联军没有明确的上级指挥,一切斗争依靠自身实际情况展开,与关内处于隔绝的状态,在关外又无兄弟部队援助。在东北抗日联军对日本侵略者进行的反法西斯斗争中,战士们所秉持的艰苦奋斗精神,使得他们能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当中坚持战斗,在极端困苦的斗争环境当中与敌人勇敢周旋,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8]。

第五,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抵抗日寇的斗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些国际主义人士对东北地区进行了援助,朝鲜、苏联等国家也都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对我国东北地区予以支援,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英雄的凯歌,表现出了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

在东北战场,抗日联军得到了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帮助,特别是朝鲜共产主义战士,他们来到中国东北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朝鲜战士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支援东北战场,他们同日寇展开斗争,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凝结了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中国和朝鲜紧紧相邻,中朝两国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1910年日本侵略朝鲜,从这个时候起,朝鲜人民就开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斗争,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之后,朝鲜人民开始联合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活动,这个时期我国的东北地区成为朝鲜各种革命活动的一个阵地,许多朝鲜共产主义者开始移居到中国东北。朝鲜共产主义者为了更好地抗击日本的侵略,摆脱殖民地的命运,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直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抗日武装队伍当中,有很多朝鲜战士,东北的抗日战争,其实上也是中国和朝鲜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9]。1932年,朝鲜的战士们已经开始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抗日武装力量,游击队员数量达到400余人。中国与朝鲜两国人民在战争中建立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同朝鲜人民巩固世代相传的友谊,做和平友好的邻邦,共同为实现人类世界的永久和平而努力。

三、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及价值意蕴

东北抗日联军是我国抗战史上开始最早、坚持最久、条件也最艰苦的一支队伍,创造了很多辉煌的战绩,他们彰显的东北抗战精神已经永载史册,成为全国人民世代学习的精神滋养[10]。东北抗联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不朽的篇章,在14年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取得的辉煌战绩永远激励后人自强不息、顽强奋斗。东北抗联精神虽然形成于抗战时期,但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历史上占据独特的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依然闪烁着时代光芒,其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历久弥新、永不消失。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

第一,东北抗联精神展现了伟大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日战争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东北抗联精神是我国伟大抗战精神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产生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三省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主义侵略者的艰苦斗争之中。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一直持续到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在这场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当中,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获取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战争中,充分体现了不分民族、不分行业、不分党派、不分宗教的一种民族包容精神[11]。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众志成城、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将民族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最终赢得了14年艰苦抗战的胜利。

东北抗联精神形成于特定的战争时期,是中国抗战精神的一个具体体现。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战史上是对日作战最早的一支部队,坚持的时间最久。东北抗日联军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过程当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不仅牵制了大批日军力量,同时也阻挡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步伐,特别是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众多英雄人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救亡图存的战歌,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抗联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第二,东北抗联精神丰富了中国革命精神。

抗战精神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东北抗联精神的实质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中国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抗日战争过程当中所积累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经历了100年的奋斗历程,革命精神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呈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精神,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世代相传。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在特殊时期的一种精神代表,它与其他精神具有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12]。它们都属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环境恶劣、斗争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一種经得起考验的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

第三。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气质,它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不断发展和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气质[13]。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民族精神的存在,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传承性,就在于一个民族普遍价值的认同,而成为这个民族每个人心中的精神依托[14]。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在中国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支柱,它是我们在发展道路上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华民族精神经历了5000多年的发展,在雄厚的历史沉淀过程当中,更表现出了一种伟大,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当中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传承,特别是在民族危机以及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精神都会成为一种指导和指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外来侵略的一种精神力量,同时,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內涵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充实。

(二)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的价值意蕴

第一,东北抗联将士的艰苦斗争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

东北抗联将士能够在极其复杂、险恶、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坚持到底,取得最终的胜利,主要的原因就是东北抗联将士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所展现出的抗联精神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和信念提供了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

东北抗联精神启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这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根本保证。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追求才能够开拓我们人生的视野,升华我们人生的高度。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理想和信念是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弘扬抗联精神,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对抗联精神的当代价值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要认识到东北振兴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深化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弘扬,坚定信心、坚持定力、奋发有为,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各种艰难困苦,面对各种复杂和恶劣的环境,因为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所以才有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东北抗联精神之所以崇高伟大,是因为它在抗战时期不可战胜,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在发挥作用,为我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为美丽中国的发展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

第二,东北抗联精神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保持优良作风提供了历久弥新的光荣传统。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人民军队的历史,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东北抗联的斗争环境最为艰苦,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但是,抗联将士用他们伟大的斗争意志和品格,实践并诠释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

东北抗联精神凝聚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在漫长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人民军队,力量由弱变强,由艰苦卓绝到赢得最后胜利,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始终如一[15]。今天,在新的历史阶段,学习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更加有利于激励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延续红色基因,保持优良作风,时刻教育和警醒党员干部永葆初心,牢记使命。

第三,东北抗联精神为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的重工业起步和发展均比较早的重点发展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地、装备生产及制造基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共和国的长子”,有“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之美称。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对我国的重工业项目的援助共有156项,东北三省占比超过1/3,从这一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东北地区在我国战略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地位。东北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煤炭、化工、建材、机械制造、钢铁、石油等方面的重要基地,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曾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特别是对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16]。东北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东北已经成为我国大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发展时间最长,对新中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贯彻得最为彻底。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束缚比较严重,经济发展的速度开始变得缓慢。经过几十年的漫长发展,我国的东北地区渐渐地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拉开了不小的差距,所以在这个新的大环境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了东北人民期盼和奋斗的共同目标。

东北抗联精神在振兴我国东北老重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能起到提振作用。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是东北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软实力,弥足珍贵。这种精神所反映的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东北抗联将士们在民族利益遭受践踏的历史关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克服了东北异常严酷的自然环境,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自觉地承担起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历史重任,展现了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为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用血肉之躯赢得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身处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实施,迫切需要东北人民学习和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学习东北抗联将士那种甘于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革命精神,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斗争精神,以东北抗联精神为引领,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第四,东北抗联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价值引领。

东北抗联精神中所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为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价值引领。改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遇到困难和阻碍,需要我们跨越和解决,才能达成改革的目标。对于改革者来说,我们需要积累并且逐步发展,东北抗联精神让我们认识到学习革命先辈对于困难的克服以及勇于抵抗外敌的精神。东北抗联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由几万人的队伍减少到不足两千人,队伍被打散了,指战员大部分都牺牲了。由于环境的恶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和挑战,心理上的压力和身体上的挑战接连出现,面对这样的境况,抗联战士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这种精神发人深省。身处新时代,要不断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以东北抗联战士为榜样,将东北抗联精神作为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实现社会价值的内在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

”[3]538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在苦难中锻造和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谱系。今天,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需要伟大的革命精神作为指引。實践决定认识,在实践过程中,科学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进道路上的精神财富,不管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今天,还是对于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明天,传承好、发扬好东北抗联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79.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潘喜廷,等.东北抗日义勇军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85-106.

[5]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121.

[6]佟冬.中国东北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23-28.

[7]任希贵.抗联精神实录[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234-255.

[8]张洪兴.东北抗联精神[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0:123-132.

[9]吕明辉.金日成与张蔚华[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54-170.

[10]沙健孙.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5-68.

[11]尚金洲.中共中央与东北抗日联军关系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87-98.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203-287.

[13]敖祖辉.四个伟大:《共产党宣言》思想的当代运用与表达[J].知与行,2020(1).

[14]周青民.论东北抗联文化的保护、书写与传播[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8(1).

[15]刘贤.抗联文化的时代意义[N].吉林日报,2018-08-23.

[16]敖祖辉.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

〔责任编辑:杜娟〕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价值意蕴
新时期我国革命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