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老土布两次惊艳巴黎时装周

2021-09-17宝娣

妇女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土布妈妈

宝娣

赖蕾是贵州土生土长的侗族姑娘,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回乡教书,看到侗族土布濒临绝迹,她从头学起,织布、染布、高价收购土布,为此欠债300万元,最终把传统印染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她离家上大学时,妈妈整整织成了100匹优质侗布送给她,让她好好保存,将来做嫁妆和给孩子用

赖蕾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贵州省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古州镇章鲁村人,妈妈是传统侗布制作手工艺人。从小,妈妈就用土布背带背着她织布、印染。聪明伶俐的赖蕾,受到妈妈的熏陶,7岁就经常帮助妈妈织土布、印染土布。当时,章鲁村村民的生活模式还是自给自足,男人养牛耕地,女人种棉织布。赖蕾兄妹5人,家里很穷,她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帮着妈妈给全家人缝制衣服鞋袜。

赖蕾学习很用功。18岁那年,她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抱着妈妈喜极而泣。

妈妈一边为女儿高兴,一边又为小儿子担忧,小儿子学习成绩不如赖蕾,没有考上大学,只能花高价读技校。为了让哥哥能够继续上学,懂事的赖蕾忍痛割爱,主动选择了离家最近、费用最低的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

面对懂事的女儿,妈妈既高兴又心酸,决心弥补对女儿的亏欠。之后,妈妈没日没夜地伏在织布机上,织出了一匹又一匹上好的侗布。在赖蕾离家上大学时,妈妈整整织成了100匹优质侗布,送给她,让她好好保存,将来做嫁妆和给孩子用。

侗族有这样的传统:女儿出嫁,要用土布做嫁衣;小孩出生,外婆要拿最好的土布做背带的背扇,用来做孩子的保护伞。妈妈给赖蕾的土布,图案各种各样,色彩有浓有淡,纹路精美细腻。这凝聚着妈妈心血的土布,是妈妈对女儿的爱,更是妈妈对女儿的无限祝福。

可那时候的赖蕾,根本没有领悟到妈妈的良苦用心,也没觉得这些布有多么珍贵。

赖蕾在学校学油画,每天画呀画,买画纸需要一大笔开销。尽管她省吃俭用,生活费还是很快就用光了。

当时,赖蕾想创作一幅大型的山水油画,需要大幅的纸张,而这种纸张价格不菲。赖蕾进退两难,不画,心中涌动的创作灵感时不时撞击着心房;画,需要钱,她无法向已经拼了命为她攒学费的父母再开口。

在这种激烈的思想斗争中,赖蕾回到了家,看到妈妈依旧在织布。织布机流泻下来的土布让赖蕾眼前一亮:可以用妈妈给的土布当画纸呀。

很快,赖蕾拿出妈妈之前给她的素色土布,开始画画。她发现:在细腻的土布上画画,效果特别好。她把精心画好的画卷带到学校,老师看了也赞不绝口。赖蕾大受鼓舞,在妈妈给的土布上画了一幅又一幅油画。油画内容既有城市中高大的建筑,又有他们村寨的小桥流水,更有妈妈织土布时的场景。油画中的妈妈,织出的土布像蓝天白云般赏心悦目。

面对家里堆得整整齐齐的土布,她开始反思:如果要让土布走入市场,进入千家万户,就必须对土布进行改良,不仅要提高土布的质量,还要让土布更时尚

大学毕业后,赖蕾回乡教书。几年后,她发现昔日“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在家乡消失了。老人们织不动了,大娘们嫌太费事,直接去买来成衣,年轻的姑娘们都走出大山,或读书,或打工,再也没有人愿意学习织布染布了。大多数人家的织布机都废弃不用,甚至被当作柴火烧掉了。村里仅存的几个上了年纪的织娘,虽然自己织布,但已经不再用植物染料染布,而是用市面上出售的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化學染料代替。

那时候,赖蕾的妈妈因操劳过度身体虚弱,已经蹬不动织布机了。赖蕾这才知道妈妈留给自己的土布有多珍贵。那100匹手工土布只剩下几匹颜色特别鲜亮的,因为当时实在不能当画布,才幸存下来。

一天,赖蕾回村,见到一位老奶奶坐在村口织布,便跟她聊天。奶奶说:“我儿媳妇要生孩子了,我已忙碌3个月,织好布做了几条背带;如果是个女孩,我还要再花一年时间,为她绣套盛装。”赖蕾问:“现在不都可以买吗?”奶奶摇了摇头:“那不一样,我是奶奶。”赖蕾明白:那真是不一样,土布是侗寨人文化的传承。

奶奶的话如醍醐灌顶,点醒了赖蕾。村民们不知道这些手织土布的价值,但赖蕾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学油画的她,懂得土布的美和文化传承的意义。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挽救土布,让它发扬光大。

从此,赖蕾迷上了用侗族最传统的方法织布、染布。为鼓励老婆婆们手工织布,她开始高价收购老婆婆们织的土布。

除了坚持手工织布,赖蕾还坚持用纯手工、纯天然材料染布。她用果皮、中药、树根等纯草木颜料给布匹染色,绝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她在深山中种植板蓝根作为蓝靛染料的原料,然后加入米酒发酵,制成纯天然的蓝靛染料。板蓝根从种植到采摘,历时7个月,赖蕾一有时间就去山里看看。染缸每日都需要喂米酒滋养,赖蕾从来没忘记过。传统染布,一年只能染三季,染出的布料做成衣服,抗静电、防螨止痒,对皮肤没有任何刺激性;用来做包,韧性强,耐磨扛用。

赖蕾一边高价收购村里老婆婆们织的土布,一边尝试向社会推销这些土布。然而,几年过去了,她卖出的布少得可怜,而老婆婆们送来的土布,她又不好不收,怕打击她们织布的热情。结果,赖蕾收满了几仓库的侗布,因此欠下了300万元的债务。

面对家里堆得整整齐齐的土布,赖蕾开始反思:过去织娘们按照传统方法织出来的布,只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祖宗留下来的老方法,没有人真正精细地去做。如果要让土布走入市场,进入千家万户,就必须对土布进行改良,不仅要提高土布的质量,还要让土布更时尚。

赖蕾创新制作的“靛蓝二十四节气土布”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做出的高端定制包包——“囧囧有神”手织侗布包,两次惊艳巴黎时装周

之后,赖蕾历时几年,煞费苦心,专门研究蓝靛染料新技术,改变了一年只能染三季布的传统。

在赖蕾的手工布艺作坊里,挂着温度计和湿度计,赖蕾每日认真观察,悉心记录各种数据:气温、湿度、水温、染缸材质、布料、pH值……她像做化学实验一样严谨有序地一步步进行着。赖蕾说:“要想完全掌握蓝色变化的规律,就必须详尽地记录这些数据。”

通过连续3年的数据积累,从靛泥的选择,到染缸材质的选择,再到染布时的天气、水温、湿度等,赖蕾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温度和气候条件下所染出来的蓝色都会有所不同。于是,她利用二十四节气将侗布染出24种不同的蓝。

春天雨水多,染出来的蓝偏绿;夏天天气炎热,染出来的蓝偏灰;秋天天高气爽,染出来的蓝是藏青蓝,最漂亮;冬天气温低,染出来的蓝偏黄。

从纺线、染色到排线织布,整个过程需要经过72道纯手工工序,每一道都有各自的巧妙之处。织娘们用手工纺出每一根棉线,然后手工排线,把線穿晾在竹竿上,直到根根分明,彼此不纠缠,再采用套织工艺上机织造。织造时,织娘们需要一只脚踩三个踏板,技艺要求非常高。

这一整套工艺,当时只有7位织娘会,她们每人每天只能织出来3米布。虽然慢,但是这样织成的布能够很好地保留棉纤维的特性,触感柔滑细腻,而且布上的纹路清晰明显。

2015年7月,为了更多更好地织出优质土布,赖蕾在榕江县古榕社区成立贵州娘美布彩印染坊,改良传统织布机和传统染布技艺,把现代时尚元素融入其中,生产布匹、服装、女式包、床上用品、茶席等文创产品。

以前村里的妇女们做土布,主要是给自己做衣服穿,现在赖蕾做的产品,面对的是对品质有要求的时尚青年。时尚青年们喜欢什么样的风格,赖蕾不知道,织娘们更不知道。摸着石头过河,赖蕾和小伙伴们一起精心纺织、印染、绣花。她还给每一位织娘、染娘、绣娘建立档案,发掘她们的特点,让她们都能发挥特长。

2017年,赖蕾创新制作的“靛蓝二十四个节气土布”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博物馆评价赖蕾生产的新式土布承袭传统理念与工艺制作技术,兼具科学、艺术与审美价值。

渐渐地,赖蕾生产的新式土布打开了国内外市场,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以及美国、法国等地,年产值达1000万元,带动榕江、从江等周边地区1万多名妇女就业。

接着,赖蕾的作品引起了很多世界奢侈品品牌的兴趣,被各大独立设计师相中,成为卓尔不群的代名词。

如今,赖蕾用织染出来的土布,做成天然“牛仔”,深受人们喜爱。她还与设计师合作,做出的高端定制包包——“囧囧有神”手织侗布包,沉稳大气,还散发着草药馨香,让人拿在手里就不舍得放下。赖蕾带着这些融合民族风情和现代元素的包包两次参加巴黎时装周,将民族之美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引得参赛的时装精英们纷纷下单。

赖蕾说,她在村里创办侗布作坊,不仅仅是为了保留那份记忆中的传统,更是因为一个爱心计划——让母亲回家。

为了生活,侗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寨里有特别多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她作坊里会全套工艺的那7位织娘,也都曾经因为织的布卖不出去,不得不离开孩子,外出打工。赖蕾希望她的侗布作坊能让更多的女性在家门口工作赚钱,不用再背井离乡,不用再和孩子骨肉分离。

对未来,赖蕾说,她企盼年轻的设计师们能用侗布做出更多的畅销品,让更多的母亲可以回家,让更多的织女染娘凭借手艺,不仅过上好日子,更成为受人尊敬的工匠。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土布妈妈
用土布贴画留存美的生活
土布
江南色织土布的现状分析以及纹样探索创新
杭州市土布文化产业化发展个案研究报告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廊下土布:留住记忆中的那一抹乡愁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