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女子水球运动员球感的研究

2021-09-16周美竹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球感水球球类

周美竹

四川省女子水球运动员球感的研究

周美竹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育部,上海,201418。

基于教学训练中对培养、提高球队个人技术,更加流畅的完成比赛战术的思考,以及对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初学者对水球兴趣的培养,根据文献,发现运动员一旦获得了球感,在比赛中技术动作就会表现出熟练性强,技巧性好,运用更加合理。球感对于运动员的意义重大,是技术动作的基础,好的球感能够提高运动员动作的熟练性、技巧性。根据对四川省女子水球队运动员(N=17,平均年龄=21.8岁)球感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手臂的长度和手指与手掌的长度跟测试项目掷远相关性显著(P=0.042,P<0.05),手臂和手越长,掷远越远,球感越好。(2)运动年限跟测试项目掷远相关性显著(P=0.008,P<0.05),相关系数r=0.620,运动年限越长,测试成绩越好。(3)握力与测试项目掷远相关性显著(P=0.022,P<0.05),相关系数r=0.550,握力越大,掷远越远。(4)手掌的大小跟测试项目射门成功率相关性显著(P=0.044,P<0.05),相关系数r=0.646,手掌越大,射门成功率越高。(5)年龄跟精确度测试项目相关性显著(P=0.005,P<0.05)相关系数r=0.808,球龄越大,精确度测试越好。根据测试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水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球感存在一定的关系。上肢,手臂长和手长与掷远有关。手臂、手越长,球感越好。(2)球龄与运动年限越长的运动员,球感越好,说明球感存在于长期的训练中,即使专项球感训练量不够,也会随着技术的成长而获得球感。(3)球感存在大多数运动员的意识中,并且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基本能力,可以减少比赛中很多失误。但是现实中对球感的专项训练还远远不够。(4)水球运动员握力越大,球感越好。

四川省;女子水球;球感;运动训练;选材

水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球类运动。作为一项在水中进行的集体性球类项目,水球既有同其它球类项目的共同点,也有它的独特之处。水球形状大小接近排球,与足篮排同属球类集体运动,但是相比之下在国内是比较冷门的运动。根据球类之间的共通性参考其他球类球感相关研究,球感一部分来自于运动员先天身体因素,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球感是各种动作的基础决定了运动员的水平高低,在国内外,球感一直作为用来衡量球类运动员专业素质的指标[1]。

球感是我们接触球类运动最开始也是最基础的一项训练,手与球接触的感觉和身体肌肉通过训练所产生的“记忆”相似[2]。长期的训练可以让身体慢慢熟悉这种感觉从而形成一种感知化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很好的帮助球类运动员在训练中完成各种专项技术,在比赛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当“球感”发生在他们身上时,他们的情绪状态是最佳的,有信心和安全感,对比赛表现更加积极[3]。虽然球感看似是一种简单的训练,但并不是每一个运动员都拥有着好的球感,球感可能与天生遗传因素有关,也和后天的训练密不可分。在同一批选拔的运动员里,有的队员可以很好的完成教练布置的计划,有的运动员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同一个动作完成较好的运动员是否跟球感存在相关性,能否通过“球感”测试进行运动员选材,本文对水球球感进行研究,探讨与球感有关的相关因素,得出结论,对中国水球的发展及后备人材的选拔有一定参考价值。

1 对球感基本理论的研究

1.1 产生“球感”的生理机制

任何物质的概念都应该体现出其本身具有的性质,对于球感来说指的是其生理机制。在生理学方面展开分析,“球感”形成的基础就是在人体内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进而形成不同的运动动力型[4]。在动力定型还未形成的一段时间内,需要不停地进行训练,对各种球类的动作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再不断重复这些步骤,逐渐提高自身意识,增强处理球的能力,最终在控制球的运动和判断其运动方式等方面形成动力定型。其中包括了条件反射的不同阶段,也就是从泛华到分化最后到自动化三阶段。球感的形成是以长期的实践作为基础的,在短期很难表现出球感的高水平技术,在不同的运动层次中,它的表现形式也有较大差别。

运动感觉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每位运动员的技术,还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力形成独特的绝招[5]。从运动生理学方面展开分析,可知本体感受器指的是处于关节与肌肉不同的感受器,它能判断出身体不同部位所在的位置以及具体的姿势,还能感觉到其运动的状态。运动员在训练任何动作时都要依靠本体感受器的传入信息,这些信息传到皮质中枢最终和大脑皮质既能活动产生联系,最终形成对应的动作,球感形成的过程也是如此。

1.2 “球感”形成的关键时期

身体素质发展会随着身体发育特别是青春期的到来,出现快速增长的敏感期一样,“球感”的形成也存在一个敏感期的问题,目前各单项素质的敏感期男子一般在11一16岁之间,“球感”的形成离不开身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灵敏素质的改善,因此,其形成的关键时期一般在16岁之前[2]。由此可知在培养球员的“球感”时,应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其进行相关的训练,加强神经肌肉对球的感觉,同时在大脑皮质形成无法抹去的记忆,为其以后在此项目的发展过程中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当前在世界各地足球水平较高的国家中,着重对上述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培养,从少年儿童就接受严格的专业的球类训练,使他们掌握相关技能,增加对球的熟悉度,形成不错的球感,少年时期受到的训练给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其未来足球方面的发展道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通过阅读球感类的相关文献,及多年训练积累的经验和对球感的思考,跟水球项目的有关专家和教练员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将身体形态相关因素代入到测试中去,通过对专项的测试来证明提出的推测。问卷调查来自不同省份的现役水球运动员,从她们身上进行相关球感的初步了解,再通过问卷调查中有可能会出现影响有关球感因素的身体条件进行分析和实验设计。

2.2 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水平水球运动员的球感为研究对象,以17名四川女子水球队的现役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其中健将级运动员12名,一级5名,守门员2名,中锋2名,正手5名,反手2名,外线4名,底线2名。平均身高1.73m,平均年龄21.8岁。最好成绩是全国锦标赛第4名,均为高水平运动员。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游泳协会官方网站等进行文献检索,查阅相关专题的学术论文、期刊,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以水球为主题查阅相关文献90多篇,检索同场竞技球类项目近年来有关球感能力、技战术的研究以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80多篇。

2.3.2 问卷调查法 本文测试前分别对来自湖南、香港、四川水球队的40名优秀水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共发放了40份问卷,回收3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5%。其中对39份回收后的问卷进行仔细的检查,并未出现遗漏或者漏答的问题,所以此39份问卷可信度高,内容可供测试前参考。该问卷主要围绕对球感的认识、球感在比赛中是否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以及会影响到球感的因素展开提问,通过她们对球感的接触和长期的训练经验,对测试前的指标进行预估和分析。

2.3.3 访谈法 针对论文研究目的,向成都体育学院相关专业的学者,国家女子水球队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以及各队现役优秀运动员进行面谈和问卷访问。主要内容有:(1)球感在水球训练与比赛中的作用;(2)通过哪些动作可以测试球感;(3)如何制定训练计划通过球感的练习提高技术动作;(4)可能会影响到球感的因素等。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就上述问题分别访谈了7位专家。

2.3.4 测试法

时间:2017年1月

地点:成都体育学院游泳馆

测量仪器:秒表,刻度尺,体重秤,握力器,标记物,水球。

(1)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测试项目:

①身高②体重③臂长④手长⑤手掌长度⑥手掌宽度⑦握力

(2)专项测试内容与方法:

①30s近距离拍墙:被测者持球面对墙,距离墙壁30cm的距离,用惯用手以最快速度在30s内拍墙的次数,以次数为单位。

②30s远距离拍墙:被测者持球面对墙,距离墙壁3m的距离,用惯用手以最快速度在30s内拍墙的次数,以次数为单位。

③ 3m盲传:被测者与测试人员面对面相距3m的位置,然后测试者带上眼罩,凭感觉将球传到测试人员手中,测试人员站在标记处,以双脚不离地、手肘不低于耳朵、身体不移动、刚好接到测试者的球为标准,记录10个盲传内成功到手的次数。

④ 21m带球:记录21m蹬池壁出发自由泳头前带球的最快速度。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⑤ 掷远:以左右宽度为3m的界限,惯用手投掷远最长的距离(记录三次测试成绩,取有效范围内最远的1次),以米为单位,误差不得超过0.5m。

⑥水中精准度测试:测试者在水中距离标记物10m的位置,以完全击中标记物算1个,记录10次内击中的个数。

2.3.5 数理统计法 收集问卷调查中和测试所获取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原始数据由 Excell 存储,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数据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与讨论

3.1 身体形态与测试结果分析

经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臂长与30s拍墙(近)、30s拍墙(远)、3m盲传、21m带球的线性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与掷远的线性相关性显著(P=0.042,P<0.05),相关系数r=0.497,臂长与掷远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臂长越长,掷远的距离也更远。绘制臂长、手长、手掌长度、手掌宽度、手指围度等与30s拍墙(近)、30s拍墙(远)、3m盲传、21m带球、掷远、射门成功率、精准度测试的变量散点图,可观察到臂长(图1)、手长(图2)分别与掷远存在较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其余散点图分布较为分散,未观察到明显的线性相关性。手掌的长度与手指的围度与进准度存在较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其余散点图分布较为分散,未观察到明显的线性相关性。结合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臂长、手长与掷远线性相关性显著,手掌的长度、手指的围度与射门成功率线性相关性显著,其他变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图1 臂长与掷远散点图

图2 手长与掷远散点图

3.2 技术水平与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结果:30s拍墙(近)、30s拍墙(远)、3m盲传、21m带球、掷远的线性相关性分析:绘制运动年限与30s拍墙(近)、30s拍墙(远)、3m盲传、21m带球、掷远的散点图如下所示。

图3 运动年限与掷远散点图

经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运动年限与30s拍墙(近)、30s拍墙(远)、3m盲传、21m带球的线性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与掷远的线性相关性显著(P=0.008,P<0.05),相关系数r=0.620,与精准度的线性相关显著(P=0.013,P<0.05),相关系数(r=0.746)运动年限与掷远、精准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运动年限越长,精准度越高,掷远的距离也更远。

3.3 握力与测试结果分析

图4 最大握力与掷远散点图

经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最大握力与30s拍墙(近)、30s拍墙(远)、3m盲传、21m带球的线性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与掷远的线性相关性显著(P=0.022,P<0.05),相关系数r=0.550,最大握力与掷远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大握力越大,掷远的距离也更远。

表1 握力与测试项目的相关性分析

备注:*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水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球感存在一定的关系。臂长、手长、运动年限、最大握力与掷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运动年限越长的运动员,球感越好。上肢力量越大,球感相对越好,在后天的训练中,力量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球感训练内容。

4.2 建 议

(1)“由易到难”原则。根据运动员水平高低,都必须具有针对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不同程度的球感训练。对初学者来说,要优先于其他技术动作的学习。

(2)“持之以恒”原则。球感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需要两者反复接触、积累和总结经验。练习应多实践、多触球,保证足够的练习量与强度,将这个过程作为一种习惯的养成,不同的是这种习惯不仅可以在练习中保持,更可以不断的优化。

(3)“实战结合”原则。普通练习中的球感与实战中的球感,两者因为环境的压力以及技术配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想要在真正的比赛中具备良好的球感,在日常的练习中应多加实战练习,在练习中加上进攻对抗等身体技术的配合,与实战相结合,相互渗透,同步进行。

(4)好的球感与身体因素(先天因素)中臂长和手长有一定关系,与后天训练中握力有一定关系。在对女子水球运动员后天选材上提供一些建议,在同等条件下的运动员,臂长手长以及握力大的更占据优势。

[1] 雷 鸣. 我国国家女子水球队年度训练过程控制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7.

[2] 冯 永.对“球感”的理解及其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01):61~63.

[3] Alvaro Mena-Bustamante.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Feeling the Ball” in Tennis[C]. 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Singapore、Academic Conference Institute, USA. Proceedings of 2017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 (ICPESM 2017) V70.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Singapore、Academic Conference Institute,USA: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2017:100~104.

[4] 王 虎,屈春兰.影响大学生排球球感的因素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13,29(02):93~95.

[5] 李 俊,张云飞.对影响足球运动员球感因素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03):92~94.

A Study on the Sense of Ball of Sichuan Women Water Polo Players

ZHOU Meizhu

Department of Phsical Education,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18, China.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team's personal skills and completing the competition tactics more smoothly in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selection of reserve talen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beginners' interest in water polo,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once the players get the sense of the ball, the technical actions in the competition will show strong proficiency, good skill and more reasonable use. The sense of the bal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thletes, and it is the basis of technical movements. A good sense of the ball can improve the proficiency and skill of the athletes' mov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 ball feeling of the players of Sichuan women's water polo team (n = 17, average age = 21.8 years ol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1) the length of arm and the length of finger and palm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stance of throw in the test item (P = 0.042, P < 0.05), the longer the arm and hand, the farther the throw, the better the ball feeling. (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years of exercise and the distance of test items (P = 0.008, P < 0.05).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r = 0.620. The longer the years of exercise, the better the test results. (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grip strength and throw distance (P = 0.022, P < 0.05).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r = 0.550. The greater grip strength was, the farther the throw distance was. (4)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of the palm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shooting (P = 0.044, P < 0.05).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r = 0.646. The bigger the palm.The higher success rate of shooting. (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accuracy test items (P = 0.005, P < 0.05).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r = 0.808. The older the ball age was, the better the accuracy test was.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shape and the ball feeling of water polo players. Upper limbs, arm length and hand length are related to throwing distance. The longer the arms and hands, the better the ball feeling. (2) The longer the age of the ball and the age of the game, the better the sense of the ball. It shows that the sense of the ball exists in the long-term training. Even if the amount of special sense of the ball training is not enough, the sense of the ball will be obta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3) The sense of ball exists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most players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a crucial basic ability, which can reduce many mistakes in the game. But in reality, the special training of ball sense is far from enough. (4) The greater the grip, the better the sense of the ball.

Sichuan; Water polo; Ball feeling; Athletic training; Selection

1007―6891(2021)05―0068―04

10.13932/j.cnki.sctykx.2021.05.15

G861.3

A

2020-01-31

2020-02-22

猜你喜欢

球感水球球类
好玩儿的太空水球实验
科学运动会:球类篇
球类课放松实例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球感的重要性和练习方法
设计“熟悉球感”练习的四个原则
《浮浮沉沉的水球》
联接中外 沟通世界水球大战
研究高职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球感训练
影响高职学生网球球感训练因素与策略研究
我国水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