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武汉两市物流企业劳动关系比较研究

2021-09-16洪泸敏胡逸鸣

关键词:物流业宁波武汉

洪泸敏,李 晨,胡逸鸣

宁波、武汉两市物流企业劳动关系比较研究

洪泸敏,李 晨,胡逸鸣

(江西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宁波、武汉两市分别是我国东部与中部物流业发展较快的城市,通过对两市物流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查,分析不同地域员工劳动权益的差异性,发现宁波物流企业员工的劳动关系整体满意度低于武汉企业。在工资、劳动合同的覆盖率与约定期限、员工培训情况、员工对工会的知晓度、工会组织在企业内的活跃度方面,宁波员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水平要高于武汉企业;在员工的加班概率与时长、享受的福利待遇、接受各类培训的比例、工会参与度、劳动争议及其员工应对措施方面,武汉企业员工的权益保护水平要高于宁波企业。在物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员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水平较低,政府劳动关系管理部门与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完善物流企业的劳动关系。

物流业;劳动关系;劳动权益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迅猛,物流市场规模、铁路货物发送量与周转量、公路货运量、港口与集装箱的吞吐量、快递量均居世界第一[1]。然而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以往运输和仓储类中小企业转型而来,一方面劳动规章制度不健全,劳动关系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劳动法律法规知识与“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2];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在燃油价格与过路过桥费一再上涨的背景下,长期陷入高成本、低利润的境况中,为了生存,常常压低人工成本,拖欠工资或加班成风,导致劳资纠纷高发,劳资冲突不断,对企业的生产运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3]。

2020年初以来,新冠疫情下交通管制、道路封闭、地方限通行、人员流动控制等措施在有效地防止疫情扩散的同时,也给我国物流企业带来了较大冲击。面对成本高企、资金短缺、需求增速下降等新问题,不少运输线路停运,物流效率下降,物流成本增加[4]。在这样的情形下,物流企业的广大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值得深思。

据2018年《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我国东部与中部物流行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5]。以东部浙江与中部湖北两省为例,分别将两省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装卸搬运)、仓储和邮政业的就业人数进行加总,得到浙江共348115人,多于湖北301129人[6-7]。两省物流业发展差距可见一斑。

浙江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与长三角的主要商贸地区,仓储与运输业务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物流企业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8]。物流业的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物流业增加值①从2014年的3930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5426亿元,年均增长6.66%,物流业已成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9]。其中,宁波市毗邻沪杭,拥有巨大的物流需求和物流市场。宁波港是我国大陆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中转储存基地,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散杂货中转储存基地,还是我国超大型船舶最大集散港和全球为数不多的远洋运输节点港。

2009年,宁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且与上海、南京同为长三角物流区域的中心[10]。《中国物流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宁波A级物流企业②数量在浙江省稳居首位[11]。

湖北省处于长江经济带、京广沿线经济带的交接点上,以及中部崛起带的核心位置,运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12],具有发展物流业的良好的硬件、软件基础。2014-2018年湖北省全社会的货运量逐年增长,从154736亿吨增至203704亿吨,增长了近30%。货物周转量也表现出稳步增长势头,从5798.12亿吨公里增至6605.49亿吨公里,增长了15%,该省物流业总体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6]。

省会武汉市是我国中部特大中心城市,中部最大的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具有发展物流业的独特区位优势。通信设施一流,是全国八大长途电话枢纽、八大移动通信汇接中心、八大数据业务接点之一,钢铁、汽车、机械、电子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与物资输出地,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与广阔的市场空间[13]。2019年武汉市快递业业务收入达114.84亿元,同比增长23.85%,占全省快递业业务总收入的66.04%,排名第一,实力雄厚可见一斑[6]。

本研究将物流产业较为成熟的浙江宁波作为东部城市的代表,将物流产业发展良好的湖北武汉作为中部省份的代表,探讨物流企业的劳动关系在产业发展不同水平的地区是否会表现不同,以期通过发现区域发展的问题,促进我国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

学界目前关于物流业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阐述从业人员职业风险压力[14]、劳动合同的执行、工会的组织率[3]、企业劳资冲突管理实践状况[2]等方面,探讨了员工关系管理策略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15]、企业发生劳资冲突的原因、劳动关系规制策略[2-3]与纾解员工压力的方法[14]等问题,而较少关注不同地区间物流企业劳动关系的比较研究。

宁波作为全国物流业最早发展起来的城市之一,武汉作为全国交通要地,两地物流业的劳动关系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将促使区域政府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物流企业劳动关系的实际情况与优劣态势,有利于区域政府制定契合本地物流企业实际的劳动政策。

基于宁波、武汉两市物流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查,尝试分析物流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为劳动关系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宁波与武汉两市物流企业劳动关系总体状况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本研究设计的物流企业劳动关系满意度量表借鉴了李林的劳动关系质量评价标准成熟量表,提取了当中的“薪酬标准”“劳动过程质量标准”“劳动权益保障标准”“社会保险与福利标准”“职业发展标准和心理标准”五个一级评价指标[16]。考虑到最后一个指标中“心理标准”过于主观,故删除,只保留“职业发展标准”部分。在五个一级指标下,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自行设置了若干二级评价指标(表1)。

“薪酬标准”一级评价指标中,除设置“工资收入”和“工资增长幅度”这两项常见的二级指标外,还根据物流企业习惯性加班的现状设置了“企业落实加班工资状况”的二级指标。所有题项采用李克特4级量表的形式,从“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赋值1至4分,得分越高表明员工对该项指标的表现越满意,得分低则表示对该项指标的表现不满意,随着分值的降低满意度递减。

表1 劳动关系

除量表以外,问卷还设计了员工的人口统计学问题与劳动关系权益等若干细节性问题。由于疫情对资料收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次问卷调查以线上调查的形式进行,于2020年2-3月在武汉市,4-5月在宁波市进行了方便抽样,通过“问卷星”将问卷设计成电子问卷,通过微信、企业微信、QQ等渠道向武汉市物流企业员工与宁波市物流企业员工发放,共发放问卷700份。最后共回收问卷612份,其中有效问卷54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7.14%。运用SPSS23.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样本人口统计学变量

在540份有效问卷中,宁波员工共215人,武汉员工共325人(表2)。

从性别看,两地皆符合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男性多于女性的特点,且宁波企业的男性比例更高。

从年龄看,宁波样本平均年龄33.6岁,武汉样本平均年龄34.3岁。说明物流行业员工普遍具有年轻化的特点,且宁波员工比武汉员工的年龄更小一些。

从文化程度看,宁波员工比武汉员工的文化水平高一些。从员工工作年限来看,物流企业员工工龄普遍较短,且宁波员工比武汉员工的工作年限更短,这与宁波员工年龄更小、文化水平更高具有内在一致性。

表2 样本人口统计

(四)量表信效度检验

首先对回收的量表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标准化Cronbach系数为0.910,大于0.9,说明量表整体数据质量较高,信度很高;所有选项的CITC值均大于0.4,说明各个选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量表整体信度较好;而删除每一项后的系数均低于标准化Cronbach系数,说明每一选项均可保留。因此量表信度较高,可以用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对量表数据进行效度分析,对KMO值、共同度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所有指标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说明指标信息可以被有效提取;KMO值为0.921,大于0.8,意味着数据具有较高的效度。

(五)样本劳动关系状况总体分析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样本员工对劳动关系量表中的各项指标满意度均在4分以下(满分为5),接近于“一般满意”水平。这说明目前物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善,当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宁波员工的劳动关系满意度各项指标得分均值在2.42-3.13之间,全部指标均值为2.83;武汉员工的各项指标得分均值在3.43-3.91之间,全部指标满意度均值为3.55,宁波员工的劳动关系满意度明显低于武汉员工的劳动关系满意度。

三、两市物流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分析

(一)员工薪资水平较低,未达到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薪资作为大多数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劳动的估值,也直接决定了员工的日常生活水平。宁波样本中有140人(65.1%)平均月薪在6000元以下。武汉样本中有279人(85.8%)平均月薪在6000元以下(表3)。

表3 样本收入水平

武汉员工的工资比宁波员工更低,这与当地的整体经济水平与平均工资有关,据浙鄂两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两省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浙江省71523/人·年,湖北省64661/人·年[17-18]。可以认为样本中大部分员工的收入未达到本省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薪资水平较低。

(二)员工劳动时间过长,加班频繁

加班侵害了员工的休息权,还会危害员工的身体健康,影响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宁波样本中200名(93.0%)员工为了完成企业布置的工作任务需要经常性加班,武汉样本中196名(60.3%)员工需要经常加班(表4)。相较而言,宁波员工加班概率更高,加班时间也更长。

表4 样本加班状况

(三)员工享受的福利待遇较少

员工享受的福利待遇是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的体现,通常会影响员工的职业幸福感与对本企业的满意度[19]。由于本研究中员工享受福利待遇的题项为多选题,因此运用多重响应进行分析(表5)。

如表5所示,宁波员工中“免费在职培训”“发放礼品”“带薪休假”三项的响应率与普及率较高,显著高于其它选项。说明宁波企业为员工所提供的免费在职培训、发放礼品和带薪休假较多,除此以外的其他福利待遇较少。武汉员工利用“带薪休假”“免费在职培训”和“付费在职培训”三项的响应率与普及率较高,显著高于其它选项。说明武汉企业为员工所提供的带薪休假、免费与付费在职培训较多,其他类型的福利待遇较少。

总之,样本中两省物流企业均提供得较多的福利待遇是带薪休假和免费在职培训,其他的项目都更少些。将表5中样本已享受的福利待遇进行汇总,可以得出宁波市的普及率之和为192.6%,武汉市的普及率之和为228.3%,武汉市的普及率高于宁波市。

表5 样本享受福利待遇统计

(四)劳动合同短期化且未实现全员覆盖

企业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不仅是《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同时也能够给员工带来职业稳定与雇佣保障。在劳动合同的约定期限方面,约定期限的长短能够影响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持续性,影响劳资之间的亲密融洽程度[19]。宁波市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概率更高,约定的合同期限更长。从两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期限较短,少部分员工的合同期限较长。对于员工而言,面对动辄到期的合同期限,他们必须经常考虑与企业续约或者跳槽的问题,势必会降低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表6)。

表6 两市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对比

(五)培训未实现全员覆盖且内容较为集中

培训是企业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提升员工的可雇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租,帮助企业形成组织性人力资源与核心竞争力,对于员工自身而言,也可以增加其对企业潜在的要价能力,有效地化解失业风险,进而改善收入分配的结果。

宁波样本中员工培训的覆盖率(192人,89.3%)明显高于武汉市的覆盖率(200人,61.5%),但在接受培训的员工中,武汉样本接受的各类培训的比例均高于宁波员工(表7)。两地样本接受的最多的培训内容都是业务技能,其次是企业介绍及规章制度,最后才是行业相关法律和劳动法等知识,这意味着企业比较注重与自身绩效相关的员工业务和工作技能的培养,而对于与员工权益息息相关的劳动法知识及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训则很少开展。

表7 近两年接受培训状况

(六)工会活跃度较低且在解决劳动争议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

工会作为员工力量的联合体和员工利益的代言人,在劳资集体谈判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是治理工作环境与维护劳动权利的驱动力量,它代表了一种长期存在的“参与民主和社会正义”的传统和经验[20]。宁波样本员工对工会的知晓度要高于武汉样本员工,但工会会员覆盖率方面宁波样本低于武汉样本,宁波企业工会组织在解决劳动争议方面发挥的作用要大于武汉企业工会(表8)。表8显示无论是宁波企业还是武汉企业中,工会会员的覆盖率都较低,均在3成左右,员工曾通过工会解决劳动争议的概率均不到一半,说明工会组织在物流企业内的活跃度较低,协调劳资矛盾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表8 企业工会

(七)劳动争议频发且解决效果差

劳动争议的发生反映了劳资双方对彼此的权利义务认同尚未取得一致,随着近年来劳动者权利意识的上升,劳动争议数量也呈普遍增长趋势③。劳动争议发生后,其处理结果体现了双方权益在受到侵犯之后能否得到有效的救济,从实践中看,更多地表现为员工在强大的资方面前,环境和现实本身都决定了其争权的艰巨性[21],因此劳动争议的解决效果往往难以保证。

宁波样本中59.1%的员工听说过物流企业的劳动争议事件,40.9%的员工没有听说过。武汉样本中44.3%的员工听说过劳动争议事件,55.7%的员工没有听说过。说明宁波物流企业劳动争议的发生率高于武汉企业。

问卷还调查了企业劳动争议的原因与劳动争议发生后员工的应对措施,在引起劳动争议的各种原因中,“员工对企业处理投诉的方式不满”和“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两项的普及率较高,在以往经常被提及的“企业拖欠工资”问题上,宁波市的普及率较低,武汉市普及率较高。劳动争议发生后,两地的员工都更倾向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劳动权益”与“寻求工会帮助”,这表明大部分员工在应对劳动争议时选择寄希望于工会或法律手段,但也有不少员工不敢以较为直接的方式与企业对抗,而是选择“个人努力和企业调解”和“忍气吞声”。相比之下,武汉市员工更为积极地应对劳动争议,愿意解决问题。

四、结论与展望

物流企业员工对劳动关系各项指标持“一般满意”态度,说明当前的劳动关系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应引起劳动关系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1. 宁波员工的劳动关系整体满意度低于武汉员工。这与单从企业管理角度认为“物流产业更为发达与受疫情影响更小的省份的物流企业劳动关系应当更好”的假设相反,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宁波市员工年龄更轻、学历层次更高,因此对自身权益的期待值和保护意识更高。宁波市员工的工作年限更短,意味着对社会的历练更少,对权益被侵害之事更为敏感,容忍度更低。

2. 从单项权益来看,在员工工资、加班概率、劳动合同的覆盖率与约定期限、员工培训的覆盖率、员工对工会的知晓度、工会组织在企业内的活跃度方面,宁波员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水平要高于武汉企业。

3. 在员工的加班时长、享受的福利待遇、接受各类培训的比例、工会会员覆盖率、劳动争议及其员工应对措施方面,武汉企业员工的权益保护水平要高于宁波企业。

以上几点说明两省企业的劳动关系在具体指标表现上各有优势,也各有欠缺,企业应在今后的发展中扬长避短,以获得更高的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

随着以无人机、机器人分拣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科学技术的升级迭代,我国的物流企业将逐渐由“汗水物流”转化为“科技物流”,行业的诚信、标准、人才、安全、环保等“软实力”不断增强,物流企业中的新就业形态也逐渐增多,劳动关系能否成为物流企业突破传统运营模式与发展方式的新的增长点值得期待。

① 物流业增加值是由交通运输业物流增加值、仓储物流业增加值、批发物流业增加值、配送加工包装物流业增加值和邮政业物流增加值构成,是反映物流业发展的核心指标。

② A级物流企业是评估机构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针对企业经营状况、资产情况、设备设施、管理及服务、人员素质、信息化水平等六个方面,将物流企业划分为A、AA、AAA、AAAA、AAAAA五个等级,其中A级最为规范、标准。

③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2019年度)统计,2010-2019年,全国各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处理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由128.7万件上升至211.9万件。

[1] 魏际刚, 温明月, 李曜坤. 物流业要既补短板又抓机遇[EB/OL]. (2018-12-07)[2021-0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http://www.gov.cn/xinwen/2018-12/07/ content_5346412.htm.

[2] 周开让, 刘延平. 物流企业劳资冲突管理探析——基于桑德沃劳动关系理论模型的视角[J]. 物流技术, 2013, 32(7): 1-3.

[3] 李亮山. 中小物流企业劳动关系规制策略研究[J]. 物流科技, 2013(2): 127-129.

[4] 张夏恒. 战“疫”说理: “新冠”疫情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应对建议[EB/OL]. (2020-06-12)[2021-03-20]. 快资讯, https://www.360kuai.com/pc/9202e9add643e42dc?cota= 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5] 黄萍, 陈凯.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8)[M]. 北京: 中国财富出版社: 255-256.

[6]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统计年鉴(2019)[EB/OL]. (2019-12-31)[2021-02-10]. 湖北省统计局官网, http: //tjj. hubei. gov. cn/site/tjj/search.html.

[7] 浙江省统计局. 浙江统计年鉴(2019)[EB/OL]. (2019-12-31)[2021-02-10]. 浙江省统计局官网, https:// 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 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3077/site/flash/tjj/Reports1/in dexch. htm.

[8] 蒋天颖, 伍婵提, 陈改改. 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时空格局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11): 1720-1727.

[9]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统计年鉴(2019)[EB/OL]. (2019-12-3)[2021-02-25].中国统计信息网, http://www.tjcn. org/tjnj/WWW/38228.html.

[10]王秋玲, 金曙光. 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交通物流企业的优势分析——以浙江宁波为例[J]. 商业时代, 2013(25): 41-42.

[1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统计年鉴(2019)[EB/OL]. (2019-12-30)[2021-02-10]. 中国统计信息网, http://www. tjcn.org/tjnj/WWW/38228.html.

[12]朱汉民, 何祎男. 面向中部崛起的湖北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9): 69-71.

[13]吴静, 胡大华, 刘传勇. 湖北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统计与决策, 2008(3): 129-131.

[14]廉思, 周宇香. 城市快递小哥群体的风险压力及疏解对策研究——基于北京市的实证分析[J]. 青年探索, 2019(6): 41-52.

[15]畅志杰. 物流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策略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J]. 物流技术, 2011, 30(5): 37-40.

[16]李林, 郭赞. 民营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质量评价标准探析——基于体面劳动的视角[J]. 宏观质量研究, 2020(1): 48-56.

[17]浙江省统计局. 2019年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R/OL]. (2020-07-06)[2021-03-15].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 http://www.shuiwu114. com/zcfgkShow/99301. aspx.

[18]湖北省统计局. 2019年湖北省年度数据[R/OL]. (2020- 10-16)[2021-03-15]. 湖北统计局官网, http://data.hb.stats. cn/CityData.aspx?DataType=67&ReportType=3.

[19]洪泸敏.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7: 96-100.

[20]西格丽德·科赫-鲍姆加滕, 德梅兰妮·克里斯特. 全球劳动治理中的工会和集体谈判权[J]. 鲍传健, 译. 国外理论动态, 2016(10): 134-143.

[21]潘旦. 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 2010(3): 14-1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abor Relation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Ningbo and Wuhan

HONG Lu-min, LI Chen, HU Yi-m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

Ningbo and Wuhan cities belong to the areas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Chin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two cities, the differences of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mploye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labor relations of Ningbo logistics enterprises is lower than that of Wuhan. In terms of wages, coverage rate and agreed period of labor contracts, coverage rate of employee training, awareness of labor union and activity of trade unions, Ningbo employees have higher protection level of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than Wuhan. In terms of overtime probability and hours, welfare benefits, proportion of training, coverage rate of trade union members, labor disputes and staff response measures, the protection of Wuhan employees' rights and interests is higher than those of Ningbo. The above conclusion means that in the areas wher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s faster, the level of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of employees is lower. There is a big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labor relation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which deserves the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labor relations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nd enterprise managers.

logistics industry, labor relations, comparative study

2020-11-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下珠三角企业劳动关系及其社会工作介入研究”(16CSH035)

洪泸敏(1981-),女,江西南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劳动关系。E-mail: honglumin@jxufe.edu.cn

F272.92

A

1001 – 5124(2021)05 - 0095 - 08

(责任编辑 夏登武)

猜你喜欢

物流业宁波武汉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一图读懂宁波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