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研究生思政课立德树人引领路径研究

2021-09-15程开玮

决策探索 2021年16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关键词】课程思政;研究生;思政课程;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指出:“要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共中央和教育部也多次出台文件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本文探讨了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 研究生思政课的含义

思想道德影响着人的一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而思政课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思政课不同于本科的思政课,不应该仅仅是书本内容的搬运工,而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培育“四有”公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課程思政对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意义

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具体科目,而是一种课程观念。它通过挖掘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思政理论巧妙地融入各类学科的教学中。相比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课程思政相对柔和和隐性,其重点在于“思政”,包括一般的思政课、专业课和公共必修课等。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我们要发展完善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加强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推进研究生思政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程。

当前高校研究生的专业课压力较大,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不够,而且学校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学术轻思政工作、重科研轻课堂教学现象。思政课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这使得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 创新教学方式,承担教育责任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只关注书本知识的讲解,教学方式单一,无法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课程思政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扩大了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对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受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洗礼,让教育教学落实到育人层面,将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规律联系到一起,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 显隐结合,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是伴随现代科技发展和教育环境的改革而产生的,是遵循党中央思政工作的安排,突破了传统的思政课堂教育模式,改变了思政教育低效化的现状。研究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能不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能不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衡量一所高校思想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将显性的思政课程和隐性的课程思政进行融合,推动其他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坚决避免思政工作和人才培养、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两张皮”现象,是课程思政实施的目的所在。

(三) 融入人文精神,实现价值引领

课程思政旨在实现基础知识传递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任务,其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是核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主动把思政教育融入其他课程教学中,但并不是要所有课程都附上思政的标签,而是在实践过程中找到平衡点,保证两者的协同发展,共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努力。研究生培养不仅包括学生专业知识不断拓展,也包括主流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充分挖掘专业科目中的人文元素,让每一门课程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堆砌,要将教育教学与学生的人生际遇和现实经历相结合,把“教育之手”触及学生内心深处,实现价值引领。

三、当前研究生思政课面临的困境

(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足

课程思政的重难点在于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学科专业知识偏理性,而思政教育偏感性,理性知识如何融入感性思维,成为课程思政面临的首要问题。比如会计这类文科类专业和计算机这类理工科专业,呈现出的往往是重知识应用、轻知识来源,对待数学公式时,极少数人会去探讨公式的推理过程,只要会用即可,从不探究知识深处的价值和意义。此外,课程思政要求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不仅要擅长主讲科目的相关知识,还要对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有所见解,但现实是教师的内在动力不足,往往重视课堂知识传授,重视对知识的讲解,难以把偏于感性化的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二)师生缺乏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在国内外现实环境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学习能力强、知识储备高、科研压力大,为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攻读自己的研究方向,严重压缩了思政教育的时间。而且在各学科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研究生的专业划分更为精细,任课教师通常只专注自己的研究领域,对于跨学科跨门类的专业常常是一知半解。甚至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到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片面认为思政教育应当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任务。受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认为思政教育可有可无,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开展。

(三)落实思政课要求不到位

课程思政虽然得到了党中央和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但高校的改革实施并不到位,多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传达方面,对教师的相关课程培训也未落实。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但部分教师在教学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之下逐渐遗忘育人的教学使命,学校的相关培训也不到位。另外,教材是教师推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重要教学工具之一,是开展相应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但是目前教材并未更新,教学内容也并未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更没有涵盖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内容,阻碍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四、研究生思政课立德树人引领路径探索

(一)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在推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是支架和纽带,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因此必须增强任课教师的思政能力和思政意识,发挥课程思政的最大效果。首先,高校教师对研究生不仅要进行智育,还要进行德育,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其次,教师要积极参加相关培训,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将主流价值观的内涵有机地融入课堂中去。最后,教师还要摆正态度,正确看待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

(二)三方协同合作,落实课程思政

一项全新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多方合作才能有所成效。针对课程思政,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设置专门的负责部门和监督机构,并按照新理念的要求改写教材,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涵有机地融入教材中去;学校要响应号召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根据自身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合理打造试点课程,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學院要加强教师培训,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建立协同发展的教学团队,也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

(三)改善教育环境和教学氛围

课程思政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顺应课程改革的产物,也是实现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有力武器。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首先需要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如在学科评级时将思政教育纳入考量范围,改变学校一味追求增加硕士点和博士点硬性指标的现状。其次,要改变学校的课堂教育氛围,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融入学科教育中,为课程思政的推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后,要根据学生的专注点和兴趣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五、结语

为实现课程思政与研究生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坚决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应当增加思政教育载体,将道德教育柔性化、日常化,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努力挖掘各类学科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不断探索和改进研究生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引领路径。

参考文献:

[1]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01):122-124.

[2]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06):62-67.

[3]程开玮.以中国话语提升理论温度——基于课程教学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5):83-84.

[4]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2):50-58.

[5]李旭芝.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6]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7]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8]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政工作研究,2018(04):44-45.

【本文系202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研究生思政课立德树人引领路径研究”(018921543001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