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回应的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编写探究*
——以中泰双语教材《海韵唐诗》为例

2021-09-15陈志雄吴芳王培元陈昭昌

福建轻纺 2021年9期
关键词:唐诗留学生泰国

陈志雄,吴芳,王培元,陈昭昌

(集美工业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2)

近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增幅明显,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达54.1%[1]。2016年,泰国留学生成为泰国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人数排名第五的国家[2],2018年泰国来华留学生已达28,608人。泰国留学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的重要主体[3]。唐诗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珍贵素材。许多研究者已将唐诗融入对泰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其研究方向集中于唐诗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对唐诗教材编写关注不足。如何编写适合泰国留学生的唐诗教材值得进一步探究。

文化回应教育理念主张尊重学生原有文化背景,适应学生原有认知特点。本文基于文化回应教育理念,分析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以中泰双语教材《海韵唐诗》为例展示实践成果,对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的继续完善进行展望。

1 泰国留学生唐诗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1.1 唐诗语言精炼,泰国留学生解读难度较大

唐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多数泰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掌握的汉语词汇量有限,汉语阅读经验不足,难以正确理解诗歌大意。

1.2 唐诗文化价值丰厚,国家间文化差异削弱了泰国留学生对唐诗文化的理解

唐诗作品内容涵盖社会生活场景、社会习俗、交际礼仪、人际关系等。但中、泰两国文化存在差异,削弱了泰国留学生对唐诗文化的理解。

1.3 唐诗兼具跨文化交际价值,泰国留学生理解不深,无法学以致用

唐诗饱含作者的情感,如爱情、友情、爱国情、山水之情等。诗歌的情感表达功能使其具备日常交际中的情感交流功能,可以推广应用到跨文化交际场景。泰国留学生对诗歌中表情达意的诗句理解不深,无法使用唐诗诗句进行跨文化交际。

1.4 现有对外汉语唐诗教材主要立足中国视角编写

当前通用性汉语教材无法满足海外学习者的需求[4]。现有对外汉语唐诗教材属于通用性教材,从中国视角介绍中国文化,对足留学生所在国文化关注不足。

2 研究概念界定

2.1 文化回应教育

文化回应教育理念由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学者提出。Gay认为文化回应教育应是基于不同文化族群学习者的原有文化、知识基础,尊重文化差异,形成文化共情,生成文化学习期待[5]。KLump与McNeir认为文化回应教育需要采用贴近不同文化族群认知基础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其学习需求[6]。文化回应教育理念强调多元文化共生的学习环境,尊重学习者原有文化、认知起点,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2.2 基于文化回应的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编写

基于文化回应教育理念进行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编写,首先应根据《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其次要立足泰国留学生原有文化背景、学习基础,设计、编写唐诗教材,重点培养留学生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能力、国际视野等文化能力。

3 基于文化回应教育理念的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编写原则

3.1 教材语言的针对性原则

泰国留学生总体汉语水平不高,教师可以使用汉语和泰语作为教材语言,解读唐诗诗意,帮助留学生克服因语言导致的文化理解困难。

3.2 框架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基于文化回应教育理念对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框架进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教师要预先对泰国留学生原有的文化认知基础、学习兴趣点做调查,筛选认同度较高的唐诗素材;综合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理论、文化回应教育理念,立足留学生原有汉语学习特点设计语言、文化、交际等层次的唐诗学习内容。

3.3 教法匹配的实用性原则

文化回应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泰国留学生唐诗教学具有自己的特色。唐诗教材的语言知识、学习活动、文化要素等,都应与文化回应性教学要求相匹配。

3.4 文化内容的趣味性原则

教师引入文化回应教育理念编写唐诗教材,需要选择趣味性强的文化内容,激发泰国留学生的唐诗学习热情。

4 基于文化回应的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编写思路

根据基于文化回应教育理念的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编写原则,编写唐诗教材分三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教师调查泰国留学生唐诗学习需求。第二阶段:教师综合文化回应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输入假说理论和格式塔理论设计教材框架;教材分语言、文化、交际三块内容编写;教材由国内汉语教师与国外孔子学院教师合作编写。第三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校对和完善教材。

图1 基于文化回应的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编写思路示意图

4.1 调查泰国留学生唐诗学习需求

教师编制问卷,调查留学生的学习基本信息、唐诗学习需求、唐诗学习目标等。学习基本信息调查留学生的华裔背景、宗教信仰、初始汉语水平、唐诗认知、在线学习习惯等;唐诗学习需求调查留学生感兴趣的唐诗内容、学习路径、学习时间、唐诗教材内容等;唐诗学习目标调查留学生的唐诗学习意图、学习数量、学习意愿等。

4.2 综合文化回应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输入假说理论和格式塔理论,设计教材框架

4.2.1 以文化回应教育理念指导选择唐诗教材内容

教师基于文化回应教育理念,以留学生熟悉的文化内容、生活情境导入教学,以留学生感兴趣的唐代诗人、诗歌作品作为教学素材,以留学生活、日常场景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

4.2.2 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材中的唐诗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学习群体的协作、会话等活动,在原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建构。教师在唐诗教材中基于文化回应教育理念创设贴近泰国留学生文化和生活的学习情境,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陌生感,掌握唐诗中的语言、文化知识。

4.2.3 以输入假说指导编排唐诗教学内容

20世纪80年代,克拉申(Krashen,S.D.)提出输入假说,构建了“i+1”模型。“i”为学习者当前语言水平,“+1”为在当前水平基础上增加的学习者容易理解的语言。基于文化回应的留学生唐诗教材的每课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学习难度科学排序,引导泰国留学生按照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学习诗歌内容、中国文化。

4.2.4 以格式塔理论指导唐诗鉴赏学习资料的编排

格式塔理论(Gestalt psychology)由德国心理学家Max Wertheimer、Kurt Koffka、W·Kohler等人创立,该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系统性的直觉认知过程,主张从问题情境的整体出发去知觉学习[7]。 20世纪80年代,格式塔理论开始运用到文学领域,为古诗词意象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8]。根据格式塔理论编写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首先引导留学生在诵读中以直觉感知诗歌的内容和韵律,借助诗歌的全文翻译整体感知诗中的意象、情感;然后提供唐诗鉴赏学习资料,引发留学生调动原有情感、经验,去联想、完善对诗歌的鉴赏认识。

4.3 国内外多方合作编写教材

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是国别化教材。为提高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的适应性,除国内汉语教师外,学校可以邀请国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合作进行教材编写,增强教材内容的适切性。

4.4 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校对和完善教材

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校对和完善,以适应实际的学情变化。

5 文化回应视角下中职留学生唐诗教材编写案例

集美工业学校2017年成立海丝班,招收泰国来华中职留学生。学校自2020年开始进行基于文化回应的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编写探索,编写完成中泰双语版的唐诗教材《海韵唐诗》,本文以此教材为例介绍研究成果。

5.1 留学生唐诗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启动编写前,教师在问卷星发布中泰双语版的《海丝班留学生唐诗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向19级海丝班学生发放问卷17份,收回有效问卷17份。根据问卷数据,泰国留学生汉语水平均在HSK3以上;泰国留学生唐诗基础薄弱,怀有强烈学习意愿;泰国留学生具备参与在线学习的能力;泰国留学生希望唐诗教材融合多元文化,图文并茂,增加泰语翻译;泰国留学生学习唐诗主要目的为汉语考级、在华升学及学习中国文化。

5.2 留学生唐诗教材章节设计

鉴于泰国留学生不熟悉唐朝历史,编写组以诗歌内容划分章节,每个章节匹配著名唐诗及文化内容(见表1)。

表1 章节、诗题、中国文化匹配表

5.3 留学生唐诗教材课文内容编写

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课文内容分语言、文化、交际三大模块。

5.3.1 语言模块

该模块包括唐诗诗文注音,诗歌在线朗读音频,重点词汇注音、解释,诗歌中、泰文翻译,诗歌中、泰文赏析。字音、词汇、诗文释义、诗文鉴赏的排序,符合输入假说理论,帮助泰国留学生逐级深入学习诗歌。教材使用中、泰两种文字编写诗文释义及诗文鉴赏,根据格式塔理论,泰国留学生可以先通过诗文释义整体感知诗歌情感、思想,然后参考诗文鉴赏资料深入感受诗歌意境。

5.3.2 文化模块

编写组根据文化回应教育理念设计了文化模块内容。例如《游子吟》的文化模块内容引入泰国的“母亲节”,与中国孝道文化相链接,产生文化回应和情感共鸣,激发出留学生学习唐诗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中国文化的自信心。

5.3.3 交际模块

基于文化回应的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编写过程需要以文化回应教育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设出兼具中、泰两国文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运用唐诗名句。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交际模块内容创设了跨文化交际情境:当你学习了这首诗歌后,你会选择用哪句诗来表达希望能与朋友再次相见。

5.4 留学生唐诗教材课内学习任务编写

唐诗教材的课内学习任务涵盖了课前的话题导学,课中的练习及运用。依据文化回应教育理念,编写组筛选出泰国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及熟悉的生活情境、文化情境,借助建构主义理论寻找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编写情境导入问题、课内练习、运用练习。例如《竹枝词》的话题导学提到“在泰国人们会怎样表达自己的爱意?在唐诗中,诗人刘禹锡用天气来写出女孩对爱的表达”,引发留学生对中泰两国表达爱意的思考。在《竹枝词》一课的运用练习中,教师提问:泰国人表达爱意的方式与唐诗中的“道是无晴还有晴”有何不同?

6 研究小结与展望

中国正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越来越多泰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基于文化回应教学理念,进行泰汉语教材编写能够减少泰国留学生的文化隔阂,降低汉语学习的难度。针对泰国留学生的唐诗教材应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教材的编写要尊重留学生的唐诗学习需求,引入文化回应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输入假说理论和格式塔理论设计教材框架,组建国内外汉语教师合作编写,并在教学实践中日臻完善。

本文列举的《海韵唐诗》教材只是基于文化回应的泰国留学生唐诗教材编写的初步探索,研究团队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唐诗教材应用成效的实证研究,努力编写出文化回应性更强的唐诗教材,以满足泰国留学生学习中国语言、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

猜你喜欢

唐诗留学生泰国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泰国的“验胆美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泰国的中秋节
唐诗赏读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