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效果

2021-09-15郭杰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化学发光生化检验

郭杰

单县东大医院检验科,山东菏泽 274300

甲状腺肿瘤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肿瘤疾病类型,该病患者在发病后,可于机体颈前正中位置发现明显肿块,且肿块组织可伴随吞咽动作而上下活动,部分病情严重者甚至还伴有一定的吞咽困难、呼吸障碍等症状,进而可对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均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1]。由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肿块组织在病情发展期间存在一定的癌变恶化可能性,因此,尽早给予该病患者准确的疾病诊断及治疗干预是十分必要的[2]。当前,临床方面多采用生化免疫检验方法为甲状腺肿瘤患者开展病情辅助诊断,而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等新型检验方法现已在生化免疫检验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上述检验技术可通过应用化学发光剂对检验样本中的抗体及抗原组织进行有效标记及分离,进而得到较为准确的检验结果数值[3]。该文选取了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于该院就诊的7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进一步验证于甲状腺肿瘤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就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抽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入院时间顺序为其进行平均分组;该次研究所选病例均已得到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均已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为40~65岁,平均年龄为(54.3±4.1)岁。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为37~66岁,平均年龄为(54.7±4.3)岁。组间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病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肿瘤;②参与研究前未接受病情相关治疗干预。

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其他脏器功能疾病;②合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表现;③中途无法继续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受检日清晨抽取3 mL空腹静脉血作为血液检验标本,血液采集过程中需应用含有肝素钠成分的抗凝剂试管采集血液,之后应用转速为3 500 r/min的离心机对血液标本展开离心处理,待将血浆部分保留完毕后,将其置于冷冻环境下保存。

在常规检验准备内容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开展生物免疫检验,具体检验方法如下:采用全自动放射免疫计数仪对该组患者的血浆标本展开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检验,全部检验操作均需依据检验仪器相关说明书开展,检验持续时长应控制在4 h以内。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检验准备内容基础上,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开展生物免疫检验,具体检验方法如下:应用深圳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AGLUMI-4000型免疫分析仪及配套化学发光试剂盒为该组患者的血浆标本展开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检验,全部检验操作均需依照检验仪器及试剂盒相关说明书进行,检验持续时长应控制在4 h以内。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及灵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检验后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数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及灵敏度对比

观察组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及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及灵敏度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two test methods[n(%)]

2.2 两组患者检验后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数值对比

观察组检验后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数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验后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数值对比(±s)Table 2:Comparison of thyroid function-related index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esting(±s)

表2 两组患者检验后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数值对比(±s)Table 2:Comparison of thyroid function-related index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esting(±s)

组别 FT3(pmol/L) FT4(pmol/L) TSH(μIU/mL)对照组(n=37)观察组(n=37)t值P值24.7±6.1 35.4±7.9 6.521 0.001 71.5±14.9 86.3±20.5 3.552 0.001 1.04±0.19 3.46±0.93 15.508 0.001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是一类由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所引起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机体在病情影响下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颈部肿大、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症状表现,若肿瘤组织合并存在出血情况,则可引发组织局部胀痛,进而可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4]。上述类型疾病虽以良性病症表现较为常见,但仍存在一定的癌变可能性,且病情多表现为高功能性,因此,尽早为该类疾病患者开展准确的临床诊断及对症治疗干预是十分重要的[5]。依据以往的临床经验可知,甲状腺肿瘤患者在自身病症表现影响下,可导致机体FT3、FT4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发生异常改变,因此为该病患者开展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可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脏器功能障碍表现,同时可有效明确机体甲状腺功能现状,进而可帮助临床方面尽早确定患者的具体疾病类型[6]。

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激素水平检测方法,依据以往的临床检验结果数据可得知,上述检验方法虽有助于判断机体的肿瘤病情发展情况及激素相关指标异常表现,但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对检验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放射性伤害,且检验操作较为繁琐复杂,其检验项目费用亦较为昂贵,进而导致该检验方法的检验准确性存在一定限制,从而无法于临床范围内得到良好的推广性应用[7]。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现已在临床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检验方法作为特定化学作用下的光辐射产物,可依据被检验抗体的差异性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因此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可得到更为准确的检验结果数据[8];同时,上述检验技术可通过对机体内抗原、抗体及半抗体水平展开有效检测,进而准确判断机体健康水平,且该检验方法的检验操作较为简单便捷,同时可避免于检验过程中对标志物造成污染,并具有较高水平的稳定性,从而可有助于获得更为准确的检验结果[9]。在为患者开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所引导的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可通过对机体抗体组织进行化学发光标记,进而使抗体产生免疫反应,之后将发光剂置于复合物质内,然后在检验仪器协助下对复合物质的发光情况进行全面测定及观察,最后依据检验结果展开相应的数据计算,进而获得相应的检验结果数据[10]。相关研究资料现已指出,通过为肿瘤患者开展以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为主的生化免疫检验,可得到更为准确的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同时在化学发光测定及反射免疫减压的共同作用下,可显著提升肿瘤诊断结果的可靠性,进而可对机体的肿瘤发展情况展开实施监控,从而可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11]。

依据该文的研究结果数据可得知,检验后,观察组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性(94.6%)、特异度(97.3%)及灵敏度(91.9%)均高于对照组(P<0.05);进而说明,通过于甲状腺肿瘤生化免疫检验中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可明显改善疾病诊断准确性、特异度及灵敏度,从而得到准确性更高的检验结果。此外,观察组在所得到的FT3(35.4±7.9)pmol/L、FT4(86.3±20.5)pmol/L及TSH(3.46±0.93)μIU/mL数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与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相比,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开展甲状腺肿瘤生化免疫检验可得到更为准确的甲状腺疾病相关检验结果数据,进而可明显提高甲状腺肿瘤疾病的临床确诊率。上述研究结果与刘新登等[12]人的相关研究内容较为相似,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为观察组甲状腺肿瘤患者于生化免疫检验中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后发现,观察组检验后所得到的FT3(37.70±21.41)pmol/L、FT4(84.84±41.51)pmol/L及TSH(3.51±1.20)μIU/mL等甲状腺激素相关指标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接受放射免疫分析法生化免疫检验的对照组甲状腺肿瘤患者,该研究结果数据与该文的相关研究结果数据较为接近,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为甲状腺肿瘤患者开展生化免疫检验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特异度及敏感度,并可获得准确度更高的机体甲状腺功能相关检验指标数值,该项检验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化学发光生化检验
化学发光探针构建及应用进展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荧光/化学发光探针成像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