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9-15崔付新高昌荣刘晓玉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

崔付新,高昌荣,刘晓玉

1.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山东临沂 276005;2.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山东临沂 276005

慢性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类疾病中常见类型,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无特效药物或治疗方式。有研究[1]表明,药物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难以有效改善或阻止精神方面的衰退表现。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因素分外界因素(如行为、环境、创伤等)、自身因素(如遗传、多巴胺受体及5-羟色胺等)2个方面,患者常伴有思维、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意志等方面的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时难以保持正常的精神表现[2-3]。该研究将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10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支持性心理治疗方式,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就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10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参照组54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讨组54例患者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方式。纳入标准:与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中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相符;病程>3年;患者家属均已知晓研究相关条款,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疾病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紊乱难以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该研究所选病例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男女比例36:18;年龄22~60岁,平均(43.38±14.13)岁;病程3~12年,平均(6.97±1.36)年;疾病类型分为未分化型、衰退型、偏执型、残留型各有患者12例、7例、26例、9例。研讨组:男女比例35:19;年龄23~59岁,平均(42.78±14.24)岁;病程3~14年,平均(7.02±1.54)年;疾病类型分为未分化型、衰退型、偏执型、残留型各有患者13例、6例、27例、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类型等多个方面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药物包含氨磺必利、奥氮平、阿立哌唑及利培酮,其用量参照等效剂量表格换算。

参照组54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医师从生活、用药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给予患者流程化指导,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予以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研讨组54例患者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具体分3个阶段开展如下工作。

1.2.1 第一阶段在治疗的30 d内,医师首先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一个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定期与患者家属联系,对于患者的病情与现状等相互交流,医师结合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并不断与家属深入探讨,让家属对于治疗计划的每个细节、总体目标等完全知晓并掌握,在探讨的过程中纠正患者或其家属的错误认知或知识误区,在获得患者与家属的充分信任与认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后续工作。

1.2.2 第二阶段治疗的30~60 d,此时患者已对自身疾病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已经可以正确面对疾病与治疗的开展,但依然会对治疗产生排斥性行为。医师可积极的与患者交谈,对其排斥性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安抚。有些患者在这个阶段精神状态基本恢复,医护人员可与其沟通治疗方案,不仅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还可让其积极配合治疗的开展,促进其恢复。

1.2.3 第三阶段治疗的60~90 d,在这个阶段医师每隔20 d与家属沟通,了解到患者已能全面而正确地认识疾病,并且充分认识到积极治疗的重要性,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得到家属的认可与理解,构成良性循环。医师还应不断加强患者的自我认同,明确自身价值,同时积极引导患者尽快融入家庭与社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5个方面,将患者答题卡输入模版而得到评价分值,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精神状态[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

疗效分为痊愈、好转、无效3个层次,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所有认知恢复正常,BP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30%以上可评价为痊愈;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有明显改善,所有认知皆有所好转,BP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0%~30%之间可评价为好转;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无变化,所有认知依然存在障碍,BP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0%以下可评价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5个方面生活质量评价分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讨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5个方面生活质量评价分值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eval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eval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组别时间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参照组(n=54)研讨组(n=54)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9.37±5.08 65.71±6.23 59.29±5.34 75.18±7.27 0.080 7.269 0.936<0.001 55.93±4.32 58.59±5.22 55.18±3.38 71.26±6.14 1.005 11.553 0.317<0.001 50.87±3.03 65.63±6.18 50.24±2.52 76.26±7.24 1.175 8.206 0.242<0.001 51.28±5.08 63.64±6.13 50.87±4.23 71.21±8.12 0.456 5.468 0.649<0.001 50.02±4.33 65.06±7.39 49.59±4.38 74.92±8.41 0.513 6.472 0.609<0.001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对比

研讨组治疗总有效率92.59%高于参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n(%)]Table 2 Curative effect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药物疗法一直以来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方式,疗效值得肯定,但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伤害,同时还严重影响其心理状态,大部分患者常有放弃治疗的举动或想法,而且长时间使用药物远期疗效不甚理想[4-5]。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日益深入,发现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支撑力欠缺,即患者对于社会、家庭对自身的想法比较重视,从而使得心理状态濒临崩溃[6]。并有相关研究报道称支持性心理治疗能为患者在长时间的治疗中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撑,让其进一步树立治疗信心,继而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7]。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患者生活上、治疗中给予一定的帮助,同时支持其想法,并鼓励其勇敢实现自己的想法,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关照、理解,让其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温暖和爱[8-10]。

治疗后研讨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5个方面生活质量评价分值高于参照组(P<0.05)。这与磨丽莉等[11]人的研究结果相仿,研究中指出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同时研讨组治疗总有效率92.59%高于参照组70.37%(P<0.05),这与王东东等[12]人的研究结果相仿,其结果反映支持性心理治疗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患者可达到89.36%的治疗总有效率。以上充分表明,大部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康复过程中,对于家庭、社会的看法更为看重,并缺乏相应的支撑力,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以让患者体会到来自社会、家庭的支持,从而树立治疗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治疗信心,更加配合后续的治疗。

综上所述,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它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正性情绪反应,正确面对疾病,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小学1~6年级师生关系特点实践研究
提高材料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支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