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有效性评价

2021-09-15王瑞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胸膜胸腔胸腔镜

王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胸外、心脏大血管外科,云南文山 663000

慢性脓胸属于胸外科疾病,一般和长期感染相关,急性脓胸超过6周未好转即为慢性脓胸,脓液中可见纤维素物,沉积在壁层胸膜、脏,机化增厚后形成纤维板,引起肺不张,脓腔无法缩小吸收[1]。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板层收缩,会引起胸廓脊柱畸形以及呼吸功能障碍、纵隔移位等症状[2]。该疾病对患者健康的影响较大,发病后需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该病创伤较大,可能引起其他组织损伤,但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简单。电视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属于微创手术,经胸腔镜引导可以精准操作剥离胸膜纤维板,预后良好,恢复快,但操作相对复杂,对手术者专业和经验要求较高[3]。文章主要讨论了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有效性,旨在寻求慢性脓胸的有效治疗手段,故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该院胸外科收治的64例慢性脓胸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分析该院胸外科收治的64例慢性脓胸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行传统手术治疗,后者行电视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每组32例。观察组年龄41~65岁,平均(53.1±1.4)岁;男18例,女14例;病程6.2~8.3周,平均(7.3±0.3)周。对照组年龄40~66岁,平均(53.3±1.6)岁;男19例,女13例;病程6.4~8.1周,平均(7.2±0.6)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提示胸壁下陷,肋间隙变窄,部分伴有脊柱侧弯,患者胸廓呼吸度受限,听诊未见呼吸音,或呼吸音较弱,血常规提示感染,血浆蛋白降低;患者以及家属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多种胸腔疾病的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凝血障碍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经影像学检查定位后打开患者胸腔,彻底清理病灶,术后置管引流,逐层缝合。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操作如下:行气管插管全麻,以腋中线第7肋间为手术入路,打开约2 cm左右切口,应用注射器抽取脓液5 mL左右行抗酸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而后负压引流全部吸出脓液,食指置入胸腔探查,置入套管和胸腔镜,分别建立主操作孔(3 cm)、副操作孔(2 cm),副操作孔位于腋后线至肩胛下角线第7肋间,主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5肋间,分离吸引器头部,清理粘连,保证分隔通畅性,刮匙搔刮脓苔和纤维板,卵圆钳二次清理纤维组织,反复清洁冲洗胸腔,夹起纤维板并剪短,钝性分离纤维板,剥离脏壁层纤维板,肺下游离叶和膈肌,胸腔镜下行小切口,术后置管引流。

两组术后均实施抗感染治疗,观察置管引流情况,适时拔除置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包含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参照以下标准评估患者疗效:术后症状消失,影像学复查未见显著异常为显效;术后症状改善,胸腔脓液减少,病灶清除达70%以上为有效;与以上描述不符合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32×100.00%。统计两组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105.32±26.28)min,手术出血量(161.87±13.84)mL,住院时间(11.24±1.18)d,置管时间(10.18±1.61)d,抗生素使用时间(11.42±1.62)d,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观察组(n=32)对照组(n=32)t值P值手术时间(min)105.32±26.28 78.45±23.35 4.324 0.001手术出血量(mL)161.87±13.84 231.66±25.73 13.513 0.001住院时间(d)11.24±1.18 14.25±2.05 7.199 0.001置管时间(d) 抗生素使用时间(d)10.18±1.61 14.11±1.38 10.484 0.001 11.42±1.62 17.62±2.44 11.975 0.001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93.75%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13%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3 讨论

脓胸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分为急性脓胸和慢性脓胸,其病程较长,急性脓胸病程最长为6周,慢性脓胸病程则在6周以上,发病后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止胸腔进一步感染,损伤其他脏器[4-6]。以往的药物治疗该病效果不佳,根治效果差,会引起病情加重,危及患者生命[7]。手术治疗更为直接,可以快速清除脓液,清理纤维板等病灶。

传统开胸手术术野充足,操作比较简单,可直击病灶,手术时间短,降低了患者在手术中的风险。但是开胸手术创伤大,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其次,术中胸腔组织暴露,增加了感染风险,术后可能出现发热、出血等多种并发症[8-10]。近几年,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电视胸腔镜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推广。电视胸腔镜可以准确定位病灶,并显示胸腔内组织情况,仅打开小切口置入相关设备就可以进行组织剥离、清除病灶等操作,虽然手术时间略长,操作更为复杂,但是创伤较小,术中胸腔组织不暴露,降低了感染风险,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快。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证明电视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效果更好。车朋余等[11]在其研究中也指出,电视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有效率是96%,高于开胸手术下的80%(P<0.05)。其研究与该研究论证观点基本一致,仅有较小数据差异。

该手术比较复杂,在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粘连组织,注意组织中较大再生侧支血管,确保彻底止血,减少术后出血风险,应用超声刀处理带血管粘连带注意减少碳化;合理寻找解剖空间,准确定位脏层胸膜和纤维板间间隙,以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漏气、出血风险。

传统开胸手术全部剥离脏层和壁层,创伤较大,失血量大,置管时间较长。电视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则不同,保留一定的纤维板,清理表面脓苔、肉芽可以填充脓腔,维持内外压均衡,不仅缩小创面,也降低了出血风险,手术难度随之下降[12]。操作时,注意整体剥离脏层胸膜纤维板后需分次长条形切除,便于取出,脓腔外胸膜粘连组织一般不进行剥离,便于引流,并减少肺挫伤。

综上所述,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同时兼具了疗效和安全性,可确保患者预后,加快康复,但应注意术中合理操作,以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操作时间。

猜你喜欢

胸膜胸腔胸腔镜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机探讨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