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马精神: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民族图谱

2021-09-14杨勉王艺燃

关键词: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

杨勉 王艺燃

摘 要:奋斗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的主题,而“蒙古马精神”作为蒙古族人民的民族精神,经过新时代的淬炼,其精神内核与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奋斗精神相契合,是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相统一的典范,在建党百年之际为中国共产党精神图谱充实民族内涵,使得党的奋斗精神升华到一个新境界。

关键词:“蒙古马精神”;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民族精神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蕴含着无形的强大精神。在全党全国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之际,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赢得伟大胜利的历史,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奋斗精神,对完成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历史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共产党人的精神,反复强调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号召汲取中国共产党精神力量,在新时代迈出新征程。

一、“蒙古马精神”是对内蒙古人民伟大奋斗精神的形象概括

习总书记多次用“蒙古马精神”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号标识来生动形容和高度概括内蒙古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奋斗精神,鼓舞广大内蒙古干部群众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蒙古马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早在2014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进行考察时,就首次明确提出“蒙古马精神”,他说:“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儿,但耐力强、体魄健壮,希望大家要有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1]自此,“蒙古马精神”这一颇具民族特色的精神象征被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提到“蒙古马精神”是在2018年的时候,他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大代表,再一次用“蒙古马精神”表达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关注与厚望。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提到“蒙古马精神”是在2019年到内蒙古考察的时候,他勉励广大干部群众要像蒙古马一样不忘初心,一往无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要弘扬“蒙古马精神”,告诫大家对待疫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充足的耐心,像蒙古马一样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地抓好疫情防控,对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也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几年几乎一年一提“蒙古马精神”,足见“蒙古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也足以证明“蒙古马精神”这一发源于草原的民族精神不单单是对蒙古族人民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在全国也取得了充分的肯定,表明其在新时代依旧能够与时俱进发扬蒙古族的优良传统,依旧能够引领着蒙古族人民迈向新征程,迎接新胜利。

蒙古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蒙古马是蒙古族人民亲切的伙伴和朋友,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品种之一,“蒙古马是我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地方品种之一……属乘挽兼用型品种。蒙古马适应性较强,抗严寒、耐粗饲,能适应恶劣的气候及粗放的饲养条件。”[2]长久以来,蒙古马都以超强的耐力和坚韧的毅力穿梭于内蒙古的沙漠和草原之间,即使是再艰苦的环境也不会停下脚步,任务一经下达,必然日夜兼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且,蒙古马因为自身的韧性优势,在长途跋涉中不需要长时间的休息,甚至可以在几十天之内保持同样的速度,这远远超过了更多外国好看的高头大马。蒙古马身上这种吃苦耐劳的特质也正是“蒙古马精神”的内涵,具体来说,“‘吃苦耐劳是蒙古马精神的源泉,‘勇往直前是蒙古马精神的途径,‘守望相助是我们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3]蒙古马的这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能力,早已融入了蒙古族人民的血脉,幻化为蒙古族人民心中的图腾,是内蒙古人民奋斗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自古就与马朝夕相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马,“蒙古马是一个古老的品种。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北方民族就已驯化马匹。由于各朝代对养马业的重视,使蒙古马早已分布到我国广大北方农村。产区拥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蒙古民族马文化。每当有喜庆活动如那达慕、结婚、祭敖包、打马鬃、骗马、烙火印、驯马、套马等都离不开马文化。蒙古族爱马,賽马是男女老幼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民族传统马术活动是蒙古族精神文化娱乐中必不可少的项目。”[4]可见,马作为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为蒙古族人民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古代和近代的战争中,不仅蒙古马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蒙古族的勇士们也像蒙古马一样,用超强的耐力和艰苦跋涉的精神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而且,在人与马的长期生活中,蒙古族对马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无论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文化生活中,都少不了蒙古马的身影,随着历史的沉淀,蒙古族人民形成了一种依恋马、喜欢马的情结。由此,蒙古马逐渐成为蒙古族儿女心中的民族图腾,蒙古马身上这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蒙古马精神”,也融入蒙古族人民的血脉中,是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回望这一充满游牧民族情怀的精神文化,既是蒙古族人民永久的精神动力,更是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蒙古族和内蒙古人民也曾经在一次次的革命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经受住了残酷的考验,在战斗中磨砺了拼搏的革命精神。蒙古马以长途奔袭著称,历来都是各个战场的重要参与者,从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内蒙古骑兵都展示了英勇无惧的豪情和强悍的战斗力,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驰骋在辽阔的解放战争的北疆大地上,肃清内蒙古草原残匪,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赫赫战功。”[5]建国后,为支援朝鲜战场,他们承担起物资和弹药的运输工作,为抗美援朝作坚实的后盾。在这些战争中,蒙古马在风雨中与牧人共同成长,在战火中与战士生死患难,涌现了一大批有着顽强拼搏、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的革命志士,他们出生在草原,心中有着为红色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

二、“蒙古马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各民族之间之所以能够长期团结一致、共谋发展,不仅是因为情感共通,更重要的是在几千年各种民族文化互相激荡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共通的文化标识,在岁月的打磨中历久弥新,形成共有的文化品格。其中,马作为中国传统图腾之一,是联系蒙汉两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蒙古马虽然常见于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的文化生活中,但“马”作为中国传统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不仅是蒙古族的重要标识,也承载了中原各民族的共同记忆,在中原文化中也处处可以看到“马”的身影。在中原文化中,“马”以奔腾千里的气势成就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形象,自古以来就成为文人骚客表达情感的审美意象,比如东汉时期著名的青铜器《马踏飞燕》,现代画家徐悲鸿创作的《奔马图》,二胡名曲《赛马》等等。在一些有名的诗句里都有“马”的影子,而对于久经沙场的战士们来说,马既是忠诚的“战友”,更是春秋大义与忠贞不贰的写照。不论是汉族还是蒙古族的文化史上,人与马的这种互助互信的伟大情感比比皆是、班班可考,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环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一体,是由中华各个民族共同书写而成,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不断挖掘和发扬各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品格。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随着历史的沉淀,各个民族地区不断挖掘自身特色的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区进一步发扬自身的特色奋斗精神,涌现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奋斗精神,类似于老西藏精神、河南的红旗渠精神、黑龙江的大庆精神、石油战线的铁人精神,安徽的小岗精神、深圳特区的拓荒牛精神、上海的浦东精神、山西的右玉精神、河北的塞罕坝精神以及贵州少数民族的工匠精神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奋斗精神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带领着当地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蒙古马精神”就是代表之一,“蒙古马精神”是蒙古族文化的精神象征,同时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精神,不仅是内蒙古人民的奋斗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但蒙古族和内蒙古人民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全国各民族、各地区也要积极学习“蒙古马精神”,将“蒙古马精神”转化为普遍性的精神力量,为各个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更加凸显了“蒙古马精神”对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奋进,加强各族人民之间联系的重要现实意义。“蒙古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和内蒙古人民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就曾有“齐心协力建包钢”的佳话。1958年,新中国都在进行火热的生产建设,包头钢铁集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承担起了新中国钢铁建设的重要任务。然而,就在包钢处于大规模建设的时候,1号高炉的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困难。当时单靠内蒙古自治区自身力量无法及时解决困难,于是,1959年1月一句“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口号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各个地区都积极支援包钢,不仅为包钢运送建设原料,而且还把优秀的干部和技术人才输送到包钢,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各个地方的企业也积极响应号召,为包钢日夜赶制需要的装备,一车皮一车皮的材料和设备送来了,包钢1号高炉也一天一天的建设起来了。最终,1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周恩来总理亲自为1号高炉建成剪彩,这不仅仅是对内蒙古的钢铁事业,更是对全国各个地区支援包钢,各民族团结一致谋发展给予的充分赞许和肯定。

三、“蒙古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奋斗精神的价值体现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开始经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即使如此,在这一百年的成长历程中却依旧一直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并且力量不断壮大,尤其是進入新时代我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历史成就,原因就在于始终有一种奋斗精神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奔涌。“蒙古马精神”的精神内核体现的就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奋斗精神,“蒙古马精神”虽然发源于蒙古族,但它的精神内核其实是与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契合的。以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为出发点看“蒙古马精神”,就可以看出它不仅拥有独特的民族内涵,更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马精神”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能吃苦,能忍耐,这也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更是新时代奋斗者最应该继承的革命优良传统。蒙古马的吃苦耐劳体现在草原上的长途跋涉和沙漠中的无畏穿行,忍受得了饥渴,抵挡得了风沙,中国共产党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在一百年的历程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着中国人民在苦难中不断壮大,在励精图治中磨砺心志,经得住各种艰难考验,靠的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胜利不可缺少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精神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坚持到底”的韧劲是“蒙古马精神”独特的优势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斗争中彰显的政治哲学智慧。蒙古马无论有多远的路程和艰难险阻,都不会掉队,总是能在长途行进保存体力,耐力十足,最后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中国共产党人面临长期且复杂的斗争时,也拥有十足的耐心和信心,比如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论持久战”,不仅适用于抗日战争,也同样适用于当前国际关系问题处理和国内的各方面工作,是优秀的斗争传统,更是独特的政治哲学智慧。

“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豪情更是“蒙古马精神”突出的民族风貌,也彰显了共产党人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志向。在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中体现为改革创新、锐意发展的时代精神。蒙古马在行军作战时绝不迟疑,不问路途长短立刻出发,因此屡建奇功,成就了一段段草原传奇。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也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党史史册中。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冲破一切旧有观念,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要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坚持深化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成立的自治区,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伟大奋斗精神,造就了“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佳话。1960年初,江浙沪一带因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粮食十分短缺,有几千名孤儿已经严重营养不良,于是党和政府果断决定,将这些孩子送到内蒙古。“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负责人的乌兰夫主持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研究,部署各盟市、各有关部门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衣、食、住以及医疗保育人员,下达了‘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指示。”[6]其中,有一个19岁的未婚姑娘被招进四子王旗保健站,成为28名孩子的妈妈,她的名字叫都贵玛。在那个各种条件还不是很完备的年代,都贵玛照顾的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挨饿,也没有一个因病夭折,在那个年代堪称奇迹,2019年,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的国家荣誉称号。“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动人事迹演绎了一段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伟大奋斗精神的价值体现,表现了内蒙古人民一直传承着使命必达,韧性坚韧的“蒙古马精神”。“蒙古马精神”将独具特色的民族品格融入中国共产党伟大时代精神之中,是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统一,成为中国共产党时代精神图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蒙古马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精神动力

“蒙古马精神”在草原文明中孕育,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渐确立,又在新时代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发展壮大,将独具特色的民族品格融入中国共产党伟大时代精神之中,是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统一,“蒙古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时代精神图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赋予了这个优秀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助力内蒙古地区甚至全国各地在历史新征程上取得新胜利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当前,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发生新的变化。身处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浪潮中,我们遇到的风险考验会越来越复杂,面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的国际环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条件,在稳定中求发展、谋复兴,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模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已经不再是短期斗争,而是需要长期的奋斗精神支撑。无论是面对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还是处理越来越复杂多样的新矛盾,都需要“蒙古马精神”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重要精神品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更需要艰苦奋斗的“蒙古马精神”。在迎接建党百年的同时,更要继承像“蒙古马精神”这样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不断弘扬中国时代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彰显“蒙古马精神”,书写新篇章。

“蒙古马精神”中蕴含着坚忍不拔、不懈奋斗的拼搏进取精神,深深地激励着草原儿女自强不息、不断向前,也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秉承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践行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内蒙古全区在脱贫攻坚战疫中取得优异成绩,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21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对内蒙古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表示祝贺,并指出要以此为新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在讲话中,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有利于巩固各个民族的价值认同,在新时代奋斗征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要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继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属于内蒙古的时代答卷。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中,我们比以往更需要有长期斗争的韧性,也比以往更需要继承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更需要坚定信心向前看。“蒙古马精神”为新时代奋斗精神添加了民族精神的脚注,为中国共产党精神增强民族情感共识,为各民族团结奋斗凝聚價值共识。“蒙古马”不再只是内蒙古地区特有的民族精神图腾,“蒙古马精神”也不再只是内蒙古地区特有的民族精神,它在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进行了升华和重塑,作为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中一份独特的民族图谱,激励着全国人民用实干成就梦想,用奋斗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1〕什么是蒙古马精神[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528224345058788&wfr=spider&for=pc,2020-05-24.

〔2〕〔4〕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马驴驼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蒙古马精神是什么[EB/OL].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9/02/28/0126614 11.shtml,2019-02-28.

〔5〕余玮.1950年英武雄姿大示威[J].党史纵览,2019(03).

〔6〕马利.三千孤儿和他们的草原母亲[N].人民日报,1997-08-13(11).

〔7〕(两会受权发布)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 21lh/2021-03/05/c_1127174574.htm,2021-03-05.

(责任编辑 曹彩霞)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