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幅受力分析图诠释教育的真谛

2021-09-13顾华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受力分析引导教育

摘 要:教育不仅仅是要把篮子装满,更重要的是把灯点亮.教学中,如何高效的装满篮子的同时点亮灯,从而体现教育本质,是每位教育者不懈的追求.一幅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图,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它能很好的诠释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受力分析;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4-0082-02

收稿日期:2021-05-25

作者简介:顾华(1984-),女,江苏省苏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关键,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斜面物体受力分析问题在很好的展示力学知识的同时,更能很好的诠释现代教育的真谛.下面笔者就从对斜面物体受力分析的物理知识开始,将自己对于当下关于教育真谛的一点想法和见解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一、斜面物体受力分析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斜面不光滑,动摩擦因数是μ,已知物体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做沿斜面向上的运动,试分析该物体的受力情况.

受力分析如图1:

θ-斜面的倾角;

μ-动摩擦因素;

G-重力;N-支持力;

f-摩擦力;F-外力

G-物体所受的重力.这个力是地球给的,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所不可避免的共性.它的大小G=mg是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属性和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所共同决定;

它对于斜面的物体具有两方面的效果:G1垂直压在斜面上的效果;G2沿斜面把物体向下拖的效果;

N-斜面给与物体的支持力,它是基于物体给与斜面的压力的反作用;

f -物体所受摩擦力,这个力是斜面给的,它的大小f=μN,由斜面与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给与斜面的正压力的大小所共同决定;

F-物体所受的外力.它对于斜面的物体也有两方面的效果:F1增大物体垂直压在斜面上的效果;F2沿斜面牵动物体向上运动的动力效果.

二、受力分析图的教育解读

θ-时代的步伐;

μ-社会的竞争;

G—学生自己;

G1-学生的勤奋

G2-学生的惰性

F-教师您啊;

F1-知识的灌输;

F2-人生的引导;f-人生道路的坎坷;

斜面上的物体就好比我们现在在校学习的每一位学生,带倾角的斜面就好比我们当今的社会,倾角的大小代表时代步伐,时代的道路上总是坎坷的,所以坎坷就是摩擦力f,重力G就好比每个学生的主观思想,是想要多多的给自己灌输知识以更加稳固的站立在社会的人生道路上G1,但由于G2人的天生懒惰性和其他的无知性,都不可避免的出现阻碍前进的因素.在这个时候老师F就出现了,他一方面不停的给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知识的灌输F1,使学生们以尽可能稳固的根基站立在社会上,同时他还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为我们指引方向F2,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能顺利前进(F2>f+ G2),不会固步自封(F2= f+ G2),更不会不进反退(F2< f+ G2).

三、教育的启发

简单的一幅受力分析图向我们影射出了一个大大的教育真谛——当代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重视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热情、坚定他们成长的信心,引导他们热爱物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是当今教育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与实践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种引导方法供大家参考.

1.激发最大的内动力

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列宁写到:“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学生良好的情绪,对于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斷的发展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而强烈的和持久的学习愿望,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内动力,靠自己的内动力来不断维持和提升强烈的学习愿望.

新课标也强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接下来的物理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知识向联系实际的方向引导.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物理,使学生体会到处处皆有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体会物理应用价值的过程中,产生“我要学物理,我要用物理,我能用物理的”积极情感,逐步形成用物理意识和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如讲解摩擦力以后,可引导学生提问:自行车的那些部件要增大摩擦?用什么方法?那些部件要减小摩擦?用什么方法等问题.

2.探究式引导

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一个夺目的“亮点”.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原有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改革措施,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但由于“探究式学习”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在对其支持的同时也会对之产生一些误解.实验探究式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引导不够,特别是当学生处于迷惘的状态时,更需要教师及时介入、适时引导.但教师的引导又必须谨慎,因为过多的引导和过分的干涉又会消弱学生探究教学的自主性和原创性,会局限学生的思维,甚至还会剥夺学生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在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扩大教师引导的层次和阶段,当前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掌握的不是很好,教师可以把探究的步子设计的小一些,以适应学生的接受和领悟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把探究教学落到实处,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分层式引导

分层式教学法,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层层的递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上课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4.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

生本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像牧者一样,把学生带到水草丰富的地方,让他们吃饱;风暴来了,我们带他们找地方躲避;狼来了,我们要事先有所警惕等等.教师不再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的人.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在这种体系下,教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和感染学生,以一种符合人性的态度去解决学生自主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师生关系也从传统的从属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创造与提升的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的平等关系.总之,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唯独不是他们的代替者.已经充满自信与兴趣的学生现在所缺失的只是老师的指点.

教育不仅仅是要把篮子装满,更重要的是把灯点亮.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良好的教学工作是这一切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去思考和探索.教学要从“教”转变到促进学生的“学”,从根本上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自然过程的一部分,要最大限度的指导学生、发挥成长的最大潜能.这样的教育教学才能真正的体现教学的育人价值和学科魅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新时代中学生.最后借用西点军校中的一句话与诸位共勉,与学生共勉“永远没有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没有任何的借口,所有的借口都是庸人的托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 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受力分析引导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过山车中心轴装配新方案
受力分析法在初中力学中的应用
民用飞机标准爬升剖面性能计算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