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地方媒体如何突破人才困境

2021-09-13曹雯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人才

曹雯

摘要:融媒体环境给地方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正在产生涟漪效应,地方传统媒体面临的人才供需困境已经给转型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立足于地方传媒改革的切实需求,梳理5G时代的地方传统媒体在人才发展治理领域的现状和问题,从政策引导、校企共建、前沿理念传播、多角色意识培养等方面探讨解决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 地方传统媒体 人才困境

5G时代所带来的流量激增,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内容、传播手段、传播速度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一环境中,媒体的功能除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整个社会中承担以信息传播为主的社会服务功能。然而,媒体所处环境和功能定位变化,给地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严峻冲击,适应新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的供需困境则无疑让亟需融合转型的地方传统媒体雪上加霜。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间,一方面有大量优秀人才离开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岗位;另一方面,在留守新闻行业的从业者中,许多人则表现出了与当前岗位需求不相匹配的能力空缺。

一、融媒体背景下地方传统媒体的人才困境

(一)大量媒体从业者从地方传统媒体离职

随着地方传统媒体的式微,媒体从业者离职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有研究指出,传媒機制的老化、新技术的冲击、媒体经营的压力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四个方面,成为媒体人阐述自己离职理由时的主要归因。近年来,在地方传统媒体的离职人员中,以受互联网冲击最为强烈的都市类媒体为主,其中不乏经历了传统媒体黄金时代的骨干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离职人员大多并不是被裁员或者分流,而是出于个人发展的主动离职。

(二)媒体从业者的岗位能力空缺

随着公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从传统的以文字为主,变成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融媒体表现形式的综合体现,媒体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水涨船高,需要从业人员能够快速投入新的业务领域。但大部分传统岗位上的媒体人,限于年龄、职业教育经历、经验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与媒介融合的整体进程脱节,甚至对转型表现出不适应。

(三)媒体从业者的个人精神困境

在过去,记者因承担新闻把关人的角色,掌握最新信息,主导社会舆论,有着“无冕之王”的美誉。但自媒体的兴起,大大降低了媒体从业者的进入门槛。尽管我国有着严格的记者证、采编权等政策性措施,但勃兴中的自媒体却不断挑战着记者的文化权威。随着地方传统媒体影响力的式微,从业者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在报道中获得公众的回应。在新技术冲击、个人发展空间、薪资待遇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从业者陷入职业发展的精神困境中。

二、人才困境给地方传统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新闻失范”导致问题频发

近年来,地方传统媒体问题案例数量显著增加,对整个新闻行业的转型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探究这些“新闻失范”行为背后的原因,大多数根源都在媒体从业者自身。即媒体从业者降低了对自我的要求,受媒体点击率考核标准及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变得目光短浅,致使问题报道不断。比如,热衷于通过离奇标题来迎合受众猎奇心理博得互联网点击率,而不着重考虑新闻本身的价值;为了发布更多的新闻赚取稿分,对新闻未做全面、正确、恰当的报道,以至于产生新闻失实。

(二)媒体融合转型“流于表面”

自2014年,党中央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为做好新形势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宣传思想工作,亟需在互联网上打造出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新型主流融媒体集团。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缺乏熟悉新媒体传播规律、掌握各类新型信息传播技术的人才,地方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话语权依旧集中在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老一辈”媒体从业者身上,以至于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更多是照虎画猫、流于表面,而没有真正触碰到5G时代媒体功能定位的本质。

三、地方传统媒体的人才困境原因分析

(一)地方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对人才提出新需求

地方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的进程中,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发生了改变。从专业背景来说,传统媒体岗位同时需要跨专业的融合型人才和精通某一领域的专才;从职业技能素养来说,传统媒体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具体。具体表现为,除文字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专题策划能力这些新闻基本功外,相关采编岗位不但对媒体从业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某一个或多个领域的阅历和视野提出要求,同时要求具备互联网传播思维。此外,顺应时代的变化,即使是非技术岗位也对媒体从业者提出了较高的技术素养要求,比如图片处理技术、视频编辑技术等。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使得人才供给青黄不接

5G时代催生了新闻生产传播新的生态与格局,诸如产品创意设计师、用户运营员、社交媒体编辑、大数据分析师、移动及直播产品经理等一系列新的传播、运营、管理岗位应运而生。受困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传统媒体的人才招聘主要来源于本土高校。但较之于以上种种要求,地方高校从现有生源、师资以及课程设置都难以顺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上存在结构性缺陷。

(三)5G时代媒体功能变化,媒体人离职后职业道路拓宽

在这个人人皆可为新闻的生产者、报道者、传播者的时代,互联网长尾效应形成的大规模用户群,使得“微创业”的成功概率及其价值大大提高。同时,随着“企业传播”“政府传播”等兴起,大量企业与政府机构开始引入新闻传播人才,这也使得新闻传播人才不再专属于媒体组织机构,而是整个社会各个行业都需要的重要力量。相比起过去媒体从业者离职,更多是跨行业、跨领域从事与新闻传播不相关的职业,5G时代的媒体从业者离职仅仅是跳出传统媒体平台,但依旧可以从事和媒介传播、内容生产相关的工作,其职业道路大大拓宽,离职风险降低。

(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互联网催生的新兴职业

如果说30年前,大学生坐等国家包分配,求稳的“70后”爱“吃大锅饭”;20年前,人人争进大国企和世界五百强,奉行实用主义的“80后”重视物质保障;10年前,互联网大厂异军突起,基本吃穿不愁的“90后”更在意自身的发展。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95后”“00后”成长于社交媒体时代,从小通过网络接收大量信息和构建社交关系,对待问题和新生事物有着自己的信息搜索渠道和独立判断,对工作的期待值已经与30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研究表示,54%的“95后”受访者渴望当网红,排在其后的是配音员、化妆师、Coser、游戏测评师等互联网催生的各种新兴职业。

(五)地方传统媒体在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滞后

对于以报刊社、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地方传统媒体来说,受体制机制影响,大多没有从调整自身组织管理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的角度来应对5G时代媒体功能与媒体从业者职业心理变化,依旧采用过去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以至于在薪酬体系、个人发展空间、继续教育等方面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强。

四、融媒体背景下地方传统媒体人才困境的破题探索

(一)政策引导人才发展

对于身处地方政府管理下的地方传统媒体而言,相较于自身发展革新的动力,地方政策的引导更有助于人才困境的快速破题。在贵州,2017年发布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应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全省人才管理体制更加科学高效,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更加完善,构建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作用充分发挥、人才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高效、人才环境更加包容开放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①《意见》的出台对贵州传统媒体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引。

(二)校企共建长效培养机制

纵观国内外传媒业的改革创新都与传媒教育、人才培养相互支撑、携手共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的实践正在倒逼传媒院校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模式、 机制、策略、路径等。在贵州,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与省内的多家高校一直通过挂牌实习基地、导师互聘等方式建立有良好的人才合作关系。2021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与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开展了新一轮的互聘交流工作。其中,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共选派了4名副高级职称以上的资深媒体人到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授课;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也分别选派了两名教师到贵州都市报和天眼新闻总编室挂职。新闻单位选聘人员授课采用独立开设课程、合作开设课程、开设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挂职交流教师则参与一线采编工作。通过这样的互聘交流工作,构建学界业界优势互补、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以满足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积极传播前沿发展理念

在地方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中,理念融合一直困扰着传统媒体人。传统媒体人做新媒体,乃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从业者缺乏以互联网为基因的融合理念与思维。对此,地方传统媒体内部的前沿理念传播与实践培训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3月1日,由中共贵州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办的“天眼大学”成立。天眼大学涉域广阔,将线上线下文化产业融合为一体,在传媒、文化、科技、教育、旅游、资本六大领域提供教育资源,聘请国内知名传媒学院的专家教授、国内主流新闻客户端掌门人作为特约教授为融媒体集团的媒体从业者授课。截止日前,天眼大学已举办了十余场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技术创新引领5G时代的融合传播”“奋力开创党媒深度融合转型发展新篇章”“中国媒体融合的四种逻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短视频的传播渠道及手机拍摄与剪辑的运用”等。

(四)培养多角色意识人才

5G時代对媒体人提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要求,不管是文字、摄影或者是视频制作、长图设计,每一样想要粗略掌握不难,但想要精通使用,生产出上乘的新闻作品都并非易事,需要专业的学习和长时间的训练。尽管掌握专项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但是不同内容生产岗位角色的意识培养却可以前置。地方传统媒体应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健全人才流动机制,进行多岗位、多角色的意识培养,将不同专项的人才组合搭档,强强联合、相互补充,可以产生“1+1>2”的效果。比如,一名具有设计思维和审美能力、掌握拍摄技巧的文字记者,可以向新媒体制作人员提供具有设计、镜头语言的素材。同样拥有一定的文字能力的摄影记者、新媒体制作人员,在后期加工设计、剪切视频时可以迅速领悟文本素材的表达意图。如此多岗位、多角色的意识培养,可以使得媒体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更加适应媒介快速变化的需求。

(五)营造人才良好发展环境

传统媒体严谨的生产流程、精益求精的生产要求,时至今日依旧给予了新闻传播人才良好的成长土壤。但对于一直以来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的地方传统媒体来说,如何将工作的“执行者”变为“创造者”成为融合转型的主要动因。地方传统媒体应在组织管理上主动回应在岗媒体人的精神困境,并为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在工作中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管理使用人才,用足够好的待遇留下真正的人才。通过建立专业、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在企业中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通过积极研究当下青年人才的求职心理变化,激发青年人才在工作中的个人价值体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地方传统媒体在5G时代融合转型的关键要素,人才的职业价值与心理变化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成为当下地方传统媒体需要深入思考和研判的课题。

注 释:

①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实施意见 [N].贵州日报,2017-03-24.

参考文献:

[1]陈敏, 张晓纯. 告别“黄金时代”:——对52位传统媒体人离职告白的内容分析[J]. 新闻记者, 2016(02):16-28.

[2]蔡雯, 翁之颢. 融合转型的传媒业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对近年传媒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观察与分析[J]. 新闻记者,2016(12).

[3]唐宁. 融合与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诉求[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12).

[4]徐笛.数字时代,谁是记者:一种分层理解的框架[J].新闻界,2021(06):13-20.

[5]黄晓新. 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研究报告 2018-2019[R].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9(06).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融合人才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融椅
毛遂自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