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1-09-13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穿刺针

杜 震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黑龙江 北安 164000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具有较低的操作风险与安全,是现阶段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主要方案。但是对于老年患者,其自身疾病多,对手术的耐受性差,由此,我们要尽可能的提升手术安全性。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76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现对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76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此外,在回顾患者基线资料中,从性别分类上看,有男性30人,女性46人。可得患者的年龄介于62-78岁之间,平均年龄(69.7±5.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尚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此外,我们需要向陪护人员讲明情况,得到家属同意后开展手术治疗。最后,实验须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实验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在术前使用阿托品0.5mg,从而预防三叉神经心脏反射。在手术前,还要开展全麻插管,以仰卧位开展手术。在C臂C线机进行影像结果分析,采用14号穿刺针穿刺,当针尖到达卵圆孔的时候,撤出针芯。通过穿刺针,经过卵圆孔导入Meckekl’s腔,注射非离子造影剂,对球囊进行充盈处理,边注射,并检查球囊形状和位置,根据显影调整导管位置,在充盈3min后排空球囊。随后撤出穿刺针,在压迫穿刺止血后,无菌覆盖穿刺点,治疗完毕,等候患者苏醒。

1.3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对患者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随后可分析患者术后疼痛度,采用BNI疼痛指标量表。可分为1-5级,从无痛不需要服药,直到疼痛无法缓解。

2 结 果

从手术上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1%(73/76),与此同时,在术后不良反应中,患者面部麻木有22例,咀嚼肌乏力有14例,口唇疱疹则有10例。如表1所示。

表1 76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对比分析(例,%)

此外,从术后疼痛度评分中看,1级的有36人,2级有19人,3级有13人,4级有5人,5级有3人。

3 讨 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于高发疾病,患者疼痛剧烈,通常会采用西医治疗,但是疗效一般。传统中医方案有着自身的优势,而三叉神经痛属于暂时性镇痛,存在于感觉、运动功能区域,发作时,患者感受到较大的疼痛感,在非发作期不对患者产生影响。有研究指出[1],针对50岁以后的人群,其发病率更高,且女性多于男性。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手术方案,该治疗可以解除三叉神经痛入脑干区的血管压迫,但是对于微血管减压严格的手术而言,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患者,该手术模式不仅操作有效,且具有安全性保障,也是老年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结合本次治疗上看,患者术后的疗效更好,各项不适反应也在术后逐步得到解决。从手术上分析,在侧位X线下,球囊可表现出多种形状,而如果为梨形,则术后疗效更好。梨形可说明球囊进入到三叉神经Meckekl’s腔,而椭圆状则说明未进入[2]。

此外,从患者疼痛度上看,球囊压迫时间起到了决定性因素,对于术后面部麻木的发生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故而,若早期可采取3-10min的压迫,虽然可减缓疼痛,但是面部麻木感严重也是患者无法接受的。故而,我们提出将压迫时间缩短在1min,此时,面部不适症状可降低。从球囊位置上分析,有学者指出[3],导管位于Meckekl’s腔内侧,对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患者有着不错的应用效果,对于第二支疼痛和第三支疼痛的患者,则可分为位于Meckekl’s腔的中心位置和外侧,从而提升治疗疗效。从囊内压力参数上看,研究指出不同患者的Meckekl’s腔存在差异性[4],所需压力不同,只有合适的压力值才能够带来较好的治疗疗效。最后,对于老年患者,在手术中必然会有风险性,也会由于血流动力学突变,加大对心脑系统的影响,故而要检测关键性指标,保障治疗安全。

综上所述,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有助于改善老年三叉神经痛问题,该手术方案安全、有效,对于老年患者具有适用性,不失为首选治疗方案,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手术细节。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穿刺针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