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国家,因“地下野火”走出半殖民地

2021-09-12金姬

新民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暹罗帝国主义

金姬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签订的《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事实上,在当时的世界,与中国处于类似“半殖民地”的还有奥斯曼帝国、波斯和暹罗。在西方列强的蚕食下,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国家除了丧失领土之外,在现代化过程中走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伊朗和泰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说法何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的研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概念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半封建”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已经开始使用,而“半殖民地”概念则是列宁在阐述民族殖民地问题时的用语,且最早用“半殖民地”或者“半封建”概念指称中国的也是列宁。

早在1912年和1915年,列宁曾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与《社会主义与战争》等文章中,分别提到中国是半封建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1916年初,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文中,把波斯、中国和土耳其列入半殖民地。他把半殖民地称为“过渡形式”,认为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1929年2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通告第28号》,指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

1939年12月,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重要著作,准确地阐释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例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占着显然的优势;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软弱;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正因为毛泽东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作了科学的论证和总结,此后,中国共产党内和中国社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基本统一了。

由此可见,19世纪围绕东方问题上演的一幕又一幕近代外交史上的大剧,导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诞生,也加速了这些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帝国主义争夺的缓冲地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俞沂暄老师对《新民周刊》表示,半殖民地是指帝国主义势力渗透很深,甚至把持了一国的经济等命脉,严重损害了该国的独立和主权,但是并没有直接统治该国,该国法律上仍是独立的。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国。

从帝国主义国家的视角来看,为什么不对一些国家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使之保持法律上独立的状态,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缓冲地。例如,暹罗是英法在中南半島统治的缓冲地,波斯是英俄争执不下的国家,奥斯曼帝国的独立是英国制约俄国的重要环节。这一点在中国也部分成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就认为,清政府如果垮台,最有利于近水楼台的俄国。

另一方面,半殖民地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而言在直接统治上颇有难度。以中国为例,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个地区差异很大,人民不屈不挠——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就是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发反抗的力量。暹罗王室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民众基础;波斯是文明古国;奥斯曼帝国曾经不可一世。换言之,在帝国主义疯狂争夺的时代仍保持独立的半殖民地,都是那些历史悠久、政治传统深厚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两千多年大一统传统,是个统治完备的中央集权国家,尤其是清朝在维持大一统方面成效卓著,在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对边疆地区统治方面有很多举措,19世纪70年代还收复了被阿古柏侵占的新疆,这是很了不起的,更是其他看上去相似的国家比不了的。

19世纪列强角逐下的棋子

在钱乘旦主编的八卷本《英帝国史》第五卷中,提到整个19世纪,觊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对巴尔干和近东、中东地区抱有野心的西方列强(主要是英、俄、法、奥、普鲁士),根据自身的利益彼此勾心斗角、时分时合。

由此可见,19世纪围绕东方问题上演的一幕又一幕近代外交史上的大剧,导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诞生,也加速了这些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波斯恺加王朝末代皇帝艾哈迈德·沙(中)在军事政变后被迫退位并流亡。

以奥斯曼帝国为例,这是个西方意义上的帝国,核心区域就是现代土耳其,还有通过征服获得的地区,如西亚、北非、巴尔干。奥斯曼帝国内的各个地区之间差异很大,与核心区域之间的联系相对不够紧密。因此,19世纪后期巴尔干地区俄、奥势力进入,逐渐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北非、西亚则是英法势力进入,造成这样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19世纪,俄国从未放弃占领君士坦丁堡、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图谋,甚至试图通过引诱英国共同参与瓜分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然而,对英国来说,只有维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才最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因此,整个一部19世纪初到中期的欧洲外交史,基本上就是英俄两家斗法的历史,是英国运用各种手段阻止俄国自由进入地中海,夺取奥斯曼属地,并向东方扩张的历史。

猜你喜欢

奥斯曼帝国暹罗帝国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奥斯曼帝国后期为何要囚禁继承人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评《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十九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儿童职业教育
暹罗水泥公司剥离在暹罗稳定剂和化学品中的股份
《暹罗馆译语》与现代泰语读音差异
曹曦文&暹罗猫 世界那么大带它一起去看看
夏之味 暹罗游记 曼谷篇
尼共批印度像“帝国主义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