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要创新的武则天

2021-09-12首杰

福建文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唐高宗乾陵商鞅

首杰

清明刚刚过去,野外是一片繁花,我想起了远在西北的乾陵,那是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的陵墓。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很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政治家。她从建立周朝,到立王子哲为太子,最后被迫退位。周朝覆灭,唐朝重兴,武则天的政治生涯走了一个圈。抛开她为了称帝而采取的恐怖惨杀手段不谈,她的政治手腕,争权夺利的能力,都玩得相当高妙。

自春秋戰国以降,历史上有许多希望推动社会进步的革新者,如战国时期的商鞅、北宋的王安石和清代的戊戌六君子,他们的变法都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重大的政治影响。参与变法的改革者,都来不及看到自己的政治成果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因为在此之前,其个人命运已经发生了变化。商鞅两次变法,使原本较为落后的秦国很快富强起来,诸侯各国对这个新兴的强国不得不心存畏惧,商鞅为此得到了十五座城池的封赏。但秦孝王去世后,惠文王即位,商鞅最终被处以五马分尸的酷刑。

再说王安石。王安石被迫下台后,司马光当政,将推行了十六年之久的新政全部废止,王安石闻之此事不久即离开了人世。参与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躲的躲,逃的逃,被杀的被杀,结局真是可泣之极。在封建社会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所有变革的艰难和失败,以及作为改革者的孤独,其处境和结局是非常相似的。以后人的观点来看,当一个社会出现了要求变法和改革的声音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就是需要来点刺激的时候了,就推动社会进步而言,变法当是比社会动荡和爆发战争更好的程序和佐料。在封建社会,历代变法者都顶着层层的压力,其结果多以失败告终,不能不让人感到人类社会进步的可疑。深入考察发现,最致命的一点是社会的变化多样以及变革者的力不从心,以及封建君主的多疑和政治局限。商鞅、王安石贵为丞相,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六君子也得到光绪帝的支持,按道理其变法的力度应是很大的,但迫于既得利益和顽固势力的压力,同时受制于变法韬略的局限,最后是空有报国志、难以展宏图。

与之相比,武则天的作为就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最初的想法与当今流行的看法是一致的,即所谓“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其实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前,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清除了皇帝身边那些碍手碍脚或已无利用价值的女人,包括王皇后和萧淑妃。武则天征服唐高宗后,开始实施她的“女性企图”,这时还不是夺取皇位,而是生几个皇子,安插若干个亲信,培植一些外戚,偶尔发表一些“治国方略”。位高权重的武则天遇上了贵体欠安的唐高宗,她的“妇人之见”也就逐步得以实现。但她并没有裹足不前。在这一点上,她比慈禧太后更为高明也更为开拓。慈禧太后至多不过是垂帘听政,最大的愿望也只是实现一个女人的愿望,尚不敢自立为帝,还是得拿一个傀儡皇帝当遮羞布。但武则天不,她心中应该有着更高的理想和追求。高宗在位后期,长期染病,且也畏惧武则天的威权,此时的武则天已然亲政,表现出她杰出的治国才能。高宗驾崩后,武则天称帝的野心更为强烈,她的政治手腕绝不亚于任何当朝皇帝。废却中宗、幽禁睿宗、屠杀唐室直至废唐建周后,她终于得以一展自己的政治才能和治国方略。

实事求是地说,武则天能从一个“后宫佳丽”演变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女皇,美色的意义已经让位其雄才大略了。她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治国主张和用人之道,不是没有阻力,没有风险,更多的是得益于她是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既能在号称男人世界的朝廷中游刃有余,又能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按照常理,武则天只要稍稍用点劲,巩固其武氏政权,这天下可能就如当初秦王嬴政所希望的代代相传,成为武家天下了。以她的智慧来看,她是完全有这份能耐和条件的。即使遇到唐朝旧臣的反对,即使武氏后代出现过多的无德无能之辈,已经羽翼丰满、江山稳固的武则天也是完全有办法传位于武氏后代的,若不是武则天以国家的发展为重抑或被太阳照花了眼,谁又能改变得了这样的历史进程!大约是武则天当久了皇帝,便有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也许还有那么些许的忏悔之心,或是不想让后人对她的作为指手画脚,于是便产生了让江山重归李家的想法。对于这样一件有悖常理的事情,武则天做便做了,而且是雁过水无痕,想来真是有趣,就像当初她从李家夺走江山一样,现在她又从容不迫地把江山还给了李家。这样的大气谁学得来!武则天的豪气使之获得了一个善果,这便是她死后得以和唐高宗合葬在一起,长安边上才有了被后人称之为一绝的两个皇帝、一对夫妻的乾陵。

那一次拜谒乾陵,本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却不料是阴雨连绵,正应是如今春季的征兆。看着连绵的细雨和高高的山峰,浮云一别,流水十年,是不是也是一个小小的轮回?

责任编辑林 芝

猜你喜欢

唐高宗乾陵商鞅
辽代显陵、乾陵考古发现述略
乾陵云集盛唐珍宝却保存完好
論李勣與廢王立武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唐高宗对东北亚政治秩序的构建
唐高宗不是傀儡皇帝
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道教与政治
树敌太多商鞅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