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劳动教育之花盛开在日常生活化中

2021-09-12蓝柳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1期
关键词:值日劳动技能

蓝柳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的发展高度,提出了“四个尊重”,并且把尊重劳动放在“四个尊重”之首,突出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基础作用。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随着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各大中小学掀起了劳动教育的热潮,有的学校专门为学生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有的学校带学生到很远的地方体验农事活动,更有不少学校轰轰烈烈进行各种劳技竞赛,留下很多形式主义上的照片。

笔者认为,劳动活动不等于劳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过程要让劳动结果有教育意义、起教育作用。单纯地“打卡”“交照片”“出一次汗”是没有劳动教育深度的。真正的劳动教育是心的教育,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生的生活日常和成长必需。劳动教育应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为起点,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环境。只有把劳动教育放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小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生活的体验,获得生活的乐趣,从而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才是有生命力的劳动教育。

一、立足校内日常劳动,培养劳动习惯

劳动创造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劳动的影子。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日常值日就是最好的劳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没有实践的教育就像“空中楼阁”,劳动的双手才是“智慧的创造者”。

对于学生的日常值日,首先,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是自己的义务与责任,树立劳动意识。其次,对于每一项值日任务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劳动技能的示范,教师或者劳动技能较强的家长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如,地怎么扫、怎么拖,桌子怎么摆,黑板怎么擦,值日生之间怎么配合,劳动工具怎么用……都要明确示范。再次,对学生的值日一定要作好记录和評比。要实行值日小组制,轮流当小组长。小组内要评比“最佳值日生”小组间要评比“最佳值日小组”,树立标杆、正向引导,提高质量意识和合作意识,才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最后,正确对待劳动,不要把值日当成奖罚手段,避免学生轻视、讨厌劳动,从而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喜欢劳动、享受劳动。

二、扎根家庭日常劳动,历练生活技能

《纲要》里提及的劳动分为三部分,其一就是“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提出“立足个人生活事,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家校沟通让家长成为学生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协助者。

家务劳动要有计划性,根据一到六年级年龄特点分阶梯地对学生提出要求,列出家务任务单,难度逐渐加大。每个年龄段的家务劳动可以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必须完成的,生活自理方面的,如,自己的衣服叠放、内衣裤的清洗等。另一层面,是家庭共同劳务,如,洗碗、拖地、煮饭等。第一层面的家务劳动必须由学生独自完成,第二层面的家务劳动可以根据学业情况有选择性完成。家长要做好学生劳动的督促、监督和评价。

家长可以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助攻家务劳动。结合学校的劳务任务和要求,可以把劳务技能强的家长劳动过程拍成视频,放进微信群或者抖音中。“如何快速又好看叠各种衣服、如何高效擦玻璃”教给学生生活化实用劳动技能。学生有了家长的亲自示范与引领必定颇有兴趣和信心满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们比一比家务劳动技能,录成视频让班里的同学互评,家长互评,以赛促评、以赛促练。真正做到培养劳动兴趣,历练劳动技能,让学生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三、融合学科日常教学,增强劳动观念

劳动源于生活,源于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学。劳动教育如果只满足每个星期的一节劳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要充分挖掘、利用每一个学科的劳动教育内涵。每个学科所教知识背后都有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如,语文课上学了《端午节的由来》,学生除了知道端午的由来,也可以让爱吃粽子的学生跟着父母学包粽子,动起手来,做自己爱吃的美食。笔者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劳动教育。又如,学习《二十四节气歌》时,让学生们亲近大自然,去菜园走走,摸摸小豆子,摘摘小苦瓜,动动手,松松筋。数学课上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教具、学具。音乐课上教贝多芬的曲子,还可以讲贝多芬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他的成长不仅因为有天赋,还需要持续不断地训练、磨练、这本身就是劳动。只有让劳动教育渗透、贯穿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方式里,才能切实增进学生的劳动观念。生活化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从不同学科中寻找、加强、落实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劳动教育思想融于学科教学的各方面,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联动社区日常生活,增加劳动渠道

劳动教育应当有开放性。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不应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校社合作也是劳动教育的有力条件。社区是学生除了家庭以外最贴近的社会生活圈子。社区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劳动教育。有的社区有工厂,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有的社区有大型商场,可以让学生去体验家庭购物;社区有敬老院,可以组织学生去探望老人,为老人家打扫卫生;周末也可以让社区或者小区的工作人员带着学生巡视社区,维持秩序,增强小主人的意识感、责任感。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动,让社区生活丰富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中小学生真正体验劳动的快乐。劳动教育的主体是多样化的,不仅是科任教师、班主任,也可以是家长、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敬老院。因此,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在家校社联动配合上。

总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小学阶段是劳动教育最关键的时期,只有把劳动教育扎根我们学习生活的日常中,这样的劳动教育才能持续,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从最简单、自身最需要的做起,才能从中感受到劳动教育的乐趣,才能培养劳动教育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的观念。这是学生未来生存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立足实际,形成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育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值日劳动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
值日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小熊值日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