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朵金花配五育,一朵金花培一育

2021-09-12何晓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1期
关键词:课例指南思政

何晓锋

今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构建了以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佛山《道德与法治》学科(思政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项目”(全省同类学段仅2个,以下简称“基地项目”),以落实《指南》为契机,推进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依托教研基地项目建设,创新“五朵金花配五育,一朵金花培一育”实践路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学科育人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主要目标

对照《指南》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思政学科配套育人举措,推动“智育独大”向“五育并举”转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学科育人体系,把学生发展质量状况作为检验基地建设成效的核心标准。

二是坚持统一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悟透《指南》关于学生发展各个考查要点的目标和问题导向,辩证施策,形成纵向衔接、横向配合、有机融入、彼此协调的育人格局。

三是坚持遵循规律。紧贴学科属性和特点,提升科学性和适宜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适应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不同类型教育特点,给各地、各学校操作留出空间,确保有效实施。

四是坚持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专门课程与各类课程相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有针对性开发配套数字化课程资源,用生动活泼、易于接受形式,增强育人实效。

五是坚持协同推进。激发共建单位、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与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等合力共建思政育人基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等协同推进的育人大格局。

三、实施内容和路径

基地项目建设周期三年,在全市组建五所基地学校,每所学校组成若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学科教研团队。基地项目将五所基地学校与坚持“五育”并举要求结合起来,赋予“五朵金花配五育,一朵金花培一育”形象说法。建设周期内,各基地学校结合办学特色,紧紧围绕《指南》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中“品德发展(德)、学业发展(智)、身心发展(体)、审美素养(美)、劳动与社会实践(劳)”等五项关键指标认领其中一项重点研究与实践(其它项作为日常开展)。

这过程需要每个基地学校整合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和资源,讲好思政课,注重实践教学,用好社会大课堂,探索家校合作方法,得出成功转化案例,并及时总结育人心得,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以思政学科教研基地育人模式落实《指南》。具体实施路径及效果图如下:

思政引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和办法,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教师,形成育人的良好氛围。

思政课例——以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中的考查要点作为教学方向和课程目标,寻找思政学科对应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授课,完成对应指标的课例示范。

思政资源——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扩展和深化课程,打破封闭的、孤立的课堂中心模式,加强教育活动之间的整合与连续,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思政成长——加强自主学习,改进育人方式,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思维,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思政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反思。

思政转化——关心每一个学生,帮扶每一个学困生,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记录学生通过系列学习的进步转化案例,是评价本项目开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思政协同——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共育共建的协同思政育人模式,引导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思政基地——校地结对,实践育人,建立以学校为圆心点的共建育人基地,积极参加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外活动,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为思政育人提供广阔天地和丰富资源。

四、操作模式

每所基地学校围绕认领的重点内容,每学期要求完成上述实施路径要点不少于两次行动。下面以 “思政課例”为操作模式,对照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五个方面重点内容选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应课例达到育人目的。

(一)品德发展(德)

考查要点:A1.B1.1——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从小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课例示范:小学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敢屈辱,奋勇抗争”到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

(二)学业发展(智)

考查要点:A2.B5.12——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有信息收集整合、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有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课例示范:小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我们有新玩法”。

(三)身心发展(体)

考查要点:A3.B7.16——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意识,掌握安全、卫生防疫等基本常识,注重日常预防和自我保护,具备避险和紧急情况应对能力。

课例示范:小学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

(四)审美素养(美)

考查要点:A4.B9.21——经常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观看文艺演出、参观艺术展览等。

课例示范:小学五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

(五)劳动与社会实践(劳)

考查要点:A4.B9.21——经常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观看文艺演出、参观艺术展览等。

课例示范: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和小学四年级上册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

当前,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空前重视。作为思政学科基地项目,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指南》强调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红线贯穿始终,以五所基地学校对接“五育”并举育人要求,探索基于学生发展质量融合思政学科配套育人举措,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实现育人效果的同时,也有助于学校和教师落实执行《指南》,领悟其中理念和价值导向,形成以《指南》推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识。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课例指南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课例
指南数读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