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的对比

2021-09-1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5期
关键词:氏杆菌脊柱炎脓肿

王 强

(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青岛 266400)

就实际情况而言,脊椎结核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疾病诊断影像学比较的相似,临床极易误诊。对脊椎结核患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进行MRI影像学检查,并对其影像进行分析。脊柱结合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均是因为寄生菌感染致病,由于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比较的相似,且临床表现也相似,进而极容易导致误诊。选取两种病患各30例,时间段为近1年,研究其差异与特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区间为1年,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脊椎结核患者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各30例,总计60例患者,实施MRI检查,分析两组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检查结果。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7例与13例,患者年龄为40~73岁,中位为(49.12±3.17)岁。观察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各为16例、14例,年龄为41~74岁,中位(48.23±4.17)岁。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本患者满足的诊断标准:符合WHO制定的实验室病理学诊断标准[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可见布氏杆菌血阳性,患者可见明显的关节疼痛、机体发热与淋巴结肿大等。结核脊椎炎患者为明显的盗汗形式,为结核中毒,且为低热症状,患者全身乏力,实验室菌群培养为阳性。

1.2 方法

选择的检查设备为GE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宝石能谱CT),设备扫描区域为常规横断面扫描、脊柱冠状面扫描与矢状面扫描。扫描线路为脊柱的专用线圈,平扫序列,选择T2W1、T1W1及轴位T2W1。扫描的层间距为15.0%,扫描层厚度设置为4.0 mm。一些行冠状可选择T2W1扫描。MRI的扫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鉴别诊断。重点分析与鉴别累及的阶段、病变的部位、病变的钙化、骨质的损坏、椎体的成角与椎间隙变窄等指标。骨质的损坏可划分为边缘型、中心型两种,前者为椎体的边缘、后者属于椎体中心的骨质受到损坏。椎旁病变划分为弥漫性、局限性两种,前者影像学表现为椎旁脓肿变化超过同一个椎体,后者为不超过。成角与椎体的坍塌,轻度症状为塌陷的成角度、椎体压缩比椎体上径、下径小于1/3,成角的度数为10°以内。重度为塌陷的成角度、椎体的压缩大于或者是等于椎体上、椎体下的1/3,成角度数为10°以内。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涉及的数据均在Excel表格内开展分析,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22.00,实验数据中,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组内指标的统计学情况,以0.05作为界定,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MRI检查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就骨质损坏类型、椎旁病变类型、成角或椎体、椎间隙狭窄等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MRI检查结果对比[n(%)]

2.2 对比两组MRI两组患者特征

脊柱结核患者的椎旁可见明显的多个节点脓肿,甚至蔓延到了周围的器官,脓肿的信号为T1、T2,且椎旁组织边界清晰。可见椎体破坏十分的严重,信号为T1、T2,压脂序列为长的T2信号,范围相对较大,椎间隙逐步消失或者是椎间隙逐步变窄,可见明显的后凸畸形态。

布氏杆菌脊柱炎可见明显的局限性,脓肿比较的小,为T1信号与长T2信号,压脂序列的信号范围较小,对椎体产生的破坏也比较大小,皮质边缘与椎体的结构比较的完整,并无任何的脊柱凸急性,且椎间隙比较窄,也比较的轻。

3 讨论

相关统计表明[2],当前国内脊椎结核的发病率较高,发病概率为40%~50.0%,属于临床上的常见肺部之外的结合疾病,会引起机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且会对椎体产生损坏,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本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由布氏杆菌导致,这类疾病主要是因为食品污染、与患病牲畜直接接触致病,属于WHO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脊柱结合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均是因为寄生菌感染致病,由于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比较的相似,且临床表现也相似,进而极容易导致误诊[3]。通过选择MRI鉴别诊断方式,可将两种疾病的诊断精准率提升。MRI检查技术也可作为两种疾病的首选诊断与检查方式,其辨别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椎体的改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可见明显的椎体边缘损坏、骨质损坏,T1为不均匀的低信号,且T2属于混杂信号。一般情况下,影像学检查无死骨,可见明显的骨质增生,极易形成骨桥[4]。水肿区域为T2W,为等信号与高信号,T1W属于低信号,能够将椎体附件的结构损坏现象显示出来。椎体结合受累椎体为两个以上,并无单独的冷脓肿,也未见硬膜外脊髓压迫现象。

第二,椎间盘可见明显的变化,脊椎结核属于T2高信号,T1为低信号,布氏杆菌性炎信号可见明显的改变,且与病理成分有密切的关联性。

第三,软组织的变化,脊柱结合周围软组织可见阴影,为袖套状态的椎体损坏,损坏部位紧贴,扫描可见椎旁存在脓肿区域,并无结核现象,也无冷脓肿流注情况。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可见不同程度的脓肿形成,且可见椎旁组织肿胀,患者的肿胀会延伸到腹股沟或者是臀部。

第四,患者可见椎管改变,脊柱结核并无椎管脓肿,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可见椎管现在,可见脊髓受压。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致病原因为布氏杆菌导致,布氏杆菌主要是通过羊、牛与猪等途径传播,该疾病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一般在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及内蒙古区域的发病率较高。患者之后患者可见腰椎部感染,临床表现为乏力、Garena、持续性的胸部疼痛、四肢疼痛、腰背部疼痛与颈部疼痛等,部分患者开年头痛、神经痛,或可见淋巴结肿大等,患者的脊椎活动功能会受限[5]。脊柱结核一般是肺结核、消化道结合或者是淋巴结合导致,脊椎结核患者在发病之后,可见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相似的症状,临床极易误诊,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延误。

若是脊柱感染病变患者可获得及时的治疗,则可将疗效提升。临床上针对这类患者,实施M R I检查方式,影像可见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并不是完全的相同,若不注意,极易误诊,会影响后期的诊疗。进而要求在检查期间,要注意病变类型的观察,要注意不同之处的审查[6]。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MRI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脊柱结核患者临床影像为椎体塌陷畸形,且可见死骨、可见椎体的钙化现象严重。患者的椎间盘比较的狭窄,损坏程度比较的严重,椎体旁的脓肿范围也比较的广泛。相对而说,非结核性的脊柱炎患者影像为椎体塌陷畸形,会累计病变部位,可见轻微的死骨、钙化程度,椎旁脓肿程度比较轻微,椎间盘的状况较好。

国内有研究表明,脊柱结核患者极易出现椎体骨质损坏,椎体之间的间隙比较的狭窄,或者是椎体间隙消失,椎体旁可见脓肿范围变大,经常性的伴随着死骨,患者极易出现脊柱畸形[7]。化脓性的脊柱炎患者,椎旁脓肿比较的小,少部分的患者可见椎体塌陷与急性,病变累及数量、累及椎体较小。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影像学为韧带明显钙化,一般情况下椎小关节骨质的损坏程度比较的高,一般大部分的患者可见明显的骨质增生,这与本文的结果相似。因此,在临床检查诊断中,要结合实际选择M R I诊断技术,对脊柱感染性病变患者实施检查,及时鉴别脊柱结核与非结核性脊柱炎患者。

综上所述,针对脊柱结核与非结核性脊柱炎患者,实施MRI检查手段,可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氏杆菌脊柱炎脓肿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核磁共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价值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