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市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2021-09-12李艳龙韩登俊俞天泉王多文刘海涛

防护林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保护对策

李艳龙 韩登俊 俞天泉 王多文 刘海涛

摘要:被誉为“全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1],其功能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甘肃省武威市湿地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武威市湿地保护对策。

关键词:湿地资源;湿地类型;保护对策

1 研究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东南与兰州、白银市接壤,西与金昌、张掖市毗连,南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北靠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武威地处祁连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形成南部山区、中部绿洲和沙漠戈壁区。

1.2地形地貌

山区可分为中高山区和低山丘陵地带。中高山区,海拔2880~4872m,最高点冷龙岭主峰卡哇掌海拔4872m;低山丘陵地带,山势渐缓,海拔2000~2600m,为黄土丘陵地貌。境内平原,属河西走廊平原的一部分,海拔1350~2000m,称中部绿洲,是主要的农业灌区。沙漠戈壁区,系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一部分,为新月型沙丘链,主要分布在民勤、古浪县北部和凉州区东部。戈壁主要分布在民勤县北山山麓,凉州区绿洲边缘。

1.3气候条件

武威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南部祁连山,高寒阴湿,冬季长,无明显夏季,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均降水量310~522mm,年均蒸发量1961.7mm,日照时数2827.7h,无霜期85~165d。中低山区,年均气温1.5~6℃,年均降水量250~600mm,全年无霜期100~120d,是发展林牧业的基地。中部绿洲,属温带干旱区,年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52~185mm,年均蒸发量2300~2800mm[2]。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大风、沙尘暴、低温、干热风、霜冻等。

1.4水文条件

境内河流分属黄河和内陆河两大流域,黄河流域有金强河和大通河,内陆河流域为石羊河水系,有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金塔河、杂木河,西营河等支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地,靠祁连山雪水和部分降水补给,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

2湿地资源现状分析

2.1湿地资源情况

武威市各类湿地总面积为104211.16hm2,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6.15%[3]。按各湿地类型占甘肃全省同类型湿地情况来说,全市分布的河流湿地占全省河流湿地面积的比例为6.62%,面积为25266.97hm2,全市分布的沼泽湿地占全省沼泽湿地面积比例为6.09%,面积为75764.51hm2,全市分布的人工湿地占全省人工湿地面积的比例为5.4%,面积为2782.20hm2,全市分布的湖泊湿地占全省人工湿地面积的比例为2.5%,面积为397.48hm2。由此可见,分布的河流湿地占全省河流湿地面积的比例最高,而湖泊湿地占全省人工湿地面积的比例最低。详见表1。

2.2 湿地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湿地是气候、水文以及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水文条件的多样性,湿地类型也趋于多样[4]。武威市分布的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由于武威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所限,湿地类型相对简单,其中自然湿地所占比例较大,尤其是沼泽湿地。武威市各类湿地分布的特征明显,沼泽湿地绝大多数分布于人类活动和干扰较少的沙漠戈壁区,河流湿地广泛分布于中部绿洲,湖泊湿地零星分布于中高山区,人工湿地分布于水耗较大的民勤地区。详见图1。

2.2.1河流湿地

全市河流湿地总面积为25266.97hm2,其中永久性河流面积为13789.08hm2,占我市河流湿地总面积的54.57%,季节性河流面积为3168.21hm2,占我市河流湿地面积的12.54%,洪泛平原面积为8309.68hm2,占我市河流湿地面积的32.89%。我市分布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在洪水季时大量降水汇聚的河流可补给河漫滩及河岸,而在其它季节河流则水量较少甚至长期维持在断流或干涸状态。我市河流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大气降水、冰川融水等补给,位于河西地区最东端的武威市内陆河均来源于祁连山冰川。我市河流湿地存在的植物类型及形成的生态景观与周围存有明显区别,其原因在于因我市人口较集中,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用水强度较大,对这类湿地干扰较多,河流湿地表现出退化迹象。

2.2.2湖泊湿地

全市湖泊湿地总面积为397.48hm2,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及季节性淡水湖2个湿地类型[5],其中永久性淡水湖面积为373.23hm2,占湖泊湿地面积的93.90%,季节性淡水湖面积为24.25hm2,占湖泊湿地面积的6.10%。武威属河西地区人口数量及密集程度较大的地区,现这类湿地中的湿草甸部分被开垦为农田,但碱滩、芦苇沼泽一般都保留着较好的状态。虽然全市分布的湖泊湿地占全省人工湿地面积的比例仅为2.5%,但对于我市农牧业生产的保障、地区小气候的形成及休憩环境的营造等具有重要意义。

2.2.3沼泽湿地

全市沼泽湿地总面积为75764.51hm2,包括草本沼泽、灌丛沼泽、内陆沼泽及季节沼泽4个湿地类型,其中草本沼泽面积为9780.05hm2,占沼泽湿地面积的12.91%,灌丛沼泽面积为12540.79hm2,占沼泽湿地面积的16.55%,内陆沼泽面积为47590.91hm2,占沼泽湿地面积的62.81%,季节沼泽面积为5852.76hm2,占沼泽湿地面积的7.72%。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湿草甸等。我市沼泽湿地多集中分布于我市海拔较高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護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但也有不同程度的放牧活动,总体人类干扰较少,是我市重要的野生生物的栖息地。民勤县及凉州区的绿洲边缘土壤有渍水的特征,受降水量、上升毛细管地表水上升携带了溶解的盐分影响,促使了盐沼的形成。

2.2.4人工湿地

全市人工湿地总面积为2782.20hm2,包括库塘、输水渠及水产养殖场3个湿地类型,其中库塘面积为2412.83hm2,占人工湿地面积的86.72%,输水渠面积为280.50hm2,占人工湿地面积的10.08%,水产养殖场面积为88.87hm2,占人工湿地面积的3.19%。全市基本无人工景观湿地,除少部分库区外,其它多为解决农业生产生活或供给生态用水而修建的引水渠、排水渠等水利构筑物。人工湿地在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鸟类栖息、繁殖、迁徙提供了重要场所。

3 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生态用水相对匮乏,制约湿地保护的发展

由于湿地自身的发展过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湿地生态用水的补给尤为重要。受农业用水量大、气候干燥、持续干旱、降水稀少、补水匮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市湿地存在自然补水量不足问题。同时由于生态用水相对短缺,我市部分地区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等面临着水量补充不足的问题,甚至影响到我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3.2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需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

作为诸多野生植物资源与动物资源繁育栖息地的湿地,对维系生物物种的种群存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区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用地压力大,农牧业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有逐步逼近湿地之势。同时由于在开发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忽视湿地的保护,造成的湿地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生存环境的改变,生态系统趋于简单化,对湿地保护形成了新的压力。

3.3管理体系与法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工作管理能力待提高

湿地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各个保护部门在统筹协调与体系监督方面有所欠缺。农林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旅游部门等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协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湿地保护工作的推进。当前,国内还没有针对湿地保护出台湿地的专项法律,现有的单项资源立法中,有关湿地的条款零散化,难以对多元要素的湿地形成系统的保护。

4湿地保护对策与建议

4.1调剂增加湿地等生态用水

自然水供应不足是限制天然湿地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直接原因。因此,保证湿地必要的补水量是恢复湿地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用水标准、节水计划,并进行统一调度,保证总径流量一定比例用于天然湿地的生态补水和生态用水,积极探索、抓紧制定有关生态建设及生态用水管理的法规规章,依法保障维持天然湿地的基本用水,有效保护湿地资源[6]。

4.2优先发展新型的节能环保项目

水资源作为一项战略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尤为重要。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键要树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湿地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水资源的循环和平衡的维护及有着巨大的保障作用,保护湿地、涵蓄水源已成为整个河西走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应当突出湿地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开发利用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污染,减轻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减缓湿地压力,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整个地区的生态安全。

4.3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湿地保护及其生态建设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边界划分与界定以及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强制性限定人类活动空间,规范行为等来确保湿地及其生境免于干扰与破坏,建议各级财政要对国家级、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予以重点投资、实施重点建设,统筹解决保护区日常管理与项目建设经费,并建立健全吸引全社会力量保护建设的新机制,进一步明确林业等部门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的职责,积极保护我市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系统[7]。

4.4加强湿地管理体系、保护能力和执法体系建设

湿地管理系统的建立要从多部门协同配合入手,如农林部门、水利部门、旅游部门及环保部门等[8]。同时,严格控制和监管建设单位对湿地的污染、破坏,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要通过多渠道宣传进行提高,建立健全全社会力量保护湿地建设的管理体系,以最大效能来发挥湿地资源的生态效益。对于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开发湿地及变更湿地用途的建设项目,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要组织多部门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对湿地环境影响及恢复措施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湿地执法体系,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来对湿地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判读督查对于未经审批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建设单位及个人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王辉,宋长春,宋艳宇.三江平原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尺度依存性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案制定[J],湿地科学,2018(2):106-112.

[2]杨晓玲,丁文魁,李岩瑛,等.近50年武威市地气温差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15(8):2721-2725.

[3]樊辉,武全国,杨宇翔,等.中国湿地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4]马童慧,吕偲,张呈祥,等.中国5种类型湿地保护地空间重叠特征 [J],湿地科学,2019(5):536-543.

[5]唐小平,王志臣,张阳武,等.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体系设计及结果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3(6):62-69.

[6]安树青,张轩波,张海飞,等. 中国湿地保护恢复策略研究[J].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9,15(2):41- 44.

[7]徐慧博,乔红娟,雷茵茹. 中国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南方农业,2018, 12(19): 19- 23.

[8]鮑达明.构建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J].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6,12(1):4- 7.

李艳龙(1986- ),男,内蒙古通辽市,硕士研究生,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勘察设计工作,工作单位为甘肃省武威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保护对策
河北塞罕坝保护区马鹿初步调查及保护对策
浅议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婺源县古树名木调查和保护对策建议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遂平县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初探
西藏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
沧州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