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人文关怀感知的调查

2021-09-11王洁玉SanujaDahal刘义兰张可可张红菱魏翩郭慧玲张丰健毛靖徐晖

护理学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护生独生子女条目

王洁玉,Sanuja Dahal,2,刘义兰,张可可,张红菱,魏翩,郭慧玲,张丰健,毛靖,徐晖

人文关怀是人的本质属性要求。护理与人文关怀相融合的理念已成为护理行业的共识[1]。护生是护理队伍的生力军,其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2]。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需要基于人文的教学环境、建立关怀性课堂、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护理教师的角色模范作用,并辅以人文关怀实践[3]。护生的关怀感知程度对其关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4],可增强他们的信心,也会影响护生的批判性思维[5]。目前国内关于护生人文关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品质的培养、实习护生对医院关怀氛围感知[6-8]等,尚未见在校护生对人文关怀感知方面的报道。鉴此,本研究对湖北省3所护理学院的600名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感知调查,为护理院校的人文关怀教学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北省3所护理院校护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通过普通高考入学;大专或本科护理专业在读;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按上述标准纳入600人,男61人,女539人;年龄17~25(19.21±1.29)岁。本科生479人,其中一年级161人,二年级143人,三年级148人,四年级(五年制英语教学班)27人;大专生121 人,其中一年级82人,二年级39人。独生子女260人,非独生子女340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生人文关怀感知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和护生人文关怀感知两部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校、学历、所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护生人文关怀感知:由研究者参考同伴关怀测量问卷[9]、同龄群体关怀互动量表[10]、护生对带教老师关怀感知问卷[11],护理关怀教育的文献、书籍,以及对护理院校教师及学生质性访谈、文献回顾后制订初步调查问卷,然后经咨询2轮专家后制定。问卷包括校园环境关怀(5个条目)、学校管理关怀(8个条目)、教师关怀(13个条目)、同伴关怀(8个条目)4个维度共3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非常不同意= 1,不同意=2,不确定=3,同意=4,非常同意=5),总分为34~17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生感受到的关怀越多。本研究中问卷内容效度为0.897,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3,环境关怀维度0.821,管理者关怀维度0.941,教师关怀维度0.966,同伴关怀维度0.955。

1.2.2调查方法 正式调查前征得护理院校领导同意后,向护生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在取得护生的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并检查问卷填写情况,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F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得分 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得分见表1。34个目中得分排序前5和最后的5个条目见表2。

表1 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得分(n=600) 分,

表2 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得分排序前5和最后的5个条目

2.2不同特征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得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得分比较

3 讨论

3.1护生人文关怀感知现况 在本研究中,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得分较高, 达4.03±0.59。表明护理院校中总体关怀氛围较好; 人文关怀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护理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有益于通过护生将人文关怀传递给患者,这与相关研究报道[12]一致。深入分析护生人文关怀感知特点,发现同伴关怀维度得分最高,为4.17±0.67,其中有4个条目进入得分前5,说明同学间的关怀是本次调查中护生感受到的最重要的人文关怀要素。分析原因可能为,护生在校期间共同学习、生活,彼此熟悉,相互了解,有需求彼此能第一时间知晓并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感受到了最浓厚的同伴关怀[13]。当护生体验到来自同伴的关心时,可以获得相应的关怀知识和关怀技能,有助于其关怀能力的培养。得分第二的为教师关怀维度(4.06±0.66),其中“尊重学生”条目得分进入前5。提示教师在教学中能以护生为主体,充分尊重护生的意见和建议,学习上注重言传身教,培养护生护理专业、科研能力。得分最低的为环境关怀维度,仅3.84±0.74,3个条目得分排序位列后5,分析原因可能为,院校管理者和教师更多地注意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在生活中对护生个体可能关心不够,难以体察到护生的需求,而使护生感受的人文关怀较少;同时还可能存在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学校饮食种类及烹饪方面单调等不尽如人的方面。因此,院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对这些不足加以改进,更多地更全面地关心护生,让其在关怀环境中体验关怀关系。

3.2不同特征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分析 表3示,为独生子女的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在中国,独生子女从婴儿期开始就能接受更多的来自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物质及精神层面的关怀,这对孩子的关怀能力有积极影响[14],既可较快地感受到他人的关怀又对他人具有较强的关怀能力,这有助于其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怀关系。对此,院校管理者和教师更多地关注非独生子女护生,应尽可能抽时间与之交流沟通,帮助其正确认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关怀与被关怀的逻辑,提高其感知关怀能力。与大专护生相比,本科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得分较低。可能因为本科护生的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中相对涉及较多的人文关怀相关内容,从而对人文关怀期望较高,对人文关怀感知的评判标准较高;也可能由教学大纲、辅导策略、课程多样性,以及与教师的互动时间长短造成[15-17]。对于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建议定期开设人文理论讲座,在选修课中增设人文教育课程,全面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不同年级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得分比较,专科学历中二年级护生显著优于一年级护生。分析原因可能为专科学制为3年,二年级护生在下一学年就要进入临床实习,此时理论课程已学完,更多地为专科和实操课程,教师会更多地面对面地指导护生,关注度更高一些。而本科学历中一年级护生人文关怀感得分最高,分析原因:本科学制为4~5年,一年级新生入学,学校有新生接待、学生专项活动、新生兴趣活动、选修课安排等众多此前未曾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与高中阶段有很大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护生认为在校时间还长,没有高年级护生面临床实习或毕业选择的紧张和担忧,因而人文关怀感知得分较高。提示护理院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特别关注专科低年级护生和本科高年级护生,采取针对性措施培养各年级护生的关怀感知。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校护生人文关怀感知度较好,其中同伴间关怀最高,其次为教师关怀;管理者关怀和环境关怀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护理院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全面加强院校人文关怀建设,使护生在一个充满关怀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对护生加强针对性的关怀培养,全面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本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为量性调查,对护生深层的感知获取不足,今后的研究可增加开放式问题或开展质性研究,以方便护生更全面、更清楚地表达自身人文关怀感知。

猜你喜欢

护生独生子女条目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