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要素识别的案件管辖权判定技术研究

2021-09-11侯伟亮王雅静方军宋宝来孙宇声

魅力中国 2021年23期
关键词:管辖权金额法院

侯伟亮 王雅静 方军 宋宝来 孙宇声

(1.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192;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北京 102488)

引言

具备案件管辖权的法院,可根据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管辖权不能确定,审判就无以为继。

一、案件管辖权判别内涵

案件起诉时,管辖权确认作为重要的诉讼前置程序,如在审理中被提出管辖权异议,对当事人双方、司法公信力及司法资源利用等产生影响。

为减少案件审理阶段移送管辖的发生,解决各类案件管辖权判定困难、管辖权衡量判断标准过于单一、法官人工干预、人为判断超工作负荷易产生判别偏差等问题,研究准确高效的管辖权判定技术。目前针对管辖权判定,多聚焦于司法文书结构化处理[1]、法律文书要素识别[2][3],实现方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4][5]等研究方法。但在实际法院工作中,以上方法覆盖案由较少,法官人工干预、人为判断工作量依然较大,应用效果不佳,不足以全面辅助法官进行管辖权判定。

二、管辖权判定模型的构建

在诉前建立管辖权判定模型,以起诉材料、案件描述为主要信息源,构建三层模型架构,包括认知层、识别层和推荐判别层。

其中,认知层以相关法律条文判别规则为支撑,是对案件的诉讼法律管辖规定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转化为法院的选定依据;识别层是以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为前提,实现的信息识别,包括案由识别、诉请金额识别、地址识别等内容;判别层输出识别层的处理判决结果;推荐展示层输出建议管辖依据,展示管辖法院地址方位。

图1 管辖权判定模型

(一)管辖权判定认知

根据我国诉讼法规定,我国诉讼案件管辖权主要通过级别管辖规则与地域管辖规则确定,并分别由各类型案件所属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其级别管辖规则和地域管辖规则作出具体规定。

案件管辖权的确定规则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以民事案件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 修正)第二十一条首先定义由被告依据地管辖的一般地域管辖规则,第二十二条至第三十二条中规定合同纠纷等几类特殊案由案件的地域管辖规则,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纠纷等案件的专属管辖规则。从第十七条级别管辖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看出,一般民事一审案件原则上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特殊案件的级别管辖规则通过第十八至二十条分别作具体规定。

图2 各类案件级别、地域管辖权确定关联要素

结合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对管辖规则的规定可以看出,影响案件适用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的主要因素是案件的案由。而对于级别管辖,刑事案件可以通过是否是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的案件或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案件来识别案件是否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于民事案件,法发〔2019〕14 号《关于调整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标准的通知》中对各级法院民事案件管辖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即可通过对案件诉讼请求中争议标的金额来确定其级别管辖;对于行政案件,可以通过识别其是否为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是否为海关处理案件确定其适用的级别管辖规则,即判断案件行政主体和案由。

(二)管辖权判定识别

综合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两个维度的分析,决定级别管辖的关键要素包括案由、案情、诉请金额,决定地域管辖的关键要素包括案由、案件相关地址。

(1)案由的识别。案由是对诉讼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进行概括后形成的案件名称,是基于案件由来及内容的概括。一般不同类型案由的审理法院级别不同,案由的确定对进一步确定管辖法院至关重要。在案由识别模块设计中,主要分为四个关键过程:一是起诉材料客观实体识别,并将非结构化文本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二是分词处理,并去除语气词、符号、标点等非关键词汇信息;三是对上一阶段去除冗余后的分词提取特征,生成词特征向量;四是将词特征向量为输入,通过案由特征分类模型确定单一特征确定案由,统计起诉材料所有特征向量在各类案由出现的频次,以频次最高者为最终确定案由。其中,在第四阶段中实现单一特征向量案由确定的关键是对案由标签数据集通过CNN+LSTM 模型训练,建立案由特征分类模型。

图3 案由识别模块设计流程图

(2)诉请金额的识别。诉讼标的额是指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涉及诉讼标的额计算的主要包括借贷计算、赔偿计算、违约金计算、合同纠纷、借款计算等。人民法院在立案受理阶段对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金额作形式审查,并据以参考确定案件级别管辖,为此,本文将诉请金额作为管辖权确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诉请金额的识别主要以诉讼材料中实体数据的识别计算为主。实体数据包括本金、利息、利率等内容,对需计算处理的确定金额,通过建立计算金额模型确认。

(3)地址识别。通过识别起诉材料中当事人信息,关联当事人身份,给予参考管辖法院。地址识别即应用了实体命名识别的方法。地址识别模块的核心即为分词处理,并对去冗余后的信息与地址词典匹配、整合。

三、管辖权判定系统验证

综合案由识别模型、地址识别模型、诉请金额识别模型,将采集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4 种案件各1500 个文书样本数据进行测试,与实际场景中人工识别准确率、效率对比,管辖权判定系统平均识别准确率、效率均远高于人工识别。

四、结语

在明确管辖权判定规则的基础上,将识别起诉材料案由、地址、诉请金额等关键要素信息作为管辖权判定的重要依据。与其他方法相比,综合应用多要素信息实现不同案由的管辖权判定,达到更优于人工识别的管辖权判定,更有助于引导当事人选择正确的管辖法院,提高法官初步管辖权判定工作效率,间接提升司法公信力。

猜你喜欢

管辖权金额法院
全国法院2021年审结商业贿赂、逃税骗税等
论法律论证的性质:以“属人管辖权”范式为视角
国际空间站刑事管辖权制度评述
关于如何解决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文献综述
聚焦法院改革 促进公正司法
开封中院:坚守司法公正 共创文明法院
立案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入(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