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校园中的渗透现状调查分析

2021-09-10王媛媛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大学

王媛媛

摘要:本文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校园渗透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当今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存在一定问题。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内外在两个方面:大学生自我观念意识不强,其次受社会环境、教育方式的外在影响。通过调查得知,当前大学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还存在不足,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高校必须要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教学体系、重视课堂渗透、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等全方位为抓手,增加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使其切实承担起传承并发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校园调查现状;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1-0117-02

基金项目:优秀传统文化与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管理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939)。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渊源博大精深,是国家之瑰宝,民族之灵魂,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经久不衰的发展之根基。打造文化强国、发展文化自信,是高校教育的神圣使命。为了更为全面地掌握当今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现状,本研究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问题报告并提出相对意见以供教育参考之需[1]。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该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学习掌握情况,以此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习得问题,探究解决途径;同时收集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意见,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本校传统文化教学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含: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观性;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评价;传统文化的获取途径;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等各方面内容。

调查问卷包含选择题(含多选)30道、问答题2道。调查为期一个月,由该校传统文化教育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主编、辅导员辅助完成选题内容,并经学校学习研究会负责调查问卷的收发工作。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以学校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分析法等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各系部、各专业、各年级的大学生,确保调查覆盖全面。

三、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共计涵盖5个系部20个专业,问卷数量1000份,各系部分别发放问卷200份,共计收回问卷958份,其中无效问卷42份,回收有效率91.6%,基本实现调查对象从专业划分、年级划分的全面覆盖。

(二)调查结论

1.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判断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3%的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表示有了解兴趣,27%的学生表示兴趣不大。关于“孔子三纲五常对自我的影响力”一问中,有67%的学生表示影响较大,28%的学生表示影响很小,5%的学生表示没有影响。在“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影响力”一问中,有28%的学生表示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起到指引作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想还是较深的;53%的学生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性格行为有所影响,但影响并不明显;11%的学生表示在文化、艺术、娱乐、服饰、建筑等方面的影响力较大,其它领域则不明显;8%的学生表示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生活毫无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性”一问中,有15%的学生表示仍然很蓬勃强大,36%的学生表示仍在发展,16%的学生表示已渐微弱,33%的学生表示正在消失。“西方国家节日在本土流行的成因分析”一问中,有58%的学生表示是青年人的现代个性特征使然,喜欢新奇事物;43%的学生表示毫无意义,无非是拉动消费的商家手段而已;24%的学生表示较为有意义,可以弥补本土传统节日的不足。

2.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评价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其中有86%的学生表示所在专业均有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74%的学生表示学校会经常举办一些有关的传统文化活动;然而针对参与情况了解到,仅有14%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加;35%的学生表示偶尔参与,有时间可能会去;33%的学生表示极少参与;18%的学生表示从不参与。9%的学生表示本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很浓厚,10%的学生表示较为浓厚,62%的学生表示很一般,19%的学生表示明显缺乏。关于个7%的学生表示个人非常匮乏传统文化素养,41%的学生表示目前较为不足,29%的学生表示自我从不缺乏。15%的學生优秀对传统文化的未来传承表示极为乐观,46%的学生表示较为更乐观,10%的学生表示极不乐观,29%的学生表示无法确定。在“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漠视的原因”一问中,有63%的学生表示受外土西方文化影响较深;54%的学生表示现代人各方面压力大,生活紧凑无暇顾及;57%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理解不够;52%的学生还表示传统文化太老套呆板;11%的学生表示传统文化涵盖面太广,应接不暇。

(三)大学生在学习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问题

数据统计分析可见,当前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不够乐观,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辨识不清、弘扬意识不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大多数学生尽管可以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生的积极影响作用,但仅有少部分学生能以此为准则约束自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参与性不够,传统文化知识较为淡薄。显然,该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

(四)大学生对学习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见

如何学习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一问中,学生们的回答囊括很多方面,主要有建议增加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多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国家出台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政策;自我提高传统文化意识;商家借传统节日以促文化传播等。

四、促进大学生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途径

(一)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核心,高校要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人文类、传统类文化课建设,让学生在一个全面系统化的教育环境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概论》《经典传统文化选读》等作为必修课,和专业课教学目标相统一,要求学生修满学时和学分,加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不足的补充,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同时,学校要积极发挥思政教学的引导性,深入挖掘思政教育中所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思政教育中渗入传统文化教育,构建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机制,以此有效引导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二)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渗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并能够升华体现出来是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开展优秀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本课程教师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深度挖掘文化价值并予以教学剖析,引导学生用所学传统文化知识待人接物、治学处事;思政课、专业课教师要依据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蕴藏的传统文化精髓,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例如,建筑学教师在讲授现代建筑技术时,可以追溯我国古建筑史,渲染其中包含的传统建筑文化,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建筑类知识。此举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能给学生带来较为系统全面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受到傳统文化熏陶、领悟传统文化精髓,提升自我传统文化素养。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如上述调查所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对校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不够满意,认为没有起到先天优势的传播作用,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宣传亟待提高。因此,学校应首先在校园基础建设上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营造传统文化元素、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其次,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各社团应多加组织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类专题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在学生身边广泛传播开来,提高传统文化渲染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3]。

(四)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

中国地大物博、民风淳厚,很多传统文化极具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价值、审美意趣,因此地方性传统文化也是学生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4-5]。学校在进一步培养学生优秀文化素养的同时,应学会就地取材,充分挖掘本地区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研究、实践学习,此模式更利于学生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正确解读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建立发扬、传承及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

参考文献:

[1]苏晓岩,孟璐,高晓晴,等.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调查研究[J].视听,2018(03):226-227.

[2]綦晓斐.高职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现状调查报告[J].山西青年,2019(20):46.

[3]王增福,李桂艳.新时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调查[J].高校辅导员,2019(03):70-75.

[4]王小君,田宝贵.以地方传统文化品牌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以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20(23):58-59.

[5]匡书劲,王兵.大学校园建筑的传统文化叙事模式解析———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1号楼为例[J].大众文艺,2019(21):125-126.

(荐稿人:倪衡建,南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大学
至善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