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治疗仪结合手工器械龈下刮治、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应用于慢性牙周炎价值研究

2021-09-10徐小凡

医学前沿 2021年10期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

徐小凡

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超声治疗仪+手工器械龈下刮治或者传统超声龈下刮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传统超声龈下刮治治疗,同期观察组则采用超声治疗仪+手工器械龈下刮治。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vs对照组:97.37% vs 86.84%,P<0.05;治疗前2组PD、BI、PLI对比P>0.05,治疗后PD、BI、PLI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超声治疗仪+手工器械龈下刮治更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超声治疗仪;传统超声;手工器械;龈下刮治

慢性牙周炎是由于相关局部因素作用而诱发的牙周炎症性疾病,若患者病情未得到妥善控制,随着炎症的不断扩散还将进一步对牙周膜、牙骨质以及牙槽骨等造成影响。对该类患者以往多采取手工龈下刮治治疗,然而传统龈下刮治技术对于术者的操作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存在费时和费力的缺陷,超声龈下刮治的操作更为便利,并且省事省力。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发现单一的手工龈下刮治或者超声龈下刮治均无法彻底清除患者的牙周污染物。有报道指出[1]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更有利于改善龈下刮治质量。以下将分析在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中采用超声治疗仪+手工器械龈下刮治,或给予传统超声龈下刮治的临床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本院7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22~73岁,均值为(46.7±1.8)岁;发病时间1~7个月,均值(3.2±0.7)个月。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均值为(46.6±1.9)岁;发病时间1~6个月,均值(3.3±0.5)个月。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2组均于治疗前给予龈上洁治术进行治疗,运用超声治疗仪以及龈上工作头,保持工作头侧端与患者牙面平行,接触牙石工作头产生超声振动从而促使牙石击碎并震落,操作中对工作头角度进行适当调整,结束后实施抛光,通常1周后患者的牙龈炎症能够大致消退,继续实施龈下刮治治疗。对照组为超声治疗儀龈下刮治治疗,运用超声治疗仪以及龈下超声工作头,期间功率为低档和中档,水流14~23ml/分钟,确保工作尖周边组织能够维持于正常生理温度的范围之内,避免工作间温度过高而对患者牙周组织产生损伤。治疗中龈下工作尖需要与患者的根面维持平行状态,同时侧面需要与患者根面保持接触,进行施加压力,工作尖完成水平迂回动作。同期观察组则采用超声治疗仪+手工器械龈下刮治,操作方法如下:在对照组的操作基础上更加注重口内支点,刮治器保持0度角置入患者袋内牙石基底部,确保刮治器工作面能够与患者牙面之间形成45~90度角,根面需要施加适当的侧向压力,通过前臂以及腕部进行转动发力从而形成冠方运动,促使牙石刮除,在刮治过程中避免动作幅度过大,并与前一动作保持适当重叠。

1.3评价标准

(1)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症状表现均消失,咀嚼功能和牙周指数等恢复到正常状态,未见疼痛等不良反应;有效:症状获得明显缓解,咀嚼功能以及疼痛肿胀等现象均显著改善;无效:未能达到以上标准。(2)对比2组的主要牙周指标,即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和菌斑指数(PLI)。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组间对比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vs对照组:97.37% vs 86.84%,P<0.05。

2.2牙周指标组间对比

治疗前2组PD、BI、PLI对比P>0.05,治疗后PD、BI、PLI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

3讨论

现阶段龈下刮治的手段包括超声治疗仪龈下刮治以及手工刮治器龈下刮治。其中超声龈下刮治主要通过超声震动,从而快速去除患者的菌斑以及牙石,此同时具有的空穴作用以及声学微流能够破坏患者龈下微生态系统,在应用中操作简单以及效率较高和用时较短,近年来临床应用十分广泛[2]-[3]。然而超声龈下刮治应用中对于龈下牙石进行探查时可能存在感觉较弱的情况,特别是在平整根面以及去除肉芽组织等操作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缺陷。手工器械龈下刮治对于术者的操作经验以及手感均具有一定要求,同时操作中需要对器械进行频繁更换延长了操作时间,同时难度有所提升,这也使得手工刮治的应用中具有缺陷[4]。从本次的分析结果可知,观察组通过联合应用超声治疗仪以及手工器械龈下刮治,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同期对照组,与此同时治疗之后PD、BI等各项牙周指标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该综合治疗方案,更有利于提升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超声治疗仪+手工器械龈下刮治,更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张仕梅. 分析牙周根管超声治疗仪应用于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J]. 饮食保健,2020,7(2):250-251.

[2]曹国军. 超声龈下洁治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7):114-115.

[3]徐珊珊. 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应用于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对比[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8):74,78.

[4]霍文艳,王海锋,刘思思,等. 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5):723-726.

猜你喜欢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cy的影响
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者种植修复后的长期临床疗效差异
种植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伴有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
T.f和P.g在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邦沃磁致伸缩牙周治疗仪与传统牙周基础治疗的对比研究
Florida探针与普通牙周探针对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疗效的评价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应用时机对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的影响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派丽奥软膏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