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急诊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

2021-09-10唐瑛瑛张盼莉王远波

医学前沿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产后出血

唐瑛瑛 张盼莉 王远波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产急诊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最终统计两组患者的实力效果。  结果:45例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量达到(32.57±6.42)ml,小于对照组患者的(47.96±8.56)ml(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57±2.03)天,小于对照患者的住院时间(10.68±2.71)天(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妇产急诊患者产后出血时,应用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以降低产后出血量,合理控制出血发生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妇产急诊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护理方法

前言

产后出血属于产妇分娩阶段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种类,在子宫大量出血的情况下,极容易给产妇心理带来更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到产妇的恢复过程[1]。由于该症状在发病阶段较为突然,受到病情严重的影响,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健康。从产后出血的原因出发,通常与机体凝血功能存在障碍、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损伤等状况有关[2]。为了有效避免产后出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从产后护理出发,消除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遵从随机分配方式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40例研究组患者中,年龄在22岁到41岁,平均年龄达到(24.23±4.36)岁,患者平均孕周在(39.22±0.41)周,单胎与双胎分娩数量 分别为36例与4例,顺产达到33例,患者由于胎盘组织残留、宫颈乏力等原因表现为出血症状;对照组患者中,年龄介于23岁到40岁之间,平均为(24.31±4.29)岁,孕周达到(39.32±0.36)周,有5例双胎分娩、其余均为单胎,产后出血原因与研究组的因素相符合。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在分娩原因、年龄、孕周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手段,主要有心理干预、给予患者正确合理的用药指导、开展健康宣教等过程。

研究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按照操作流程呈现如下:

(1)产前护理干预:产妇在进入妊娠期以后,护理人员就应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讲述有关妊娠分娩等知识内容,提醒后续阶段应当做好的防护事项。告诉产妇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禁止过度熬夜和不合理饮食,优化饮食结构,注重营养均衡,按照正确的锻炼方式给予适当运动。护理人员还需要告诉产妇按照规定前往医院接受检查,及时观察胎兒的发育情况,听从医师的正确指导,保持合适的体位,为顺利分娩奠定良好的基础。

(2)产中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做出心理疏导,缓解产妇面临的压力,通过语言沟通及其了解产妇的想法,对于产妇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在产中阶段,保持对产妇生命体征重要指标的动态化监测。从具体的产程出发,观察宫缩情况,若发现产妇宫缩乏力的情况比较严重,就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帮助,利用借助宫底按摩等方法。随着胎儿娩出,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胎盘等结构的完整性,避免造成胎盘组织残留导致出血状况发生。

(3)产后护理干预:结合临床实践发现,通常在产后2个小时时间内最容易产生出血症状,护理人员要对产妇出血量做出统计。若发现出血量过多,已超出对应标准,就应该迅速采取措施完成止血操作。结合静脉注射方法对产妇实施营养补充,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避免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第一、在采用对应的护理方法后,观察患者产后出血状况,统计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第二、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按照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来进行统计,计算最终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获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23.0软件中展开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卡方检验,若p值小于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和住院时间对比

由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更短(p<0.05)。详细统计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满意率对比

使用常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率达到77.50%,应用综合性护理方法时,患者满意率高达97.50%,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大于对照组(p<0.05)。详细统计见表2。

3  分析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产妇在分娩阶段,受到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等因素的影响,极其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应对产后出血,甚至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的情况[3]。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必须借助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产妇尽快恢复。常规护理手段缺乏针对性,对于突然出血等准备性不足,而在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期间,能够为患者带来有效的指导,防止病情恶化,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4]。结合此次研究,研究组患者在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后,产后出血量降低至(32.57±6.42)ml,住院时间与常规护理也所有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更是达到了97.50%。综合性护理干预从产前阶段开始,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了解妊娠知识、加强营养补充、缓解压力等,动态化监测患者状况,最终发挥出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妇产急诊患者产后出血状况,在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后,可以降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靳琼. 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v.18(21):124-125.

[2]朱明月, 刘晨宇.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饮食保健, 2019, 006(051):171-172.

猜你喜欢

产后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不同止血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凶险型前置胎盘22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体会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