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皮影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校本化实施研究

2021-09-10鲁昕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4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

鲁昕

摘要:学校在开展非遗皮影传承和创新工作中,积极探索多种途径的校本化实施。基于大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以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明确研究任务;以零起点“皮影初始”学习,扎实基础课程;以多学科“五育融合”体验,丰富实践载体,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实现跨界赋能;以活动化“家庭教育”指導,焕新家校合作;以常态化“非遗传习”辐射,优化基地效能,不断赋予非遗皮影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让经典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皮影艺术;传承与创新;校本化实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我们要从中汲取养料,厚实孩子的文化底蕴。学校作为文化的传播机构,将非遗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乃至于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相融合,除了对经典进行复制和延续之外,以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进行传承和创新,才能让经典更有生命力。

一、界定课题,开展文献综述,明确任务

本课题着力研究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跨学科整合,实施“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知识为本”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推进学习方式改变,激发学生真实主动学习,开拓各种路径让皮影艺术重新焕发新生,让学生喜欢皮影,让教师开发项目,共同承担起非遗传习的责任。

围绕本课题,课题组查阅了《PBL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PBL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借力PBL,架构传统文化学习路径》,《学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新模式研究与实践》,《移影·制物·造境——四川皮影民俗文化的创意设计》,《皮影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等关于项目化学习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及经验以及皮影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相关研究,给课题组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启示。课题组把文献中的国内教育现状作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如何把握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比重,以及我校项目化学习的融入有了新的认识和理性思考。

1.皮影传承需要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

皮影戏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项古老的表演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艺术珍宝。任何传统艺术,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有自己的基因、要素和生命链,在这里蕴含着生命的全面意义。因此,确实要维系和增强一种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必须探询它的基因谱系和生命之根,找到它的灵魂和脉搏,从而从源头上准确认识,精心保护为了将这种艺术形式进行传承和发扬,完整地认识皮影的历史和制作技艺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开设基础的皮影课程,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感知皮影的发展及艺术特色,才能找到创新的支点,完成传统艺术的华丽转身。

2. 皮影传承需要赋予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

皮影戏的发展要立足于当下时代背景,探索时代发展趋势,充分与时代相结合,力求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继承。借助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与高校共享资源,建立实践与教学基地,以网站公众号等拓宽知名度,增强与新媒体融合等途径,都是比较成功的经验。同时借助数字动画为载体对皮影艺术的创新也是十分受学生的喜爱。皮影艺术造型风格的创新、场景设计的创新、制作工艺的创新、视听语言的创新、剧本的创新,都是对传统皮影戏的革新。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资源开发更多的文化创意产品、拓展皮影影像创意的应用领域。

3. 皮影传承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教育教学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学习内容应拾近弃远,置换成皮影艺术文化,如语文与皮影、美术与皮影、音乐与皮影、体育与皮影、编程与皮影、动画与皮影……将多学科课内外学习课程进行整合,使皮影艺术能整体的展示出来,让学生的懂得皮影艺术的精髓,学会欣赏皮影的乡土艺术特点,很好地传承下去,让皮影艺术资源走向全国,融入世界。

二、依据现状,找准关键问题,实施研究

自2018年引进皮影项目,学校一直在尝试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皮影戏剧”这个概念,历经近三年的探索,课题组在实践研究中逐步厘清以下三个相关问题:

如何在小学开展“五育并举”有效载体和项目化学习表现形式的皮影戏剧课程?

如何让小学生在皮影戏剧的熏陶中,传播非遗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如何以皮影戏剧引领学校文化发展和内涵发展,助力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的转型?

面对问题,课题组开始了皮影戏剧的实践研究,历经了——

1.从一场机遇到一个突破

2018年一次机缘巧合,上海花样经非遗传承人郑树林大师将座落于上海非遗小镇、来自河北承德的马氏皮影传承人引荐给了世界小学。皮影戏是我国独有的民间戏剧形式,历史十分悠久,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涵。课题组在广泛的学习和研究中,提出了“皮影戏剧”这一概念,以传统皮影戏为基础,结合现代戏剧、多媒体艺术、信息技术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革命传统的浸润与传承、艺术技能的熏陶与培养、任务驱动的策划与分工、学科学习的跨界与融合”中收获多元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2.从体验活动到成功立项

2018年暑假,学校参加“六一集团”接待美国AASA 协会“探索中国”教育项目的访问,向来宾们展示了皮影的魅力。活动的成功,给了学校动力,同年10月,学校成功申报了“爱上皮影”非遗传承体验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与学校已有的美术教室有机整合,设计皮影小小博物馆、皮影制作工作坊、皮影表演小舞台、皮影作品展示廊等功能区域,实现集展、做、演一体的创新实验室。同时,研发创新实验室《爱上皮影》课程,在一年级定制课程中开展教学。

3.从一个社团到班班有皮影

学校组建社团,由表演入手,传统剧目《猪八戒背媳妇》、改编剧目《小红帽》、童话剧目《龟兔赛跑》。节目参加集团六一汇演,区少年宫庆六一“非遗小剧场” 专场表演,“流动小舞台”在街道文化节中为居民表演。皮影收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竞选“小小皮影博物馆讲解员”,参加市区“非遗传习人”作品、故事竞赛,体验“学四史、爱皮影”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一二年级开设定制课程,学校社团由一个发展到六个社团,学生参与从部分到班班有皮影。同时,皮影课程在六一集团内进行分享,让更多的孩子了解皮影,爱上皮影。

4.从五育融合到项目化学习

“皮影戏剧”不断挖掘育人内容,融包含传统文化与红色经典的德育、自编皮影剧的智育、手指操和皮影操作的体育、舞美综合艺术运用的美育和包含皮影艺术创作排练演出各方面的劳动教育,在传承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劳。我们尝试“项目化”推进,通过“皮影课本剧表演”、“皮影拼装编程游戏”、“皮影博物馆学习”等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传承皮影戏。

“皮影戏剧”传承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劳,学生在课程体验中收获知识架构,提升综合素养,教师自身专业也由一专转向多能发展。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2020市区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暨我是非遗传习人”作品征集活动中,捷报频传,获得金、银奖,皮影教师获得2020创新实验室优秀教师评选一等奖,学校被挂牌成为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

三、寻找策略,丰富内涵发展,传承创新

(一)以零起点“皮影初始”学习,扎实基础课程

为了传承和创新皮影艺术,学校制定了“爱上皮影”非遗传习工作三年规划和“皮影初始”科目纲要,有效利用非遗传承人的优质资源,组织教研活动,商讨皮影戏剧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分为皮影之“史”、皮影之“皮”、皮影之“戏”、皮影之“新”,从最基础的知识带领学生初始皮影。参与编写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智慧中华,我是非遗传习人”系列丛书《一起来看皮影戏》学生读本。此读本作为学校一二年级皮影课程的蓝本,提供教师课堂教学参考。学校积极建设皮影网络课程,邀请民间艺术家制作皮影表演、制作微课,进一步完善和保存非遗校本化课程内容。

(二) 以多学科“五育融合”体验,丰富实践载体

“五育并举”是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其核心就是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课题组在研究中,尝试“五育”有机的整合,融合于教育过程之中。

1. 文化浸润,突出德育实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考的出发点;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探索的行动力;坚持“文化自信”、学习“工匠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实践的准则。“皮影戏剧”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新中国成立和少先队建队纪念日为契机,从“不要忘”中传承“红色基因”,形成四个板块。在“革命先烈”板块中,通过理想宗旨教育品读英雄人物,形成了“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一系列微型皮影戏剧;在“不忘初心”板块中,通过皮影翻唱红色经典歌曲,牢记革命初心;在“崇高理想”板块中,将队史队章融入自编的红色皮影剧目,通过展演铭记理想;在“红色圣地”板块中,寻访红色基地,了解建筑历史与人文故事;同时运用皮影元素,设计英雄人物和红色建筑的皮影艺术造型,在实践体验中引导学生 “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孩子。

2. 学科渗透,提升智育水平

“皮影戏剧” 的丰富育人内容,渗透到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之中。研究语文教材的校本化实施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文课本进行剧本编写和插图设计,既有红色经典《狼牙山五壮士》、《过雪山》,也有传统文化《孙叔敖》,还有古诗文《守株待兔》……同时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也搭载了皮影戏剧创作。

3. 手脑协调,促进体育发展

在皮影表演中,手指的灵活非常重要,小学一、二年级是手指发育的黄金时期。为了帮助学生开发弱势脑,平衡左右脑,助力皮影表演,学校设计编排了《皮影手指操》,既有助于手部肌肉的生长,加强手部力量,又训练学生专注力和灵敏性,为学生操纵皮影打好基础。在皮影手指操的基础上,我们加入了腿部的动作,加大了运动量,创新编排了学生室内操,以喜闻乐见的动作形式,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

4. 技能学习,加强劳动教育

“皮影戏剧”将劳动综合育人功能融入到“皮影技艺传习人”职业体验活动中,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了解皮影戏发展的历史,学习皮影制作工序与技巧,感悟大师的工匠精神,领悟劳动创造美,劳动启迪智慧,劳动激活潜能的魅力。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劳动教育,在互动中获得合作的快乐,在活动中感受到劳动的真正价值。

5. 艺术创新,增强美育熏陶

“皮影戏剧”融汇了绘画、雕塑、音乐、歌唱、表演和文学等艺术精华,既传承传统文化,也融合现代艺术精华。学生们在欣赏皮影中发现美,在观看皮影表演中感悟美,在涂色皮影造型中创造美;我们将美术线描特色课程融入皮影创作,运用儿童画的表现形式,在一勾一画中创新设计皮影人物和造型;我们将音乐欣赏和音乐创编纳入皮影戏剧,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如何通过音乐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还用儿童歌曲和流行时尚的音乐改编传统的皮影唱腔,不仅让观众听得懂还增加了趣味性。

(三) 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实现跨界赋能

1. PBL项目化学习,表演皮影课本剧,创新语文校本化实施

学校充分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以语文教材为蓝本,借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在剧本模版中,加入人物对话,加入故事矛盾,甚至加入流行歌词,将他们喜欢的课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台本。

我们发现,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如文言文、史诗类重大事件、或者经典的名家大作,语文课堂教学很难完整地进行历史还原,需要很多的课外关联进行支持,以文言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为例,梳理核心知识,提炼学科关键概念和能力,找准本质问题,散发驱动问题,引导孩子们在相关阅读的储备中、开放自由的回答中、合理合情的联想中、理解课文内容以及课内外的关联,提升语文综合运用。同时,借助语文學习,经过讨论和联想,为剧本的改编奠定了基础。如兔子“折颈而死”后农夫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想象,体会农夫希望天天能捡到兔子的侥幸心理,为编写农夫的语言,创作农夫的动作,设计布景道具,都提供了帮助。最后在探究中,学会将课文绘制成表演台本,一部课本剧的雏形就产生了。接着是人物的造型设计、舞台的道具制作、表演的动作训练、音乐配音的视情创作。一步皮影戏剧的诞生,就是一部跨学科的作品。皮影课本剧是我们尝试语文学科校本实施的一条主线。一轮完整的操练之后,学生对课文之外的关联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人物矛盾的激化产生合理的联想设计,对于他们语文朗读的情感处理表达准确,乃至综合素养的形成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 非遗皮影制作秀,拍摄微视频,创作最美逆行者形象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却也给教育带来了创生点。学校皮影教育主动融入抗疫宣传,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聚焦非遗皮影项目,开展“同心抗疫,童心传承,我是非遗传习人”活动,歌颂“最美逆行者”、“最美前行者”的光荣事迹,引导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小传习人,一笔一画聚功力,一划一刻显真情。一幅幅作品渗透孩子们对英雄的尊敬,一个个创意表达出孩子们对皮影的热爱。只有亲自尝试才知道,小小的皮影,每一道工艺都需要匠人全神贯注,马虎不得。这次皮影慢时光,也学生感受到非遗传统手艺大师的创作智慧,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

3. 模块化编程游戏,模拟人物拼装,创智皮影制作过程

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了解皮影制作的部分缓解,我们将信息技术搭载了皮影戏剧创作,编程小组为低年级学生开发模块编程游戏,将人物的拼装分解成了头部,帽子,左手,右手,上身,腿脚等部分。通过简单的操作,可以使人物完整地展现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这款游戏,模拟了皮影人物的部分制作,可以让低年级的小朋友通过游戏操作,了解皮影戏人物的构成,这样就把原来复杂的皮影绘制过程,简单化、形象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皮影。

4. 博物馆研学活动,设计完成学习单,创意皮影文化旅行

学校贯彻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把中国民间皮影艺术馆作为学校的皮影研学基地,利用博物馆开展皮影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学生走进“中国民间皮影艺术馆”,和他们心目中的皮影人物亲密接触,展示馆里聆听皮影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体验区里给皮影半成品涂色装杆,制作皮影作品,小剧场里观看演出,体验表演,主题探究式的学习单的引导,避免走马观花,使“行走的阅读”博物馆课程学习更精细、更有趣,努力培养家国情怀和博学品质。

(四)以活動化“家庭教育”指导,焕新家校合作

学校的特色发展,需要家长的知晓和支持。为此,课题组在研究过程总增加了家长课堂的内容,设计了非遗进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有效提升亲子关系。

1. 共同学习,培养兴趣,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从“初始皮影”,“皮影制作”,“皮影表演”等方面,吸引家长共同参与。家长不仅和学生一起,学习皮影的知识,了解皮影的历史,尝试皮影的制作,合作皮影的表演,还在活动中引导家长不断鼓励与支持孩子,运用各种方式收集信息,尊重文化,追溯皮影的历史和流派,皮影的传播和文化。通过亲子活动,感受皮影戏作为中国古老的优秀文化之一特有的魅力,引导家长一同培养孩子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特别是皮影手指操的学习中,家长和学生共同探讨要领,互相示范比赛,不仅融洽了亲子关系,也让家长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受益。

2. 主题活动,亲子合作,树立核心价值观

为了将皮影戏剧融入学校教育全的过程,学校抓住活动契机,引导学生学文化传统,悟文化精神,践文化美德,联合家长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主题活动的四大板中,亲子讲述心英雄故事,立志学习榜样;亲子翻唱红色经典歌曲,牢记革命初心;亲子寻访红色基地,了解建筑故事,设计英雄人物和红色建筑的皮影艺术造型。一张张照片,一幅幅作品,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歌曲,展示了皮影传习得到的全面发展。在2020抗疫主题非遗传习人评选活动中,一部部非遗作品制作小视频展现了孩子们家庭亲子的和谐友爱。

(五) 以常态化“非遗传习”辐射,优化基地效能

作为上海市优秀非遗传习基地学校,学校将传统文化搭载时代要求,不断探索创新传承之路,把有趣的事情做得有意义,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有趣。

1. 建设创新实验室,建立学校传习基地

学校将美术教室与“爱上皮影创新屋”有机整合,学生在体验室里制作、绘画、表演,展示……学校逐年对创新实验室进行完善,引进皮影大师资源,设计“皮影小小博物馆”、“皮影制作工作坊”、“皮影表演小舞台”、“皮影作品展示廊”等功能区域,实现集展、做、演一体非遗传习体验基地。同时学校开展小小博物馆讲解员的评选,提高创新实验室的传播力。

2. 共享精彩课程,扩大传习范围

作为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学校肩负着辐射引领的职责,要把非遗传习工作“以一带十”,影响周边学校、社区共同知晓、关注、传承。学校以集团建设为抓手,将“爱上皮影”课程在集团内进行共享,让集团内更多的学生知晓皮影,体验皮影,爱上皮影。

3. 实现社区共建,形成良好氛围

学校挂牌街道非遗传习基地,参加街道文化节活动,开设皮影非遗体验,开展流动小舞台皮影宣传表演,以皮影作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计划开放学校场馆,为周边小区定点活动场地,通过暑假活动宣传皮影。学校不断完善皮影非遗传习基地的建设,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深化学校特色进家庭、进社区,辐射周边学校,促进师生、家长的共同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中发扬光大。

4. 开展主题活动,实施活动育人

学校定期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扩大皮影戏在学校的影响力,以“爱上非遗,玩转皮影”为主题,“学习四史,了解皮影历史”,大手牵小手,参观小小皮影博物馆;“体验拓印,感受两项非遗”, 拓印红色革命圣地影作品,了解党的光辉历程;“皮影制作,学习上色拼装”,定制皮影半成品,学习上色和缀结。小小非遗皮影传习活动,让学生们沉浸于浓浓的皮影的氛围,乐享其中。

5. 设计网络课程,重生古老文化

学校正在设计开发一套网络课程,拟通过系统、形象、可模仿、可操作的动态课程,将位处“过去纬度”的传统手艺通过网络课程的造型语言与表现手法,使之重获新生,让代代相传的非遗文化得到创新,在学习过程中,油然产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提高空间思维、视觉识读、造型表现、想象创意、美感延展等21世纪技能。

皮影戏剧作为一种活动载体,不再是一种点缀,而是真真实实地走进课程、走出学校,走向社区。学校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实施五育融合”现场会,通过外场项目体验和内场串联式主题汇报,向来宾全面展示了学生在皮影传习中得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上海教育、东方网、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的报道。学校皮影教育融入抗疫宣传,在杨浦区“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者”家庭亲子秀非遗传统手工艺制作比赛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学校被先后命名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

参考文献:

[1]夏雪梅《PBL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

[2]张悦颖,夏雪梅,《PBL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

[3]江苏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周丽娟,《借力PBL,架构传统文化学习路径》.

[4]邓李君,《学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5]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陈楚桥,张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复州皮影戏为例》,《文化传播与教育》2016年 第2期.

[6]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袁映雪在《媒介文化视域下皮影文化的活态传播——以罗山皮影戏为例》,《知识新闻》2019年第03期.

[7]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周睿在《移影·制物·造境——四川皮影民俗文化的创意设计》,《中华文化论坛》2013第八期.

[8]河北省乐亭县第一实验小学,刘彩霞《皮影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在《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9月.

[9]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闵元元,《数字动画语境下民间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10]杨浦区少年宫,朱茹洁,我是非遗传习人系列丛书《一起来看皮影戏》学生读本.

上海市杨浦区世界小学 200433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
舞剧音乐的精神价值和民族基因
中药成像鉴别法的探索与研究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共生并进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理县羌族传统银饰元素在陶瓷首饰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