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

2021-09-10武静李天宇赵显一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转型数字化

武静 李天宇 赵显一

摘要: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体现为网络云直播、传统媒体面向移动客户端的转型升级、采编发系统的技术研发。与此同时,“新基建”背景下的产业数字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取后疫情时代媒体融合现状为势,明“新基建”发展要求为道,以产业数字化践行媒体深度融合底层逻辑,力求“他山之石可攻玉”,具有重要的社会服务效能价值。媒体融合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聚焦网络云直播,助力区域一体化补足短板;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媒体长板锻造企业形态;融入投融资机制,通过技术共享推动产业数字化,为城市招商引资提供支持。

关键词:媒体融合;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142-03

一、引言

2020年,“黑天鹅”加速了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正在以数字化创新、聚焦、突破。与此同时,数字化“灯塔”照亮了媒体融合的路径,实现了各类型媒体之间的信息协同,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优化市场配置,更新信息化基础设施,释放信息资源价值,间接服务了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然而,媒体融合服务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成果并不明显,与高质量的“新基建”[1]不能完全匹配,导致“新基建”的主体价值需求与融媒体的“合纵连横”[2]均缺乏实效性。由此可见,媒体与产业数字化需要更加精准的“合纵连横”,而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路径,至今尚未被探索出来。

媒体具有多层面、多视角、界限模糊、状态不断变化的特征,包括技术、经济、主体、内容、规范五个层面[3]。媒体特征注定融合媒体的外延广泛,要实现精准的传播效果,需要聚焦某一领域而阐述。在产业融合方面,“十三五”期间,媒体“内容+广告”的二元盈利模式,已经被“新闻+政务+服务”的多点营收模式所取代[4]。

2014年,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发展融合的指导意见》。此后,媒体的相关研究便“翻江倒海卷珠帘”,迈向产业深度融合阶段。产业深度融合时期的媒体发展,要遵循传播、技术等逻辑,以产品质量、集中资源、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为创新路径[5]。值得注意的是,产业深度融合时代媒体的发展逻辑与创新路径,与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路径中的联结升级与数字化赋能[6],存在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技术联结、信息联结、资源联结、政治联结,以数字化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以媒体融合发展为视角,通过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及前人研究成果,归纳出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与传播价值。同时,以“新基建”的重要举措为切入点,形成以资源整合与释放为深度融合的联结逻辑,旨在探索出更具体的媒体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路径。

二、后疫情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浪潮推动融合媒体突破“信息茧房”,体现为网络云直播、传统媒体面向移动客户端的转型升级、采编发系统的技术研发。数字化发展时期,各新闻媒体的融合報道能力已经得到提升,媒体融合趋近大众化,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出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云直播

在媒体的数字化浪潮中,直播逐渐从普适的娱乐主题,到紧扣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主流媒体共担重任。例如“央视频”开通对火神山医院建造过程的实时直播,以“慢直播”方式引导用户“云监工”[7];浙江电视台的“小强带你游开化”,这场景区网络云直播方式在短短一周内创造了超1亿点击量的纪录。电视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实现跨界融合[8],以全新姿态助推地方旅游业复工复产;大批一线教育工作者投身到网络直播领域,以数字化践行线上“停课不停学”,优质师资、课程资源依托互联网进行了整合、转化。可见,网络云直播形式的实质是资源的整合与释放,即以数字技术为桥梁,整合线下资源,通过在线云试听的方式,强调用户的主体地位,赋予用户自我选择的权力。同时,网络云直播拉近了用户与内容产出源的距离,可供用户发表评论的对话框,增强了媒体融合的黏性,并聚焦了广泛共识。

(二)传统媒体面向移动客户端的转型升级

数字化浪潮加速了传统媒体向移动客户端的转型升级,传统媒体纷纷借势,上线移动客户端,丰富了人民群众信息检索的来源,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检索功能。然而,透过数字化现象,传统媒体向移动客户端转型升级的本质,绝非仅实现数字技术与媒体的耦合,更为重要的是,不同领域内容创作组织之间的耦合,即数字化整合了内部管理所代表的“私有云”与服务用户的“公有云”。媒体可以通过私有云系统对作者、工作人员和内容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公有云系统对社会舆论和广告业务进行监控,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媒体运营的效率。因此,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完成了“云”的改造,但也引起了相关学者对云媒体的反向思考。例如,《纽约时报》执行编辑比尔·凯勒在2005年发表了一项历史声明,表示将该报的印刷和在线新闻编辑室整合为一体,目的是消除报纸和网络记者之间的差异,可是在此趋势下网络人与新闻人、经理与记者、新闻部与广告部之间仍然存在分歧[9]。另外,传统媒体完成“云”改造后,移动客户端的运营者将面临可扩展性、异构性、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的挑战[10]。这时,移动客户端能否处理大量的内容、用户与设备?能否适应不同格式的内容、不同偏好用户所使用的设备?在系统故障的时候能否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服务?用户界面是否直观、易于学习,并且适用于所有交互设备?能否实现数字版权和用户隐私的管理?

(三)采编发系统的技术研发

数字化时代媒体融合的实质为搭建数字平台,泛指以数字化赋能传统广播、电视、报刊媒体的内容,聚焦为同一平台、无差别的数据,这一趋势使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但这种机遇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事实上,国外媒体融合过渡的发明和创新阶段早已完成[11]。当把媒体融合的功能视角放大时,不难发现,传统电视、广播、报刊媒体的数字化改造方向,与世界知名社交媒体Facebook的商业架构大相径庭,唯一存在显著差异的是内容、受众的专业化。国内媒体的融合则需要把握住专业化与时效性这两大原则,以采编发系统为技术支撑,发挥数字效应。采编发系统的技术主要包括以采访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采集技术,以标准化编辑程序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以互联网智能终端为释放的信息传播技术。采编发系统明确了媒体采编工作的顺序、责任,在整个内容生产过程中,还有很多小流程,如采访流程、视频制作流程等,都需要按照媒体深融的要求进行重构[12]。

三、后疫情时代媒体融合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媒体融合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须围绕“新基建”的重要举措协同开展。“新基建”要以新型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为目标,兼顾区域产业长板与短板,精准发力。网络云直播、传统媒体面向移动客户端的转型升级以及采编发系统的技术研发等,能够作用于发展“新基建”的某一重要环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聚焦网络云直播,助力区域一体化补足短板

“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规划、交通运输智能化的升级、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赋予了各城市产业资源整合无限的可能。然而,许多城市的优质产业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许多县(市、区)的融媒体中心甚至刚刚步入正轨,缺少资本的支持,媒体数字化转型缺乏动力。此外,刚成立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缺少关注度以及引人入胜的内容。网络云直播能打破地理边界的限制、释放各城市的优质产业资源,帮助各城市突破产业瓶颈,实现资源互补。同时,优质的产业资源将填补县(市、区)融媒体的内容空白,助力地方融媒体打造个性化的内容。但是,从区域一体化补足短板来看,网络云直播的主题、内容、形式,必须接受地方政府的统筹,地方政府应对直播主题、内容和形式严格把关,以稳固媒体融合的社会公信力。网络云直播不仅有利于释放优势产业资源,而且能为刚成立的县(市、区)融媒体提升关注度提供机遇。地方政府需要根据“新基建”中“发展薄弱环节补短板”的要求,通过网络云直播优化营商环境,让各产业意识到产业技术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性。与其说云直播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模式,不如说云直播是一种数字体验,即传统产业通过云直播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效果,进而产生数字化需求,间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水平。

(二)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媒体长板锻造企业形态

传统媒体面向移动客户的转型升级,势必暴露出“云”层次的短板。进一步加强媒体融合的社会服务效能,需要在“新基建”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技巨头协同发力,以媒体之社会公信力长板,接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浪潮助推了5G基建、大数据中心建设,移动客户端“云”若能与5G、大数据中心协同发力,必能裨补阙漏,以公信力引导产业生态向数字化变革。通过5G赋能融媒体移动客户端,推动5G与智能化内容的采编发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高服务效能的数字融媒,从而把握住产业数字化趋势,以媒体公信力介入产业生态,以引导力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让“新闻+政务+服务”更加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推动高服务效能数字融媒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快速帮扶区域弱势产业,让弱势产业智能化、数字化与网络化,达到一般水平,帮助弱势产业整合资源,获取一定的生存空间,融入全产业数字化“大江大河”,抢占数字化先机。

(三)融入投融资机制,通过技术共享推动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引导媒体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革,在此趋势下,数字融媒的采编发系统需要向科技巨头的第三方服务统一标准,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然而,许多县(市、区)的数字融媒,用户体验较差,关注度较低,没有足够的技术研发资金,缺少信息获取技术、信息感知技术、可适配的编辑程序,同时缺少可供信息传输的流量。“新基建”中投融资机制的逻辑,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技术能力欠佳的县级数字融媒,可以把握好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京津冀、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REITs先行示范区更应该把握住这一机遇。要以各区域数字融媒为核心,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推动采编发技术的研发与引进。例如,与地方国有企业、龙头产业等社会资本基于一个大平台进行异业合作,从协同角度为产业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结语

从产业数字化的“冰山一角”,到媒体深度融合的“巍峨冰川”,本文从产业协同、资源整合视角,構建了媒体融合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进一步加强媒体融合服务产业数字化的价值功能,需要在区域一体化补足短板、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投融资机制等环节,从产业数字化领域,依托媒体实现创新突破。因此,本文从“产业数字大脑”、数据中台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媒体融合服务产业数字化价值功能的启示,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推动县(市、区)融媒体中心与地方数字产业园合作,由地方数字产业园帮助城市分析经济领域的关键数据,洞察城市经济发展态势,总结产业升级情况,主要包括经济活力与产业发展。通过新设企业、在营企业、专利及资本数值,反映区域的经济活力;通过企业数量和企业产值占比,体现区域在市、省、全国占比情况。以网络云直播为代表的媒体融合产物曝光,突出区域优势企业与行业。

其二,深化媒体与城市数据中台的融合,推进城市运行的数据管理,统筹整合物联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以“数”赋“智”。例如,将城市IOC接入媒体移动客户端,以数据中台的数据为基础,对接政务公开的统计数据、业务数据,基于移动客户端形成面向大众的总体态势、区域经济、招商引资、民计民生、社会治理五大监测主题,以媒体客户端为“杠杆”,实现智能化的趋势共享。

其三,实现媒体社会公信力与地方政务服务效能的融合,为城市招商引资提供支持。以城市数据中台的数据为核心,对城市政务服务办回落的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呈现月度及年度政务服务办件情况,反映地方政府服务工作效能,主要包括城市群众调查的满意度分析。以好差评机制敦促相关部门完善服务体系;同时,重点概括城市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重大项目与企业;最后,以媒体公信力强调城市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彰显城市精细化管理、便捷式服务、科学化决策、智慧化运营模式的服务成效,提升城市招商引资的可落地性。

在理论方面,本文填补了媒体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空白,突出了媒体公信力对资源整合与释放的重要价值。在现实方面,本文从媒体、产业协同视角,突出以资源互补为核心突破产业数字化瓶颈的路径,对后疫情时代区域的产业创新具有借鉴意义。然而,从深层次的服务效应来看,数字融媒与数字产业的协同,应当注重内容、平台、运营模式的联结思维,这也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艳红,黄雪涛,石博涵.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1-12.

[2] 马宪颖.以平台化思维重构融媒体内容建设——北京市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内容建设初探[J].新闻战线,2020(16):42-45.

[3] 韦路.媒体融合的定义、层面与研究议题[J].新闻记者,2019(3):32-38.

[4] 徐敬宏,侯彤童.从现代传媒体系到全媒体传播体系——“十三五”时期的媒体深度融合之路[J].编辑之友,2021(1):28-34.

[5] 唐铮.深度融合时代的媒体格局、发展逻辑与创新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2):31-35.

[6] 孙国强,李腾.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1):128-145.

[7] 王吕晨,张雨雁.后疫情时期传统电视融媒跨屏传播的实践创新——以“小强带你游开化”景区云直播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97-105.

[8] 李悦悦.火神山医院“云监工”: 慢直播的融合创新[J].传媒,2021(2):70-72.

[9] 黄洁妮,唐·海德.媒体融合:一个有线新闻站的案例研究[J].国际媒体管理杂志,2005,9(3):105-115.

[10] 文刚翁,朱晓庆.移动云媒体:反射和展望[J]. LEEE多媒体汇刊,2014,16(4):885-902.

[11] 西蒙·麦克菲利普斯,奥马尔·梅罗.媒体融合和不断发展的媒体商业模式:概述和战略机遇[J].市场评论,2008(1):237-254.

[12] 周劲.预判2021媒体深度融合五大布局[J].中国报业,2021(01):34-37.

作者简介:武静(1998—),女,辽宁营口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

李天宇(1997—),男,辽宁朝阳人,MBA在读,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管理。

赵显一(1980—),男,辽宁鞍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管理。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转型数字化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