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诗经》女性形象及其影响

2021-09-10章静

科技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女性诗经审美

章静

摘要:《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本文试图通过赏析《诗经》若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其女性形象的美学价值和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并简要探索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  女性  审美

一、诗经女性形象的特点

诗经是一部纪实的文学作品,诗经共305篇,其中描写女性的作品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1][],诗经中女性的形象可以从“外在美”与“内在美”两个维度解读。

(一)外在美

1.整体上清新自然的健康美

从诗经中描写的女性来看,周朝人对于体型高大、身形修长的女性有着明显的偏好,追求的是人体自然的生长和舒展的状态,而非后代历朝对女性加以“雕琢”后(如裹小脚、杨柳腰等病态)的形体,比如“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卫风·硕人》),又如“委委佗佗,如山如河。”(《鄘风·与子偕老》)。

2.细节上沁人心脾的震慑美

以《硕人》为例,这部作品可以算是诗经对于女性外在美形象的描写的巅峰之作。从《卫风·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郑风·野有蔓草》的“清扬婉兮”“婉如清扬”,都是通过流盼婉美的眼睛,写女性的美丽,从整体到细节,诗经的作品为我们描写出一个个亭亭玉立、温婉如玉的自然美女性。

(二)内在美

1. 率性真我

诗经中的女性,除了有动人的外表,更有周朝淳朴的民风渲染下产生的率真个性,这些个性往往展现在男女恋情中。有喜欢“明着戏弄”的可爱女性:“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也有喜欢“暗着埋怨”的傲娇女性:“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可以看出,在周朝,女性通常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能较为直接地表达自己的心声,行为上也更贴近自己真实的内心。这种率性的表现,使得诗经中的女性,摆脱了刻意、古板的印象,展现出天真活泼的模样。

2. 大胆奔放

由于率真自然的个性,诗经中的女性,在抒发自我上更加大胆和奔放,可谓“口无遮拦”。比如,“我觏之子,我心写兮。”,在尚未被封建礼教浸染的周朝,女性见到男性,可以直抒胸臆表达对其欣赏和赞美。女性除了可以表达美好的赞赏之外,还能直接表达不满和厌恶情绪:“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3. 品德高尚

在诗经中,女性以“你来我往”为交往原则,例如《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投桃报李”一词就源于此。在周朝的两性交往中,女性并不以男性付出更多物质为荣,甚至不乏女性回馈男性以更贵重的物品,比如“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琼琚。”这种物质层面的来往,并不是纯粹地为了攀比或报答,而是体现彼此深厚的情谊的,看重的是两人心心相印和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二、诗经女性形象的社会文化基础

(一)周朝尚未完全进入封建社会,女性社会地位较高。

周武王在进军前的誓词中提到:“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其中“惟妇言是用” 表明在商末的宫廷政治中妇女的权力仍是很大的,这样的女性政治地位延续到了周朝的初期,是女性在社会中“做自己”的自信来源。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也多次出现地位尊贵的王后、宗妇,也反映出周朝时代的女性地位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

(二)周朝农业文明高度发展,女性大多从事农事生产。

农耕时代的女性身上大多保留着大自然的那份野性和率真,没有人类社会过度的“规则”束缚,依据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准则。由于直接与大自然和农事相处,周朝时期的女性深谙凡事靠自己劳作才能有所得的自然法则,个性中养成了这种天然纯真的特质,并且由于农事生产大多耗费体力,这也能够理解了周朝人对女性的审美偏好高大、颀长的身材的合理性,因为只有体力充沛,才能展现个性的自然。

三、诗经女性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一)产生了内外兼修的“淑女”概念

“淑女”一词在《诗经》开篇《关雎》中就有提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方言》写道:“美状为窈,美色为艳,美心为窕。”可见,诗经中对于“淑女”的定义,是要内外兼修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女子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一个女子,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种内外兼修的审美观念,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也侧面表明了内外兼修的女性在整个社会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二)拓宽了文学领域的写作主题

自《诗经》之后的文学领域,大多以男女情思为主要写作主题。在诗经中大量出现的女性形象,恋妇、思妇以及弃妇、寡妇等,成为后代文人笔下的一个重要题材。诗经中的女性对后世文人创作影响更多的在于女性的内在力量,后代很多文学作品都展现出了中国女性孔武有力的反抗形象,比如《木兰诗》、《牡丹亭》等描写刚硬形象的女性,其精神来源就源自于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的源头,记载了周朝民间真实的社会风貌,其中反映的女性形象,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她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天然的美貌和自由的个性。她们是封建社会中男性文化尚未压制下的开在旷野的鲜花,折射出中华民族女性返朴归真的原始愿望。

参考文献:

[1]张海楠. 《诗经》中女性美学探讨[J]. 语文建设,2015(9):47-48.

[2]邓田田,李山. 由《诗经》中的女性描写看周代审美文化特征[J]. 求索,2007(06):177-179.

[3]徐送迎. 略论《诗经·国风》中的恋女形象[J]. 求是学刊,1987(01):64-68+63.

[4]柏俊才. 由《诗经》中的女性描写看周民族的文化特征[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52-56.

猜你喜欢

女性诗经审美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巧用《诗经》解难题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诗经》掇药等二则